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小麦
  • 7篇诱变
  • 3篇诱变剂
  • 3篇诱变育种
  • 3篇育种
  • 2篇诱变效应
  • 2篇突变
  • 2篇抗白粉病
  • 2篇白粉
  • 2篇白粉病
  • 1篇冬小麦
  • 1篇新种质
  • 1篇性状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系
  • 1篇遗传力
  • 1篇诱变效果
  • 1篇诱发突变
  • 1篇杂交
  • 1篇三系配套

机构

  • 1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省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11篇胡小元
  • 10篇王琳清
  • 10篇施巾帼
  • 7篇范庆霞
  • 1篇安道昌
  • 1篇董保中
  • 1篇蔡永平
  • 1篇冯志杰
  • 1篇唐掌雄
  • 1篇于凤义
  • 1篇张建伟

传媒

  • 10篇核农学通报
  • 1篇核农学报

年份

  • 1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4篇1994
  • 2篇1993
  • 1篇1992
  • 1篇199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辐照花粉对小麦×大赖草属间杂交的影响被引量:3
1994年
用10—50Gy5种剂量的γ射线辐照大赖草花粉,结果表明:低剂量辐照能促进花粉萌发,较明显地促成异缘属间杂交,10—20Gy处理的效果较好。以适宜剂量辐照花粉,授给不同亲本材料,都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结实率。用14个不同基因型的小麦材料与大赖草杂交,结果表明,小麦与大赖草属间的杂交与母本基因型有较大关系。
胡小元施巾帼王琳清范庆霞
关键词:大赖草小麦杂交辐照花粉
几种诱变剂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的研究
1994年
采用γ射线、电子束、EMS、NaN_3处理3个小麦品种,在温室条件下苗期筛选抗白粉病突变体。结果表明:抗白粉病突变体的出现频率与处理亲本,所选用的诱变剂及其剂量和处理方法有关,NaN_3能较多地诱发抗病突变体。
胡小元王琳清施巾帼范庆霞
关键词:诱变剂小麦抗白粉病突变体
γ射线间歇处理对小麦诱变效果的影响被引量:1
1994年
试验研究了^(60)Coγ射线间歇照射和急性照射的诱变效果,发现γ射线10个小时的间歇处理不但能适当减轻辐射损伤,而且还有提高诱变频率、扩大变异谱和提高中选率等作用。
胡小元王琳清施巾帼范庆霞
关键词:小麦Γ射线诱变育种
几种理化诱变剂对木薯组织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1992年
用^(60)Coγ射线、快中子、EMS 和 NaN_3处理离体木薯克隆顶端两个茎节,以培养10,20和40天的组织鲜重和茎节数目为指标,研究了诱变剂对木薯组织生长的影响。结果证明:上述4种理化因素处理均能抑制组织生长,且在一定剂量范围内,组织生长随剂量的升高而减少。γ射线间歇照射与急性照射相比,能减轻辐射损伤,提高形态畸变率。
胡小元王琳清
关键词:木薯诱变剂诱变育种
小麦离子注入的生物学效应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不同剂量的N^+离子注入小麦风干种子,对发芽率、成苗率、成活株率的影响,品种间有较大差异。离子注入对M_1代幼苗高度和根长均有抑制效应,但品种间反应各异;离子处理也抑制单株根数,影响单株多根的比例;离子注入染色体损伤较轻,可产生一定数量的微核细胞率,但较γ射线处理低得多;离子注入小麦的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无变化,但酶的活性增强。
施巾帼蔡永平王琳清胡小元洪吉松范庆霞
关键词:小麦离子注入诱变效应生物学
利用核辐射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新种质被引量:2
1996年
本试验采用不同剂量的γ射线、电子束、NaN_3与 EMS 处理3个小麦品种,在总剂量不变的情况下,用γ射线间歇辐照;用育种常用剂量(250~300Gy)辐照16个品种和12个杂种,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在 M_2进行苗期抗性突变体的筛选。结果表明,丁射线、电子束、NaN_3与 EMS 均为诱发小麦抗白粉病突变的有效诱变剂,而且电子束与 NaN_3的诱变效果更好。不同诱变剂诱发白粉病抗性的适宜剂量:丫射线300~350GV,电子束100~200Gy,NaN_31~3mmol/L,EMS 0.3%左右,品种间略有差异。γ射线间歇辐照较连续辐照的突变频率高,杂合材料较纯合材料的诱变效果更好。利用核辐射获得86份抗白粉病的中间材料。
施巾帼胡小元范庆霞王琳清洪吉松
关键词:诱变剂诱发突变小麦白粉病
冬小麦抗条锈亲本原冬6号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被引量:1
1997年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对冬小麦抗条锈突变系原冬6号(即原冬8790)进行了配合力及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原冬6号杂种一代抗条锈性强,呈显性和部分显性,抗条锈性遗传力高,早期选择有效。主要农艺性状,如株高、抽穗期及每穗粒数,一般配合力表现较好。尤其是原冬6号/北京437和原冬6号/京双12号两个组合,配合力总效应名列前茅。试验表明,原冬6号不仅在生产上是个好品种。
范庆霞王琳清施巾帼胡小元
关键词:冬小麦抗条锈配合力遗传力
非配子融合转移基因技术在小麦诱变育种中的应用初探被引量:1
1993年
实验通过同位素示踪和农艺性状基因转移表达两个方面,对非配子融合基因技术在诱变育种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此技术转移遗传物质的方法是可行有效的,质量性状基因较数量性状基因容易进行转移。
胡小元施巾帼王琳清于凤义
关键词:小麦诱变育种育种基因转移
同步辐射(软X、紫外)辐照农作物的生物效应研究初报被引量:6
1995年
用两种自制辐射变色剂量计,对同步辐射场中紫外辐射和软X射线进行相对吸收剂量的测定。紫外光辐照3种作物萌动种子的辐射敏感性分别为:大麦>冬小麦和大麦>春小麦;在用3.5~22keVX射线辐照3种作物干种子的2次重复试验中,其辐射敏感性的排列次序发生了变化,可能是辐射能谱和剂量的变化所致。
唐掌雄施巾帼胡江朝胡小元董保中
关键词:农作物生物效应
普通小麦细胞质突变雄性不育系85EA和89AR研究初报被引量:2
1993年
阐述了普通小麦细胞质突变雄性不育系85EA和89AR的选育方法、生物学特性、雄蕊发育过程、小孢子败育特征和恢保关系等问题。研究表明,这两个不育系是不同于T型,具有不育性高而稳定、恢复源多、易恢性好等特点的新雄性不育类型。
王琳清施巾帼陶舜华范庆霞安道昌张建伟洪吉松胡小元
关键词:小麦细胞质突变三系配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