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俊胜

作品数:4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东莞市厚街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东莞市医疗卫生单位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悬吊
  • 2篇SET
  • 1篇多裂肌
  • 1篇悬吊训练
  • 1篇悬吊运动疗法
  • 1篇运动疗法
  • 1篇针刺
  • 1篇针刺疗
  • 1篇针刺疗法
  • 1篇治疗中风
  • 1篇治疗中风后遗...
  • 1篇中风
  • 1篇中风后
  • 1篇中风后遗症
  • 1篇中青年
  • 1篇下背痛
  • 1篇疗法
  • 1篇疗法治疗
  • 1篇疗效
  • 1篇疗效分析

机构

  • 4篇东莞市厚街医...

作者

  • 4篇葛俊胜
  • 3篇李志辉
  • 2篇王兴水
  • 2篇韦玉玲
  • 2篇曾珂
  • 2篇林晋锐
  • 1篇张仕端
  • 1篇陈文杰
  • 1篇孙立军
  • 1篇谢建秀
  • 1篇刘小鹏
  • 1篇陈占清

传媒

  • 2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深圳中西医结...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低频脉冲电疗及药物治疗等传统方法;治疗组在传统治疗基础上用悬吊运动疗法治疗,治疗周期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用视觉模拟评分和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和改良Oswestry指数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0.05)。结论悬吊运动疗法能有效改善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症状。
李志辉张任君韦玉玲刘小鹏葛俊胜方发成王兴水
关键词:SET悬吊运动疗法
稳定肌训练在中青年颈椎病防治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目的探讨稳定肌训练对防治中青年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青年颈椎病患者纳入研究,指导进行颈椎稳定肌训练,疗程6个月。结果入选患者治疗后颈椎生理弧度、症状积分明显改善,稳定肌群横断面面积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稳定肌训练防治中青年颈椎病安全、可靠,持续性疗效良好,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特点。
王兴水李志辉谢建秀陈文杰张仕端林晋锐葛俊胜曾珂
关键词:中青年颈椎病
数字医疗康复技术在悬吊运动治疗(SET)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中的应用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悬吊运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量效关系。方法:运用数字医疗康复技术构建健康人标准多裂肌数据库与虚拟模型。将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采用相同的悬吊运动疗法。对照组治疗时遵循无痛原则,治疗组用超声波成像采集多裂肌横切面积等数据,将数据导入软件建立患者腰部多裂肌虚拟模型,对照健康人标准数据与虚拟模型,调整悬吊运动治疗量。结果:治疗组患者多裂肌横切面积与虚拟模型接近健康人快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改良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价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数字医疗康复技术能规范悬吊运动治疗慢性非特异性下背痛的治疗量,避免在治疗部位和治疗强度上的盲目性,提高悬吊运动的疗效。
张任君李志辉韦玉玲葛俊胜曾珂林晋锐
关键词:非特异性下背痛多裂肌
针刺疗法配合悬吊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析针刺疗法配合悬吊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在东莞市厚街医院治疗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1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8例,治疗组采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配合悬吊训练,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的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对所有患者进行为期3个月的治疗,并随访3个月,观察治疗结束和随访3个月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略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的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在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普通针刺疗法配合悬吊训练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治疗效果确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病情,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且安全可靠。
陈占清孙立军葛俊胜李观胜
关键词:针刺悬吊训练中风后遗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