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奇胆

作品数:19 被引量:22H指数:3
供职机构:莆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莆田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卫生厅青年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麻疹
  • 5篇疫情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登革热
  • 3篇输入性
  • 3篇输入性登革热
  • 3篇流行性
  • 3篇麻疹疫情
  • 3篇接种
  • 3篇病例调查
  • 2篇疫水
  • 2篇预防接种
  • 2篇腮腺炎
  • 2篇输入病例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流行性腮腺炎
  • 2篇免疫
  • 2篇免疫水平
  • 2篇分析评价

机构

  • 17篇莆田市疾病预...
  • 7篇福建省疾病预...
  • 4篇福建医科大学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福建省莆田市...
  • 2篇青海省疾病预...
  • 1篇莆田学院
  • 1篇福建国际旅行...

作者

  • 19篇胡奇胆
  • 3篇洪荣涛
  • 3篇梁祖美
  • 2篇蔡少健
  • 2篇陈光敏
  • 2篇马小军
  • 2篇随海田
  • 2篇周勇
  • 2篇谢忠杭
  • 2篇欧剑鸣
  • 1篇何爱华
  • 1篇吴生根
  • 1篇郑奎城
  • 1篇黄恩炯
  • 1篇黄素兰
  • 1篇杨秀惠
  • 1篇林淑贞
  • 1篇邹自杰
  • 1篇叶雯婧
  • 1篇马会来

传媒

  • 7篇海峡预防医学...
  • 4篇口岸卫生控制
  • 2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旅行医学科学
  • 1篇预防医学论坛
  • 1篇医学信息(中...
  • 1篇江西省科协第...
  • 1篇中华医学会公...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09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莆田市2013年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调查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了解莆田市人群麻疹免疫水平,为完善消除麻疹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问卷收集调查对象基本信息,采集静脉血2-3mL,用ELISA检测麻疹抗体水平。结果调查抽样的4个镇/街道麻疹抗体几何平均浓度(GMC)为696.5mIU/mL,抗体阳性率90.7%,其中保护性抗体阳性率54.6%;不同年龄组间GMC、抗体阳性率、保护性抗体阳性率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中10-14岁、15-24岁组麻疹抗体浓度最低;平原地区麻疹抗体阳性率低于山区和沿海地区;农村抗体阳性率较城镇高。结论应将10-35岁人群作为麻疹防控中关注人群,建议在该人群中开展1剂次麻疹强化免疫;完善预防接种措施,缩小城乡间、不同地区间消除麻疹工作的差异。
刘千晓凌龙美梁祖美胡奇胆张勐劼林淑贞
关键词:麻疹免疫水平阳性率
1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调查
2017年
目的了解莆田市涵江区2015年11月30日1起小学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疫情发生情况,找出暴发原因,快速控制疫情,为以后防控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查阅学校晨午检记录和访谈校医、开展病例搜索了解暴发疫情,运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疫苗保护效果,对新发生病例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培养和基因型检测。结果全校共计发生流行性腮腺炎病例44例,罹患率为12.19%,教师无发病。共涉及全校7个班级,病例数在10例以上的班级为五年级8班和四年级5班,占总病例的56.82%,罹患率最高(30.43%)的班级为五年级8班,发病人群以9~11岁组为主,占93.18%,男女性别比为1.2∶1。共采集9例现症病例咽拭子标本,RTPCR均为阳性,经培养分离到3株病毒,为G2基因型。发病班级疫苗接种率为59.56%。接种腮腺炎疫苗表现出保护效果(RR=0.47,95%CI=0.27~0.83),疫苗保护率为53.00%;接种疫苗时间在5年及以下与接种时间在5年以上的保护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疫情是1起由G2基因型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暴发。
陈光敏随海田马小军胡奇胆马小军胡奇胆谢忠杭洪荣涛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
莆田市2008年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调查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通过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福建省最早于1873年厦门岛爆发流行;2004年9~10月份福州市发生爆发流行;2007年8~10月份莆田市涵江区发生局部爆发流行。2008年4月11日12时,莆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报告涵江区医院收住1例输入性登革热疑似病例,莆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立即协同CDC对此病例进行了全面调查。
林新武康素萍黄素兰胡奇胆陈加扬
关键词: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调查分析局部爆发流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亚热带地区登革热病毒
莆田口岸秀屿港蝇类种群及季节消长监测报告
2011年
目的分析2008年7月至2009年6月秀屿港蝇类种类、种群密度和季节消长情况,为口岸与地方卫生部门对医学媒介生物及虫媒传染病的防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诱蝇笼捕集法。结果通过本次调查,经鉴定蝇类种群组成为四科十八属三十种,以大头金蝇为优势种群。结论基本摸清秀屿港口岸蝇类种群组成及季节消长,对实施蝇类生物控制和开展传染病监测等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黄素兰林新武康素萍陈加扬胡奇胆
关键词:蝇类种群
2024年福建省首例Y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病例调查处置
2024年
目的分析福建省首例Y群脑膜炎奈瑟菌(Neisseria menigitidis,Nm)所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病例调查处置情况。方法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采集血标本进行Nm分离;采集病例家人、学校同班级和其他班级师生咽拭子标本,检测Nm核酸;在当地开展健康人群Nm携带和抗体水平调查;评价采取相关预防措施的效果。结果该病例为14岁初中学生,2024年1月9日发病,血标本Y群Nm分离阳性。病例家人、学校同班级师生、其他班级师生Y群Nm阳性率分别为0.00%(0/4)、54.55%(30/55)、31.25%(5/16)。经采取隔离观察、预防性抗生素口服、含Y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接种、环境消毒等预防措施后,未发生续发病例;学校师生Y群Nm核酸抽样检测阳性率为3.03%(1/33);当地健康人群Y群Nm携带率为0.00%(0/430),Y群Nm抗体阳性率为20.00%(86/430)。结论本例福建省首例Y群流脑可能经学校学生感染引起,及时采取相关预防措施后有效阻断了疫情传播。
胡奇胆胡智强林建阳吴林晶徐雪婷周勇叶建斌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脑膜炎奈瑟菌
莆田市首例人感染H7N9流感疫情风险评估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风险评估确定莆田市H7N9疫情危险因素,评估综合防控效果,研判疫情趋势。方法在流行病学调查、相关文献、政策扫描的基础上,采用专家会商法进行评估。结果 2015年1月2日莆田市报告出现当地首例H7N9病例,患者有间接活禽暴露史,病家周边市场的活禽档位H7阳性率为80%,莆田市全市市场H7阳性率为12.00%;患者暴露市场的活禽档位卫生较差,市场旁散在鸡鸭苗店铺,附近垃圾桶内有不明原因死亡禽苗;食用人工孵养禽和菌栽培是新度镇主要经济产业,散养户和规模养殖场禽存栏数为199 620只,均已免疫。H7N9为新发传染病,人群易感,公众认知局限;已采取病例隔离救治、加强疫情监测、疫点消杀和无害化处理、开展禽类市场整治及加强健康教育等措施。结论本次H7N9疫情是当地新发事件,公共卫生应对难度大;当地禽类养殖发达,以家庭作业为主,养殖条件与基本卫生待改善,相关从业人员自我防护意识不足;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局限等均为本次应对的剩余风险控制点,短期仍可能出现新病例;疫情处置须加强联防联控机制,否则有可能导致聚集事件或暴发的更大风险。
叶雯婧蔡少健洪荣涛凌龙美梁祖美胡奇胆廖丽美许飞婷曾文忠林一彬
关键词:风险评估
莆田市2005-2010年麻疹疫情控制效果分析评价
目的:了解莆田市麻疹发病状况,分析评估莆田市麻疹疫情控制效果。方法:综合分析2005-2010年麻疹监测数据、麻疹强化免疫、人群抗体水平监测资料。结果:莆田市2005-2010年累计报告麻疹384例,年均发病率报告发病率...
胡奇胆高钟武郑福其
关键词:麻疹健康监测流行病学免疫保护
文献传递
福建省部分新生儿麻疹、风疹、腮腺炎及百日咳母传抗体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了解福建省新生儿母传抗体水平,为制定小月龄儿童及育龄期妇女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选取莆田市两家医院住院分娩新生儿,用ELISA法检测麻疹、风疹、腮腺炎和百日咳IgG抗体,分析其母传抗体水平。结果共检测新生儿99人。IgG抗体平均浓度:麻疹779.12mIU/mL、风疹34.05IU/mL、腮腺炎268.96U/mL和百日咳17.07U/mL;Ig G抗体阳性率:麻疹80.8%、风疹85.9%、腮腺炎7.6%和百日咳16.2%。除百日咳抗体阳性率和风疹IgG抗体平均浓度均值存在地区差异外,IgG抗体阳性率及平均抗体浓度在性别、年龄和地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福建省新生儿母传麻疹、腮腺炎IgG抗体水平不高、百日咳IgG抗体水平较低,建议对育龄期妇女加强免疫。
张苏晗胡奇胆郑凝旋陈致飞凌龙美张红榕何爱华周勇杨秀惠
关键词:麻疹抗体风疹抗体百日咳抗体
莆田市2008年首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调查
2009年
莆田市2008年4月发现一例登革热疑似病例。作者采集病例急性期血清进行检测,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为登革热确诊病例,该病例为在马来西亚感染后的输入性病例。经采取以快速杀灭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后,未发生二代病例。作者提出莆田市输入性登革热引起流行的风险大,应采取防控措施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林新武康素萍黄素兰胡奇胆陈加扬
关键词:登革热输入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莆田口岸登革热流行风险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通过分析评估莆田口岸登革热流行的风险,明确登革热流行的风险点和防控的关键环节,指导一线防控工作,确保口岸卫生安全。方法采用人工小时法调查伊蚊成蚊密度,入户调查积水容器,统计阳性容器进行幼蚊密度指数监测;抽取易感人群血样检测登革热抗体水平,调查收集当地出入境人员往来及周边国家疫情动态、现场考察监测点周边生活卫生及自然地理状况等,依据《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医学媒介生物监测风险评估技术方案》对莆田口岸登革热流行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莆田口岸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秋雨水多,气候适宜伊蚊的生长繁殖;环境卫生较差,居民喜种花养花也有利于蚊虫孳生。2012年、2013年莆田市涵江区布雷图指数分别为29.48、36.00均超过安全系数,是登革热不安全地区。2013年莆田口岸秀屿港区伊蚊成蚊密度2.21只/人工小时超过口岸医学媒介控制标准。2012-2013年共检测405份易感人群血清,仅1例登革热抗体阳性。结论莆田口岸登革热发生的可能性为C级,即可能发生;危害性为2级,即危害较小;登革热流行风险等级结果为中等危险度风险,应强化口岸登革热防控工作,严防登革热疫情输入造成流行。
林新武康素萍赖天然黄素兰黄恩炯邹自杰陈加扬胡奇胆蔡少健
关键词:登革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