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明涛
- 作品数:26 被引量:74H指数:5
- 供职机构:汕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二期切除3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 1993年
- 本文对37例中晚期肝癌经股动脉化疗栓塞(THAE)后二期切除的效果进行分析。THAE治疗后1~2个月,瘤体直径中位数由14cm缩为7.9cm,缩小30%~88.8%。行规则性肝段或局部切除共29例(占78.38%),半肝切除8例(占21.62%)。手术死亡率2.7%,术后6个月、1年、2年、生存率(生命表法)分别为97.30%,89.10%、80.62%。术后病理切片中有癌细胞残留者占86.48%(32/37)。我们初步认为THAE是目前对中晚期肝癌治疗的好方法。但不失时机地二期切除能使部分病人得到根治的机会。因此,二期切除在临床上不仅有其必要性,而且对提高整体肝癌预后具有重大作用。二期切除的时机以栓塞后1~3个月为宜,本组91.89%(34/37)于栓塞后2个月内切除。
- 连锦州苏明涛
- 关键词:肝动脉栓塞肝肿瘤
- 肝癌肝动脉与肝段动脉栓塞治疗所致肝功能改变的比较分析
- 2005年
- 目的 研究评价肝节段动脉化疗栓塞术与常规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对肝功能影响的程度。方法 通过两组各 30例肝癌病人分别采用肝动脉和肝段动脉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栓塞治疗后 3d、2周和 1个月 ,复查肝功能的主要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不同的介入化疗栓塞方法治疗后 3d肝功能主要指标变化 ,常规组ALT、AST、ALP、TBIL的改变 (P <0 .0 0 1)较节段组变化大 (P >0 .0 5 ) ,GGT两组差异无显著性变化 (P >0 .0 5 )。 1个月后复查 ,节段组肝功能无变化 2 7例 ,A变B级 2例 ,B变C级 1例 ;常规组 14例无变化 ,13例从A级变为B级 ,A变C级 1例 ,B变C级 2例。结论 肝段动脉化疗栓塞组与肝动脉化疗栓塞组对肝功能的影响 ,后者较之前者变化明显。肝细胞癌的介入性栓塞化疗 ,应尽可能行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术 ,以减轻肝功能的损害。
- 苏明涛曾维英徐建芳李玩如何爱坤
- 关键词:肝功能改变肝动脉肝癌动脉栓塞治疗动脉化疗栓塞术复查
- 肝癌介入治疗后早期肝功能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价值
- 目的:研究肝动脉和肝段动脉栓塞治疗肝癌引起的肝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52例肝癌行常规栓塞化疗,33例行节段性栓塞化疗,通过两组肝癌病人分别采用肝动脉和肝段动脉两种不同的治疗方式栓塞治疗后3天和6个月,复查肝功能的主...
- 苏明涛黄丽妹章璇燕郑桂贞刘燕钗
- 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二期切除临床若干问题初探(附37例报告)被引量:12
- 1994年
- 本文对37例中晚期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HAE)后二期切除的效果进行分析.THAE治疗后1~2个月,肿瘤直径中位数由14cm缩为7.9cm,瘤体缩小30%~88%.行规则性肝段切除或局部切陈共29例(占78.38%)、半肝切除8例(占21.60%)手术死亡率2.7%.术后6个月、1年、2年生存率(生命表法)为97.30%、89.10%、80.62%.切除标本中有癌细胞残留者占86.48%(32/37).我们初步认为:虽然THAE是当前对不能切除的中晚期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只有不失时机地二期切除才能使部分病人得到根治的机会.因此,二期切除不仅在临床上有其必要性,而且对提高整体肝癌预后具有重大作用.二期切除的时机以栓塞后1~3个月为宜.本组91.89%(34/37)于栓塞后2个月内二期切除.
- 连锦州苏明涛
- 关键词:动脉栓塞切除术肝肿瘤
- 肝动脉或肝段支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被引量:2
- 1999年
- 目的报告425例肝癌经肝动脉或肝段支柱塞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肝动脉造影,采用超液化碘油与抗癌药混悬剂和明胶海绵进行肝动脉或肝段文化疗栓塞术,随访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1,2,3,4,5年总的生存率分别为63.5%,38.1%,22.6%,14.7%和7.8%。肝段支柱塞者,1,2,3年生存率分别为90.0%,70.0%和50%。结论肝动脉或肝段支化疗栓塞术是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的良好方法,肝段支栓塞术是最佳的治疗方式。
- 苏明涛陈裕明曾维英
- 关键词:肝癌栓塞治疗超选择性插管中晚期
- 食管金属内支架放置术后患者的随访观察被引量:1
- 2008年
- 食管金属内支架是一项近年来临床介入治疗的常用技术,主要用于治疗食管狭窄及食管气管瘘患者,国内外对置入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防治报道较多,2005年3月-2006年9月我科对50例食管金属内支架置入术后患者进行了随访,掌握了48例完整的随访资料(因各种原因失访2例),现报道如下。
- 章旋燕苏明涛黄玉淑
- 关键词:随访观察术后患者金属内支架置入介入治疗食管气管瘘术后并发症
- 肝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谷丙转氨酶改变的分析被引量:4
- 2000年
- 探讨肝癌经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E)后谷丙转氨酶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分二组,1.TAE组,42例,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2.非TAE组,30例,行普通静脉化疗或中医治疗;作对比分析。结果:TAE组一周内谷丙转氨酶上升占89.71%,但多数在一周内回降至正常水平,该组肝癌治疗效果良好,远优于非TAE组。结论:TAE术后初时谷丙转氨酶上升是轻度的、可复性的,及时加强护肝措施对其上升后回降起着重要的作用。
- 陈裕明苏明涛
- 关键词:肝癌化疗栓塞谷丙转氨酶
-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与介入栓塞法治疗医源性急性肾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医源性急性肾出血后行诊断性造影同时介入栓塞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医源性急性肾出血患者经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明确诊断后进行选择性肾动脉栓塞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DSA诊断肾小动脉渗血2例,动静脉瘘4例,肾小动脉渗血并动静脉瘘2例,假性动脉瘤1例。技术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均为100%。治疗后患者血压和肾功能稳定,无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医源性急性肾出血经DSA诊断明确后同时进行介入性治疗是安全、快捷、止血迅速、损伤小且有效的治疗方法。
- 曾维英李仪苏明涛
-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介入栓塞治疗
- EAP和CAP方案介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评价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采用EAP和CAP方案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分别采用EAP和CAP方案介入治疗非小细胞肺癌 10 8例和 98例。结果 有效率EAP组为 5 1.9% ,CAP组为 5 3.1%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CAP组的胃肠道毒性比EAP组严重 (P <0 .0 5 ) ,EAP组的骨髓抑制较CAP组严重 (P <0 .0 5 )。结论 采用EAP和CAP方案介入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是最佳的治疗方法 ,对EAP和CAP化疗方案的采用必须全面考虑 ,权衡利弊 ,正确选择。
- 苏明涛曾维英陈裕明
- 关键词:介入放射学化疗肺癌
- 肝癌多支供血及栓塞后侧支供血的研究被引量:3
- 1996年
- 目的:通过本研究探讨多支供血和栓塞后侧支供血在肝癌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中的意义.材料与方法:分析100例肝癌动脉造影表现,探讨肝癌多支供血和肝动脉栓塞后肝内外侧支供血的情况及与疗效的关系.结果:肝外供血动脉和栓塞后肝内外侧支供血动脉的出现与肿瘤的部位相关;单一动脉供血和无侧支供血者疗效好,多支供血和侧支供血者疗效差.结论:多支供血和肝动脉栓塞后侧支供血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指出在TACE 时对肝外供血动脉和肝外侧支供血动脉应作永久性栓塞.
- 苏明涛陈裕明
- 关键词:肝癌栓塞血供侧支供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