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柏江
- 作品数:33 被引量:44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延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湖相有机质沉积环境特征被引量:12
- 2022年
- 在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的测试过程中,受能量配置探索不足的影响,所测元素的数量往往较少,导致无法充分利用元素参数来刻画古沉积环境。此外,陆相有机质的来源包括河流输入有机质和水体生产有机质,如何对其进行定量区分尚存困难。针对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的能量配置进行了改进,由此将精确测试的元素数量扩充到28个。选择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长组7段(长7段)页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有机碳、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测试。在分析主要元素、微量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的基础上,对长7段有机质的沉积水体、氧化还原状态和生产力等古沉积环境进行了恢复,建立了有机质来源的数学模型,并分析了有机质的供给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7段有机质形成于偏温暖潮湿的气候背景,水体为偏贫氧和缺氧的淡水环境,古生产力较高但初级生产力不高。对于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的页岩有机质,水体来源有机质的贡献略大于陆源输入有机质的贡献。
- 范柏江师良杨杰苏珊马荣袁耀利曾陈宇
- 关键词:元素化学沉积环境页岩延长组鄂尔多斯盆地
- 含油气盆地致密砂岩类油气藏成因机制与资源潜力被引量:38
- 2013年
- 通过对典型致密砂岩油气藏的解剖,并结合成藏过程中油气排运时期和储层致密演化时期匹配关系分析,确定含油气盆地深部发育致密常规油气藏、致密深盆油气藏、致密复合油气藏3种不同类型的致密砂岩类油气藏;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计算对中国致密砂岩油气资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盆地内部实际存在的油气资源量比以往认识和评价的结果大很多,目前中浅部见到的和已发现的常规油气资源不到盆地内富集资源总量的25%,大于75%的油气资源富集在孔隙度小于12%、渗透率小于1×10-3μm2的致密砂岩储层内;在致密油气资源中,致密常规油气资源大致超过油气总资源的25%,致密深盆油气资源超过50%;致密油气资源是含油气盆地挖潜勘探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方向。
- 庞雄奇周新源董月霞姜振学姜福杰范柏江邢恩袁庞宏
- 关键词:含油气盆地资源评价
- 油气成藏期研究方法和进展被引量:10
- 2010年
- 油气成藏期研究是油气藏乃至含油气系统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含油气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规律研究首先研究和解决的重要问题。传统的成藏期分析方法是通过盆地的构造发育史、圈闭形成史、烃源岩生排烃史的研究,根据油源岩的主生油期、圈闭形成期、油藏饱和压力分析油气藏形成期,属于间接确定油气成藏期的方法。近年来,石油地质、地球化学等学科的发展以及技术方法的改进,为油气成藏期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流体历史分析方法、油藏地球化学方法、油储磁性矿物古地磁定年、油田卤水碘同位素定年、成藏门限分析等。本文阐述了成藏期研究的方法及其优缺点,并讨论了成藏期研究的发展方向。
- 李建华范柏江耿辉
- 关键词:成藏期流体包裹体油藏地球化学
- 能量色散XRF技术在湖相沉积中的应用——以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为例
- 2019年
- 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技术在针对海相沉积地层的研究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湖相沉积物的运用中却较少。为了探索该技术在湖相沉积物中的适用性,特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开展了探索性研究。本研究采用配备有铑X射线的X射线荧光仪,基于不同的能量条件分别对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进行了系统的测量与分析,共计获得了29种元素的含量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湖相碎屑岩沉积,基于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的元素化学能有效区分岩性;判断物质的来源、动植物繁盛程度等古沉积环境。但是,对古生产力恢复、高精度氧化还原条件等古沉积环境的识别上还存在可靠性不高的问题。湖相沉积物元素化学的研究,需要以地质演变过程简单的盆地和地区为出发点,探索合理的地质解释模式。此外,还需要提高仪器的测量精度,重点是消除不同元素在谱图上的相互干扰。
- 范柏江师良李亚婷晋月王冠南
-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元素化学湖相沉积
- 构造运动对南堡滩海油气成藏的影响
- 南堡滩海具备良好的油气成藏条件、油气资源丰富。从构造演化史上分析,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两个阶段的构造运动对滩海地区油气成藏起到了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受火山活动的影响,深层源岩发生大规模...
- 范柏江刘成林张健杨荣超
- 关键词:南堡凹陷油气成藏
-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被引量:50
- 2011年
- 南堡凹陷断裂发育,但断裂与本区丰富的油气有何关系还不明确。通过对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和断裂统计来研究断裂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区圈闭条件、储层条件和油气运移条件,来研究断裂对油气的控制作用。分析认为,南堡凹陷内部的断裂以NEE向或者近NE向断裂为主,在剖面上形成了"坡坪式"、"铲式"、"多米诺式"等多种构造样式。南堡凹陷内部的断裂可划分为3个级次:一、二级断裂发育于古近纪,一级控凹断裂发育时间最早、持续时间长、活动强度大,二级断裂控制局部构造、发育时间稍晚;三级断裂多为新近纪以来发育的次级断裂,断裂发育时间晚,活动强度小。在不同级次断裂的控制下,本区形成了其特殊的石油地质条件。本区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表现在3个方面,即断裂的发育有利于各类圈闭的形成;断裂引起的裂缝扩大了油气的储集空间;断裂封闭性的差异使得深部油气运移至浅部聚集。
- 范柏江刘成林庞雄奇张健李晓辉马俊宝
- 关键词:圈闭条件储层条件南堡凹陷渤海湾盆地
- 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评价和资源预测被引量:4
- 2008年
- 采用统计分析、类比评价、区带地质评价等方法,对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与资源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价。在天然气供烃条件、储集条件、圈闭条件、保存条件与配套条件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起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区带地质评价参数取值标准;计算了刻度区天然气资源丰度,并对刻度区天然气资源丰度(y)与地质评价系数(x)进行回归分析和拟合;根据区带地质条件的差异,对松辽盆地深层区带进行级别划分;松辽盆地深层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徐家围子、庙台子等断陷中。
- 刘成林金惠刘人和朱杰范柏江
- 关键词:松辽盆地成藏条件深层天然气区带评价资源预测
- 南堡凹陷油气成藏研究及资源评价
-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同时结合平衡剖面技术研究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和断裂系统发育情况,判断构造活动和断裂系统对油气生成、运移、聚集、保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烃源岩条件、储集层条件、盖层条件、生储盖组合条件、圈闭...
- 范柏江
- 关键词:南堡凹陷平衡剖面资源评价油气成藏
-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被引量:41
- 2010年
-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样式,构成了深部的"Y"型断裂组合、浅部的"X"型断裂组合.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郯庐断裂带控制的伸展变形机制;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重力、热演化共同控制沉降机制.现今不同圈闭类型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古近纪构造活动及东营、馆陶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受断裂发育演化的影响.
- 范柏江刘成林柳广弟朱杰
- 关键词:南堡凹陷
- 基于排出-聚集-成藏的石油资源潜力评价方法:以南堡Ⅳ油气成藏体系为例被引量:4
- 2012年
- 不同的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将不同的评价方法相结合对于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油气排出-聚集-成藏的地质历史过程,同时结合油气勘探的数学规律来建立油气资源的定量预测模型,以此进行石油资源潜力评价。具体研究可分为4个步骤:①对研究区进行油气成藏体系的划分并定量研究其排烃强度,确定排烃量;②确定该油气成藏体系的石油聚集系数,进而确定该成藏体系的石油资源量;③利用石油资源量与最大油藏规模的统计关系,确定研究区的最大油藏规模;④拟合研究区K值,确定油藏个数及油藏规模。对南堡Ⅳ油气成藏体系的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南堡Ⅳ油气成藏体系的累积排烃量达到12.50×108 t,石油聚集系数为27.64%,其石油资源量总计3.45×108 t,K值拟合结果为1.02,最大油藏规模达到0.568×108 t,预测油藏个数总计337个。评价结果表明南堡Ⅳ油气成藏体系具有较好的石油资源前景。
- 范柏江董月霞庞雄奇姜福杰
- 关键词:成藏体系资源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