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茜

作品数:19 被引量:112H指数:7
供职机构: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篇生物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0篇群落
  • 8篇群落结构
  • 6篇甲壳动物
  • 6篇浮游甲壳动物
  • 5篇环境因子
  • 4篇巢湖
  • 3篇支流
  • 3篇轮虫
  • 2篇有机碳
  • 2篇枝角类
  • 2篇生物学评价
  • 2篇水质
  • 2篇水质生物
  • 2篇水质生物学评...
  • 2篇塌陷区
  • 2篇种群
  • 2篇种群密度
  • 2篇淮河中游
  • 2篇发头裸腹溞
  • 2篇废水

机构

  • 19篇淮北师范大学
  • 3篇学研究院
  • 1篇安徽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19篇葛茜
  • 17篇邓道贵
  • 8篇金显文
  • 8篇杨威
  • 5篇丁建华
  • 4篇孟小丽
  • 3篇祝鹏飞
  • 3篇邵元启
  • 3篇刘飞
  • 2篇胡振东
  • 2篇张晓莉
  • 2篇李玉颖
  • 2篇陈丽娜
  • 1篇宫政
  • 1篇巩劼
  • 1篇王馨
  • 1篇戴海奇
  • 1篇蒯乃明
  • 1篇王少琴
  • 1篇尤春

传媒

  • 3篇生态科学
  • 3篇淮北师范大学...
  • 2篇湖泊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环境与发展

年份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河中游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被引量:19
2013年
2007年1—12月对淮河中游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24种,其中枝角类8属13种、桡足类9属11种。枝角类在4月和9月形成两个峰值,即(28.2±21.6)ind/L和(40.8±10.1)ind/L,其优势种分别为僧帽溞Daphnia cucullata和脆弱象鼻溞Bosmina fatalis。捕食性桡足类—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 vicinus、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台湾温剑水蚤Thermocyclops taihokuensis分别在4月、5月和6月形成较大的密度。汤匙华哲水蚤Sinocalanus dorrii和中华窄腹剑水蚤Limnoithona sinensis分别在5月和8月占优势。小型浮游植物(≤20μm)生物量在4月达到最大值,之后快速下降,而较大型浮游植物(>20μm)生物量从4月上升,到7月达到最大值。典型冗余分析(RDA)显示,溞属Daphnia的仲春下降与捕食性桡足类(尤其是近邻剑水蚤)的摄食压力、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季节变化密切相关。
邓道贵杨威孟小丽葛茜金显文胡振东
关键词: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
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生物学评价被引量:19
2012年
2009年6月(丰水期)、11月(枯水期)和2010年4月(平水期)对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进行调查研究,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3门15科25种.结果表明,赣江下游流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生物密度最大值(145.9±81.8 ind./m2)出现在6月,最小值(89.6±15.9 ind./m2)出现在4月;生物量的变化则相反,最大值(90.1±25.4 g/m2),出现在4月,最小值(62.9±20.9 g/m2)出现在6月;干流的生物密度在6月、11月和4月均明显高于支流,而生物量在11月低于支流.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性指数(J)在6月、11月和4月的时间尺度上以及干流、支流的空间尺度上均出现明显的变化,在11月份,这3类指数均表现为最高,6月则均为最低;干流的H'和D在6月和4月均低于支流,而J在这3个时间段内则均是支流高于干流,表明支流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较干流更为多样、均匀和稳定.H'和D的结果表明赣江下游流域水质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干流的污染程度较支流更为严重.
丁建华杨威金显文邓道贵葛茜刘足根
关键词: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水质生物学评价
巢湖春夏季节浮游甲壳动物群落演替的围隔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为研究巢湖浮游甲壳动物春夏季节的群落演替规律,于2012年2月19日至2012年7月24日(22周)在巢湖进行了围隔实验。共设置三个处理组(即A组:鲢鱼+营养盐;B组:鲢鱼+鳙鱼+营养盐;D组:团头鲂+营养盐)和一个对照组(即C组:不添加鱼类和营养盐)。实验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4属21种,其中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8属9种。透明溞(Daphnia hyalina)是春季所有围隔的优势种。春季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叶绿素a浓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夏季以小型枝角类、大型中镖水蚤(Sinodiaptomus sarsi)和剑水蚤占优势,其密度在围隔A、B和C中较低。夏季所有围隔中的Daphnia种群均消失。在没有蓝藻水华和滤食性鱼类存在下,大型枝角类Daphnia仍然被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所取代。结果显示,鱼类和营养盐共同决定了巢湖围隔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春季较高的Daphnia种群密度也是巢湖Daphnia仲夏消失的重要原因。
邵元启邓道贵葛茜张晓莉杨威
关键词:巢湖围隔浮游甲壳动物
富营养化对小型湖泊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9
2020年
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研究了临涣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临涣湖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13种,其中枝角类8属8种,桡足类5属5种。短尾秀体溞(Diaphanosoma brachyurum)、广布中剑水蚤(Mesocyclops leuckarti)和象鼻溞(Bosmina sp.)等小型富营养种类是温暖季节的优势种,而近邻剑水蚤(Cyclops vicinus)是冬季的优势种。盔形溞(Daphnia galeata)等大型种类仅在少数月份中被观察到。临涣湖浮游甲壳动物的年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28.3个/L和0.33 mg/L。营养状态指数(TSI_M)的年平均值为62.6。浮游甲壳动物的Shannon指数、Pielou指数和Simpson指数的年平均值分别为0.86、0.74和0.49,且3种多样性指数均具有显著的季节差异。营养盐水平、营养状态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均表明,临涣湖水体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水温、总磷浓度和叶绿素a浓度是影响临涣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上行效应因子。鲢、鳙鱼的捕食压力是临涣湖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小型化的下行效应因子。
杨威孙雨琛张婷婷刘琪黄悦葛茜邓道贵
关键词:浮游甲壳动物群落结构富营养化物种多样性
赣江下游及其支流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2009年6月、11月和2010年4月对赣江下游轮虫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共记录了轮虫21属26种。针簇多肢轮虫、晶囊轮虫和扁平泡轮虫为优势种。赣江下游干流轮虫的最大平均密度和生物量(6.6 ind.·L...
金显文杨威丁建华邓道贵葛茜刘足根
关键词:水体污染轮虫群落环境因子赣江流域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腈纶废水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腈纶废水中含有氰化物、单体聚合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碱性氧化法、酸性回收法等处理含氰废水,难以达到国家排放标准。上海某腈纶厂采用硫氰酸钠一步法和二步法湿纺工艺生产腈纶,废水处理采用"加药混凝沉淀法+生物接触氧化法",氰化物、氨氮、COD、BOD5去除率分别为94.5%、89.9%、88.2%、97%,达到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
刘飞蒯乃明王馨祝鹏飞葛茜
关键词:含氰废水二段生物接触氧化法腈纶
淮北南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季节演替及影响因子研究被引量:12
2020年
为了解南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7年3月到2018年2月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湖共记录浮游植物7门58属98种.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的年平均值分别为44.1×10^5cells/L和0.41mg/L.南湖浮游植物群落可划分为23个功能群,其中功能群C、D、E、F、G、H1、J、K、Lo、M、MP、P、TC、W1、X1、X2、Y为优势功能群.优势功能群的季节演替为春季(C、F、X1、X2)→夏季(J、K、Lo、TC)→秋季(Lo、M、TC)→冬季(E、J、P、X2).TLI指数、Shannon指数和Margalef指数均表明,南湖水体处于中营养水平.冗余分析表明,水温、TN浓度和浮游甲壳动物是影响南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因子.
杨威张菲云孙雨琛张婷婷黄悦葛茜邓道贵
关键词:浮游植物功能群季节演替环境因子
人工湿地生态工程处理煤炭矿井废水研究
刘飞巩劼邓道贵祝鹏飞葛茜孟小丽
该项目为了解决煤矿废水排放引起的矿区水环境污染,实现煤矿废水的资源化利用,通过对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分析,根据煤矿废水污染较轻的特点,提出用人工湿地处理煤矿矿井废水以及相应的回用模式,人工湿地处理矿井废水具有投资少,见...
关键词:
关键词:废水处理生态工程处理人工湿地
巢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生物有效性被引量:12
2012年
为分析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相互关系及其可能来源,以安徽巢湖表层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测定5种重金属(铅、铜、镍、锌、镉)总量和同步浸提重金属(SEM)含量,同时测定酸可挥发性硫化物、总氮、总磷、总有机碳等多种指标,利用低影响程度(ER-L)和中影响程度(ER-M)基准值,[∑SEM]/[AVS]模型和[∑SEM]-[AVS]模型,判断预测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结果显示:重金属总量在全湖的空间分布不均匀,具有入湖口大于湖心的特征,共8个指标超过ER-L基准值,西湖区各金属总量大于东湖区,两者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湖[∑SEM]/[AVS]的值在1.097~2.076之间,但[∑SEM]-[AVS]的变化范围为0.127~0.996μmol/g;表明重金属Cu、Cd污染较严重,人为输入影响大,AVS对重金属的束缚作用有重要影响,大部分表层沉积物中的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低。
刘飞邓道贵杨威邵元启祝鹏飞宫政葛茜
关键词:重金属同步提取金属表层沉积物生物有效性巢湖
赣江下游及其支流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被引量:10
2011年
2009年6月、11月和2010年4月对赣江下游浮游甲壳动物的群落结构和时空变化进行研究。共记录浮游甲壳动物21种,其中枝角类14种、桡足类7种。脆弱象鼻溞Bosmina fatalis、微型裸腹溞Moina micrura和中剑水蚤Mesocyclops sp.为优势种。赣江下游干流浮游甲壳动物的最大平均密度和生物量(11.1ind.·L^(-1)和0.127mg·L^(-1))均出现在6月,最小值(1.59ind.·L^(-1)和0.01mg·L^(-1))均出现在4月。袁河支流的枝角类和桡足类密度在6月(4.97±13.28ind.·L^(-1)和2.07±4.85ind.·L^(-1))和11月(2.07±5.21ind.·L^(-1)和2.24±5.22ind.·L^(-1))高于赣江下游干流和锦江支流。香农-威纳指数(H′)和马加利夫指数(d)表明赣江下游及其支流水质为中度污染或重污染。水温和小型浮游植物生物量是影响赣江下游浮游甲壳动物密度时空变化的重要因素。
杨威邓道贵孟小丽刘足根金显文丁建华葛茜
关键词:枝角类桡足类群落结构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