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范华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双相
  • 2篇双相情感障碍
  • 2篇情感障碍
  • 2篇情感障碍患者
  • 2篇自杀
  • 2篇自杀行为
  • 1篇大学生
  • 1篇大学生家庭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理
  • 1篇心理健康
  • 1篇心理健康状况
  • 1篇心理状况
  • 1篇性别
  • 1篇学生家庭
  • 1篇抑郁
  • 1篇抑郁发作
  • 1篇抑制剂
  • 1篇再摄取

机构

  • 5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玉泉...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北京安定医院

作者

  • 6篇范华
  • 4篇王茜
  • 3篇张付全
  • 3篇高琦
  • 2篇马辛
  • 2篇刘振宇
  • 1篇张燕敏
  • 1篇唐秋萍
  • 1篇王瑛
  • 1篇刘破资
  • 1篇龙海英
  • 1篇程灶火
  • 1篇侯明捷
  • 1篇史晓宁
  • 1篇巩凤芹
  • 1篇潘伟刚
  • 1篇王传跃
  • 1篇杨桂民
  • 1篇王丹

传媒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心理卫生...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华健康管理...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住院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 比较有和无自杀行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风险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将新入院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共5452例连续入组,按照有无自杀行为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为自杀行为组(n=1739)和无自杀行为组(n=3713),比较其人口学和临床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与无自杀行为组相比,自杀行为组起病年龄更大[(34.8±13.6)岁比(33.3±12.8)岁,t=-3.46,P〈0.01]、女性更多(58.3%比52.7%,χ2=14.83,P〈0.01)、更多重大精神创伤史(10.6%比7.8%,χ2=10.72,P〈0.01)、家族自杀史(6.7%比3.9%,χ2=20.22,P〈0.01)、家族精神异常史(33.8%比29.6%,χ2=9.33,P〈0.01)、既往自杀史(4.1%比0.1%,χ2=140.11,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1.192,95%CI:1.043~1.363)、年龄大(OR:1.008,95%CI:1.003~1.013)、有重大精神创伤(OR:1.355,95%CI:1.083~1.696)、有自杀家族史(OR:1.648,95%CI:1.223~2.221)、既往自杀史(OR:39.139,95%CI:12.230~125.256)与双相情感障碍发生自杀行为均正相关.结论 女性、年龄大、有重大精神创伤、有自杀家族史、既往自杀史可能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
王茜刘振宇高琦范华潘伟刚马辛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自杀
DRD2基因C957T多态性与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本研究拟在调查DRD2基因的变异与SZ发病的相关性。探讨精神分裂症(SZ)与多巴胺D2受体基因的C957T(rs6277)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发现rs6277与SZ具有相关性,T为易感等位基因(OR=1.58,95%CI=1.03~2.43,P=0.034)。方法在中国汉族人群中收集了421个SZ患者和403个正常对照组健康人,对DRD2基因的rs6277多态性位点进行了基因分型。进行了该位点与疾病的等位基因和基因型的相关性分析。讨论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遗传性疾病,多巴胺功能异常对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由于DRD2在多巴胺信号传递中具有关键作用,因此DRD2基因可能与SZ的发病风险相关。本研究提示C957T的T等位基因可能在SZ的遗传易感性中发挥一定作用,支持DRD2基因与SZ的发病相关。
龙海英范华张燕敏王茜巩凤芹张付全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不同性别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临床特征比较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研究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相关因素的性别差异。方法:依据ICD-10诊断标准入组有自杀行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739例和无自杀行为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3713例,进行不同性别间各项目的比较分析,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男、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自杀行为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男、女性伴自杀行为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年龄、婚姻状况、职业、吸烟史、饮酒史、重大精神创伤史、入院次数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伴自杀行为患者较无自杀行为者年龄更大、已婚者更多、独生子女较少、较多家族自杀史、家族精神异常史、既往自杀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伴自杀行为者较无自杀行为者年龄更大、较多饮酒史、重大精神创伤史、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者的重大精神创伤、家族自杀史、既往自杀史与发生自杀行为相关(P<0.05)。男性患者的既往有自杀史与发生自杀行为相关(P<0.01)。结论:男、女性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危险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区别化对待其危险因素对预防自杀有重要意义。
王茜范华刘振宇马辛高琦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自杀行为性别
述情障碍量表在咨询就诊者中的应用及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张付全唐秋萍刘破资范华
关键词:述情障碍
奎硫平治疗抑郁发作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奎硫平对抑郁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抑郁发作或复发性抑郁的患者60例,分为奎硫平组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组各30例,疗程8周。使用Montgomery-As-berg抑郁量表(MADR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以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两组MADRS、HAMD和HAMA量表减分值相仿(P均>0.05),治疗1周末奎硫平组即显示疗效优于SSRIs组(P均<0.05);奎硫平组MADRS量表失眠障碍因子减分值大。治疗8周奎硫平组有效率为25例(83.3%),SSRIs组为26例(86.7%)。奎硫平组无转躁患者,而SSRIs组转躁3例。奎硫平组头晕、口干、便秘的发生率明显多于SSRIs组。结论:奎硫平单药治疗抑郁发作的疗效与SSRIs相当,可改善患者失眠和焦虑症状,头晕、口干、便秘等不良反应较多见。
王瑛侯明捷范华史晓宁王传跃
关键词:奎硫平抑郁发作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采用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家庭教养方式及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整群随机抽样在某大学抽取样本,最终获得有效样本4 866名(男性2 122人,女性2 744人),采用简式大五人格问卷(NEO-FFI)、百项心理症状问卷(PSI-100)、家庭教养方式问卷(FUSQ)进行调查,获得量表各维度的得分,采用Lisrel 8.7软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结果 NEO-FFI总得分为(198.08±15.31)分,PSI-100总得分为(167.08±68.23)分,父亲教养方式总得分为(457.80±62.10)分,母亲教养方式总得分为(459.27±61.91)分.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人格因素中友善性、严谨性、开放性的人格与心理症状呈负相关(路径系数=-0.73,P<0.05);教养方式中正向的教养方式(母亲民主、激励、理解,父亲尊重、管教)与心理症状呈负相关(路径系数=-0.18,P<0.05).结论 初步建立了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理论关系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发现家庭教养方式可以直接影响心理状况,人格特征对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可能有直接影响,人格特征作为“中介变量”调节家庭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关系.
范华高琦程灶火张付全王茜王丹杨桂民
关键词:家庭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心理状况大学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