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苏庆
- 作品数:8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留学回国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弱视青少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
- 夏哲人张佳苟苏庆郑穗联
- Moria OUP-SBK和Schwind C.P角膜板层刀制作LASIK角膜瓣的形态比较
- 2011年
- 目的 对角膜板层刀Moria OUP-SBK和Schwind C.P.制作LASIK角膜瓣的规则性、稳定性及精确性进行比较,为临床选用角膜板层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准备接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矫正近视及散光的44例患者按照使用的机械角膜刀不同分成SBK组(使用Moria OUP-SBK角膜刀,24例48眼,预期制瓣厚度100 μm)和CP组(使用Schwind C.P.角膜刀,20例40眼,预期制瓣厚度110 μm).于术后1周及1个月用Visante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测量患者角膜瓣水平径上共7个点的厚度(角膜顶点及水平方向鼻、颞侧距顶点1.0、2.0、3.0 mm处).对各测量点角膜瓣厚度(MFT)值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比较两组制瓣的规则性;分别对两组间各测量点MFT值的标准差(SD)绝对值进行比较,以比较制瓣的稳定性;对两组间角膜瓣各点平均厚度偏差(MD)的绝对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以比较两种角膜板层刀制瓣的精确性.结果 术后1周及1个月,SBK组角膜瓣各测量点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754、15.242,P<0.01),但关于角膜顶点对称的鼻侧、颞侧测量点间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周,SBK组各点MFT值间最大差值为2.9 μm(100.4~103.3 μm),SD均值为7.9 μm;CP组最大差值为18.4 μm(105.5~123.9 μm),SD均值为9.7 μm.术后1个月SBK组各点MFT值间最大差值为2.9 μm(101.2~104.1 μm),SD均值为8.2 μm;CP组最大差值为17.7 μm(106.5~124.2 μm),SD均值为9.9 μm.两组间角膜瓣各点MD值中只有术后1周距角膜顶点鼻侧及颞侧1.0 mm及术后1个月距角膜顶点颞侧1 mm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总体上,Moria OUP-SBK制瓣的规则性、稳定性及精确性均优于Schwind C.P.板层刀,但在接近角膜中央区2 mm范围内,两者规则性及稳定性相当,且后者所制角膜瓣厚度在水平方向上关于角膜顶点是对称的.
- 李翔余野汪凌苟苏庆余海娜林铁素李楚叶琼
- 关键词:角膜板层刀角膜瓣病例对照研究
- 轻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患儿早期视力及屈光状态研究
- 2013年
- 目的研究轻微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ofprematurity,ROP)患儿早期视力及屈光状态,探讨ROP对早期视觉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1年3月我院眼科检查的ROP患儿共29例58只眼,同时选取正常早产儿46例共92只眼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并对比两组视力及屈光状态。结果ROP组视力中位数为2.60,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P组等效球镜度中位数为3.00D,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散光中位数为0.75D,大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视力与出生时体重及孕龄均成正相关(P〈0.05)。结论轻微ROP患儿在出生后早期主要呈远视状态,其视力发育及等效球镜度并未受到影响,但有更高散光风险。
- 夏哲人苟苏庆郑穗联
- 关键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视力屈光
-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检测弱视青少年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弱视形成与弱视眼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未接受弱视治疗的5~18岁弱视青少年49例,其中单眼弱视组28例,双眼弱视组21例。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测量患者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分别将单眼弱视组患者弱视眼与正常眼、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与双眼弱视组右眼的黄斑区视网膜厚度进行比较。结果:在黄斑中央1mm区弱视眼黄斑视网膜厚度厚于对照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其他各个区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与双眼弱视组右眼的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弱视眼黄斑各区视网膜厚度与视力及屈光度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单眼弱视患者弱视眼黄斑中央区较非弱视眼增厚,但与双眼弱视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相比无显著差异。
- 夏哲人张佳苟苏庆郑穗联
- 关键词:弱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黄斑视网膜厚度
- 一种盆骨功能康复训练设备
- 本发明涉及盆骨训练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盆骨功能康复训练设备,包括底板,底板靠近前端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腿部支架,阻尼装置,底板与腿部之间连接位置设有增加腿部支架运动阻力的阻尼装置;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位于底板内部,通过倾斜...
- 高丽萍苟苏庆
- 基于OCTA白内障术后黄斑血管密度变化的环形分区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白内障术前与术后视网膜黄斑中心凹的厚度、不同层次的血管密度(VD)和中央凹无血管区(FAZ)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16眼)接受白内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对黄斑中心4.5 mm×4.5 mm区域行光学相干断层血管造影检查,计算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视网膜厚度、浅层毛细血管复合体及深层毛细血管复合体VD、FAZ面积等参数。采用自定义的环形分区分别计算并对比VD的变化。结果14例(16只眼)患者,术前术后视网膜厚度及FAZ无明显差异。浅层毛细血管复合体(SVC)的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2 mm范围外的VD均值高于术前(P<0.05)。深层毛细血管复合体(DVC)术后3个月2 mm范围外VD均值高于术前(P<0.05)。结果视网膜内层VD的变化比外层VD的变化更明显。VD在外侧区域的变化比内侧区域更为明显。术后1周视网膜各层VD升高,术后1个月略有下降,3个月时仍超过基线水平。
- 杨晖郑卓妮苟苏庆郑宇阳蔡剑秋陈如
- 关键词:血管密度超声乳化
- 抗VEGF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短期疗效评估和相关因素分析
- 目的: 通过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拮抗剂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
- 苟苏庆
-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短期疗效
- 特异性bFGF拮抗剂FGFR1-Fc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抑制作用
- 2024年
- 目的探讨特异性bFGF拮抗剂(FGFR1-Fc)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刺激的人视网膜微血管内皮细胞(HRCEC)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验证FGFR1-Fc在氧诱导的视网膜新生血管(OIR)小鼠模型中的抑制作用,并分析FGFR1-Fc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的协同作用。方法体外培养HRCEC,用bFGF和不同浓度FGFR1-FC处理细胞。采用MTT法测定细胞活性、划痕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以OIR小鼠为动物模型,观察视网膜血管状态及计算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法计数突破视网膜内界膜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核数目。结果FGFR1-Fc抑制bFGF刺激的HRCEC细胞的增殖,其可能通过下调ERK1/2、P38和AKT蛋白分子的活化进而抑制细胞增殖。FGFR1-Fc抑制细胞周期进程,阻断G0/G1期细胞增殖。FGFR1-Fc抑制bFGF刺激的HRCEC细胞迁移,其可能通过抑制STAT3的活化水平下调迁移相关蛋白的表达而抑制血管生成。FGFR1-Fc和Razumab可抑制视网膜新生血管,两者具有协同作用。结论FGFR1-Fc抑制bFGF刺激的HRCEC增殖、迁移和血管生成。FGFR1-Fc与抗VEGF药物具有协同作用。
- 郑卓妮苟苏庆金子夏如悦蔡剑秋查屹
- 关键词:视网膜新生血管氧诱导视网膜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