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苏鹏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林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专利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诱杀
  • 3篇松材
  • 3篇松材线虫
  • 3篇松墨天牛
  • 3篇松墨天牛成虫
  • 3篇天牛
  • 3篇天牛成虫
  • 3篇线虫
  • 3篇成虫
  • 2篇引物
  • 2篇营养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香樟
  • 2篇刘氏短须螨
  • 2篇内参
  • 2篇内参基因
  • 2篇昆虫
  • 2篇昆虫分子生物...
  • 2篇基因

机构

  • 8篇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8篇郝德君
  • 8篇苏鹏
  • 3篇刘群
  • 3篇陈凤毛
  • 3篇陈瑞旭
  • 2篇陈亮
  • 1篇陆佳伟
  • 1篇常虹
  • 1篇樊斌琦

传媒

  • 1篇南京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8
  • 3篇2015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4种生物农药对刘氏短须螨的毒力及苦参碱对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刘氏短须螨Brevipalpus lewisi Mcgregor是近年发现危害水杉的害螨。室内条件下采用玻片浸渍法测定了苦参碱、印楝素、阿维菌素和苏云金杆菌(Bt)4种生物药剂对刘氏短须螨成螨的毒力;采用生化方法测定了取食喷施苦参碱的水杉叶片后刘氏短须螨的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和乙酰胆碱酯酶(Ach E)的活性。结果显示:4种生物药剂对刘氏短须螨均具毒杀作用,校正死亡率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升高。其中,印楝素对刘氏短须螨的毒力最高,LC50达到5.36 mg/L;其次为苦参碱,LC50为7.18mg/L;阿维菌素和Bt相对较低,LC50分别为20.18 mg/L和20.69 mg/L。取食苦参碱处理的叶片,刘氏短须螨成螨体内的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活性均产生不同程度的诱导效应。与对照组相比,螨体内乙酰胆碱酯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显著增强;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呈上升趋势,但差异不显著。
苏鹏樊斌琦王焱张岳峰郝德君
关键词:刘氏短须螨生物农药毒力测定酶活性
一种用于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诱捕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诱捕器,该方法为在松墨天牛发生区域设置诱捕器,诱捕器发出495~500nm的光波对松墨天牛进行诱杀。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诱捕器,采用单色LED发光器对松墨天...
郝德君陈瑞旭陈凤毛苏鹏刘群
文献传递
悬铃木方翅网蝽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7
2012年
利用扫描电镜对悬铃木方翅网蝽Corythucha ciliata(Say)雌、雄成虫触角背面和腹面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悬铃木方翅网蝽触角为棒状,共4节,分为柄节、梗节和鞭节。触角上共有4种感器,分别为刺型感器、锥形感器、毛型感器和芽型感器;这些感器不存在性二型现象。其中,刺型感器分为大刺型感器和小刺型感器2种类型;芽型感器首次在异翅亚目昆虫触角上发现。雄成虫触角感器数量明显多于雌成虫,不同类型的感器在触角各节上的数量与分布各不相同。
陆佳伟苏鹏常虹郝德君
关键词:悬铃木方翅网蝽触角感器扫描电镜
一种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该方法为在松墨天牛发生区域设置诱捕器,诱捕器发出495~500nm的光波对松墨天牛进行诱杀。本发明的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采用单色LED发光器对松...
郝德君陈瑞旭陈凤毛苏鹏刘群
文献传递
香樟齿喙象不同虫态的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香樟齿喙象不同虫态的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属于林业昆虫分子生物学领域。该荧光定量内参基因为RPL28和RPS15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和SEQ ID NO.7所示。本发明通过香樟...
陈聪李慧郝德君李寿银苏鹏陈亮樊彬琦
文献传递
一种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该方法为在松墨天牛发生区域设置诱捕器,诱捕器发出495~500nm的光波对松墨天牛进行诱杀。本发明的高效诱杀松墨天牛成虫的方法及其专用装置,采用单色LED发光器对松...
郝德君陈瑞旭陈凤毛苏鹏刘群
文献传递
刘氏短须螨危害对水杉生理生化物质及挥发物的影响被引量:6
2012年
利用植物生理和生化方法测定了水杉被刘氏短须螨危害前后针叶内叶绿素、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黄酮、单宁、挥发物和保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水杉叶片被刘氏短须螨危害后,叶绿素含量降低18.5%,可溶性糖含量降低12.8%,游离氨基酸含量降低12.2%,黄酮含量升高26.6%,单宁含量升高25.8%,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升高65%和139%。刘氏短须螨侵染后,水杉叶片挥发物组分变化不大,但各组分构成比例发生较明显变化。挥发物主要成分由萜类、萜类氧化物、酯类、烃类、杂环类及少量的其他物质组成,健康叶片共检测到35种物质,被害叶片检测到33种,两者共有物质28种。研究结果说明,刘氏短须螨的刺吸危害引起了寄主植物明显的生理生化变化。
樊斌琦苏鹏郝德君王焱张岳峰
关键词:刘氏短须螨水杉挥发物保护酶
香樟齿喙象不同虫态的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香樟齿喙象不同虫态的荧光定量内参基因及其引物和应用,属于林业昆虫分子生物学领域。该荧光定量内参基因为RPL28和RPS15基因,其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6和SEQ ID NO.7所示。本发明通过香樟...
陈聪李慧郝德君李寿银苏鹏陈亮樊彬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