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有健

作品数:83 被引量:386H指数:10
供职机构: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院长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4篇专利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6篇农业科学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7篇土壤
  • 37篇茶园
  • 25篇茶园土壤
  • 21篇茶树
  • 9篇性状
  • 8篇施肥
  • 7篇鲜叶
  • 7篇肥料
  • 7篇茶叶
  • 5篇氟含量
  • 5篇茶鲜叶
  • 4篇新梢
  • 4篇植物
  • 4篇土柱
  • 4篇网面
  • 4篇理化性状
  • 4篇浸提液
  • 4篇过滤装置
  • 4篇
  • 4篇茶树新梢

机构

  • 70篇安徽省农业科...
  • 13篇安徽省农业科...
  • 4篇浙江大学
  • 1篇黄山市徽州洪...

作者

  • 83篇苏有健
  • 63篇王烨军
  • 55篇张永利
  • 48篇廖万有
  • 41篇罗毅
  • 16篇孙力
  • 14篇夏先江
  • 11篇徐奕鼎
  • 11篇胡善国
  • 11篇方吴云
  • 11篇廖珺
  • 9篇宋莉
  • 9篇丁勇
  • 8篇王宏树
  • 6篇雷攀登
  • 6篇康启兵
  • 5篇袁自春
  • 4篇王文杰
  • 4篇罗仲兴
  • 4篇孙钦玉

传媒

  • 13篇中国农学通报
  • 4篇中国茶叶加工
  • 3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茶业通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安徽农业大学...
  • 2篇农学学报
  • 2篇2009茶叶...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茶叶科学
  • 1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土壤与肥...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第十六届中国...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0篇2019
  • 11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16篇2014
  • 1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6篇2009
  • 1篇2008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茶叶样品固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属于茶叶样品前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样品固样装置。本装置包括供茶鲜叶搁置的底部承接网,以及由上而下的将每片茶鲜叶压平在底部承接网网面处的覆压网,覆压网与底部承接网之间彼此网面贴合且两者之间间隙构成供茶鲜...
苏有健张永利王烨军孙宇龙罗毅廖珺
文献传递
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与发酵工艺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为解决名优祁红初制中普遍反映的揉捻困难和发酵程度难掌控的问题。选用‘祁门槠叶’种一级鲜叶原料,经相同萎凋后,以传统祁红初制工序为对照,揉捻方式(A)设置A1(一次空揉+轻压)、A2(二次空揉+轻压)、A3(二次空揉+轻压+稍重压)3处理;发酵程度(B)设置B1(偏轻,黄红色)、B2(适中,铜红色)、B3(稍重,红褐色)3处理。通过对揉捻叶的细胞破损率、成条率和芽叶完整率的测定比较,优选最佳的揉捻方式;根据对干茶样品的感官审评与生化成分分析结果,选择最适宜的发酵程度。结果表明:揉捻A3处理,叶细胞破损率87.4%,成条率84.6%,芽叶完整率59.7%,比较符合名优祁红初制的揉捻要求;发酵B2处理制得的茶样,主要生化成分比例协调,感官审评综合评分94.10分,发酵程度适宜。因此,名优祁红初制中的揉捻工序选用A3揉捻方式为好,发酵程度掌控在B2为宜。
徐奕鼎丁勇黄建琴雷攀登方吴云夏先江苏有健胡善国
关键词:初制揉捻发酵
一种植物营养环以及应用该植物营养环的茶树施肥方法
本发明属于茶树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植物营养环以及应用该植物营养环的茶树施肥方法。本发明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稳固且操作方便的植物营养环,其养分扩散性好,可实现对茶树的均衡施肥效果。该植物营养环包括两根以上的弧...
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孙宇龙罗毅廖万有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茶叶持嫩度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茶树营养生理调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茶叶持嫩度的方法。本发明的步骤包括:在春茶结束后的5月中旬对茶树进行重修剪,同时在茶行间开10~15cm施肥沟,以300kg/亩的用量施用菜籽饼肥;翌年春茶采摘前20天...
苏有健王烨军张永利廖万有孙宇龙罗毅
文献传递
“稻改茶”土壤理化性状与改良技术研究
以山地砾质茶园(以下简称为山地茶)作对照,对稻改土茶园(以下简称为稻改茶)的土壤理化和肥力状况进行了检测分析,揭示了稻改茶土壤理化性状的表现特征及土壤障碍因素,提出了稻改茶土壤改良与培肥技术:一是在土表层和深层加入细砂与...
王宏树廖万有罗仲兴苏有健康启兵
关键词:茶园土壤理化性状肥力状况土壤微生物排水系统
文献传递
海拔高度对茶园环境及茶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2
2014年
[目的]研究不同海拔高度对山地茶园环境和茶叶内含成分的影响。[方法]对黄山市徽州区不同海拔高度的茶园生态环境和茶叶生化品质(包括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酚氨比、茶水浸出物、叶绿素)进行研究。[结果]茶园小气候因子和茶叶品质性状在不同海拔高度的变异存在很大差异。海拔每增加100 m,年均气温下降0.65℃,降水量增加36.3 mm,相对湿度增加3.85%。茶园日光照强度曲线呈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变化趋势,峰值出现在12:00。通过对茶叶产量及其构成要素的分析表明,随着海拔的上升,芽叶密度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产量最高值在海拔400 m的茶园。随着海拔的增加,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均增加,茶多酚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是海拔600 m的茶园最高,酚氨比与海拔呈明显负相关。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及叶绿素总量随海拔增加呈先上升后先下降的变化规律,在海拔达到400 m时,茶树叶片中叶绿素a、叶绿素b含量最高分别为6.32和2.68 mg/g;而叶绿素a/b值随着海拔增加呈下降趋势,且下降速率随着海拔增加而逐渐减缓。[结论]该研究可为建立复合生态茶园优化管理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方洪生周迎春苏有健
关键词:海拔高度茶园生态环境茶叶品质
一种茶叶样品快速过滤装置
本发明属于浸提液过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茶叶样品快速过滤装置。本装置包括罐体、滤网段以及收集容器;罐体内腔设置导流套,导流套出液口处布置球状分散器;球状分散器包括外形呈圆锥状的尖顶朝上的顶锥,以及固接于顶锥底端面处的与...
苏有健孙宇龙王烨军罗毅张永利廖万有
茶园土壤中水溶性酚酸和复合态酚酸含量的调查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为了探明茶园土壤酚酸含量分布情况。[方法]对来自江苏、安徽、贵州、云南、湖南等地共计97份茶园土壤样品中水溶性酚酸和复合态酚酸含量进行调查。[结果]茶园土壤中复合态酚酸含量分布范围在91.9~2612.95μg/g,93.2%的样本数在100~1 500μg/g;水溶性酚酸含量分布范围在1.81~32.7μg/g,而大部分茶园水溶性酚酸含量在20μg/g以下,占样本总数的91.75%。[结论]与其他作物相比,茶园土壤中水溶性酚酸含量是安全的。
王烨军廖万有苏有健张永利孙力
关键词:茶园土壤酚类物质腐殖质根系分泌物
一种实验室用可折叠容量瓶放置架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实验室用可折叠容量瓶放置架,该放置架包括:底座、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一预设数量的容量瓶放置板以及第二预设数量的旋转结构,其中,第一侧板通过旋转结构与底座的一侧边固定连接,第二侧板通过旋转结构与...
夏先江孙钦玉罗毅葛超美叶涛徐奕鼎苏有健王文杰
文献传递
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被引量:5
2015年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机械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设置免耕(MG)、高地隙多功能茶园管理机械卧式旋耕(WX)、立式旋耕(LX)、深松铲耕(SS)和小型茶园翻耕机翻耕(FG)5种耕作方式,分析其对茶园0~45 cm土壤紧实度、容重和固、液、气三相比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免耕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相比,深松铲耕处理对0~30 cm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最好,卧式旋耕处理对30~45 cm土壤紧实度的降低作用最好;卧式旋耕、立式旋耕处理对0~15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三相比的改善作用最好,翻耕处理对15~30 cm土层土壤容重、孔隙度、三相比的改善作用最好。可见,高地隙多功能茶园管理机械的最佳耕作方式为卧式旋耕,在不适宜大型机械作业的茶园,选用小型茶园翻耕机亦可达到较好的耕作效果。
张永利廖万有王烨军苏有健孙力
关键词:耕作方式土壤容重土壤紧实度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