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静

作品数:29 被引量:166H指数:9
供职机构:沈阳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9篇妊娠
  • 7篇血压
  • 7篇妊娠期
  • 7篇妊娠期高血压
  • 7篇疾病
  • 7篇高血压
  • 6篇妊娠期高血压...
  • 6篇子痫
  • 6篇高血压疾病
  • 5篇子宫
  • 5篇子痫前期
  • 4篇细胞
  • 4篇氨酸
  • 4篇半胱氨酸
  • 3篇叶酸
  • 3篇手术
  • 3篇同型半胱氨酸
  • 3篇剖宫产
  • 3篇子宫内膜
  • 3篇内膜

机构

  • 16篇解放军第20...
  • 10篇沈阳军区总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吉林大学白求...
  • 1篇武警天津市总...

作者

  • 26篇葛静
  • 11篇王军
  • 10篇李巨
  • 6篇薛丹
  • 5篇董玉贞
  • 5篇曲冬颖
  • 3篇刘劲松
  • 3篇宋昨非
  • 3篇尚丽新
  • 3篇王位
  • 3篇张丽江
  • 3篇陈红
  • 3篇安娜
  • 3篇单莉莉
  • 2篇郑莉彦
  • 2篇李思扬
  • 2篇陆海燕
  • 2篇韩涛
  • 2篇洪岩
  • 2篇赖杰宇

传媒

  • 6篇中国实用妇科...
  • 3篇中国优生与遗...
  • 3篇临床军医杂志
  • 2篇中华妇产科杂...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辽宁医学杂志
  • 1篇解剖科学进展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国妇产科临...
  • 1篇中华医学超声...
  • 1篇中国医学装备

年份

  • 3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7
  • 1篇200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验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观察实验性外伤性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traumatic proliferative vitreoretinopathy TPVR)的病理过程,以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为细胞增殖指标,探讨TPVR的危险因素、增殖起点及各种增殖细胞的作用。[方法]通过眼球穿通伤并玻璃体内注入自体全血诱发大鼠TPVR模型,观察伤后1,3,5,7,14,21 d大鼠伤眼的病理衍变,用PCNA检测伤眼的增殖情况。[结果]眼球穿通伤后伤眼出现早期视网膜脱离或明显中性白细胞浸润,PCNA阳性细胞多且广泛;在TPVR中脱离的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RPE)细胞PCNA阳性表达在伤后1 d出现,5~7 d达到高峰,是形成视网膜下膜的主要细胞;大量PCNA阳性的成纤维细胞从伤后1 d开始经伤道长入眼内,以后逐步减少,到伤后21 d停止,它是形成视网膜前膜的主要细胞;视网膜内层PCNA阳性的细胞在伤后3 d出现,没有明显的高峰时间,是视网膜增厚,僵硬的主要原因;视网膜下膜的形成早于视网膜前膜,并广泛存在于TPVR中;在TPVR严重的眼,后期可见大量PCNA阳性并脱落的睫状上皮细胞。[结论]通过眼球穿通伤并玻璃体内注入自体全血可以成功地诱发大鼠TPVR模型;中性白细胞在外伤性PVR的发生发展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在外伤性PVR中RPE细胞是形成视网膜下膜的主要细胞,成纤维细胞是视网膜前膜的主要细胞,而神经胶质细胞是视网膜增厚,僵硬的主要原因。视网膜下膜的形成早于视网膜前膜,并广泛存在于TPVR。
陆海燕孙晓岩葛静
关键词:眼外伤细胞增殖视网膜色素上皮
TLR4拮抗剂抑制感染性早产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及对MyD88/NF-κB表达的影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拮抗剂(TLR4拮抗剂)对感染性早产炎症因子和子宫收缩的保护作用,及其对MyD88/NF-κB通道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SD大鼠以2:1的比例雌雄合笼,取雌鼠45只、雄鼠30只,次日清晨发现阴道栓或阴道涂片发现精子为妊娠第0天。随机将孕鼠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感染性早产模型组(LPS组)和TLR4拮抗剂+LPS组(TLR4组)。HE染色观察子宫组织病理改变,子宫离体肌条检测肌张力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检测子宫组织中MyD88/NF-κB通道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TLR4拮抗剂明显改善LPS诱导的大鼠感染性早产子宫组织中炎细胞浸润情况,降低子宫离体肌条肌张力,降低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抑制MyD88/NF-κB通道蛋白的表达。结论 TLR4拮抗剂对感染子宫收缩的保护作用可能与MyD88/NF-κB通道相关。
张金环安娜葛静
关键词:感染性早产
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的护理对策被引量:15
2007年
张学军曲冬颖孙春燕刘劲松葛静齐虹
关键词:产后出血量护理对策孕产妇死亡生命安全住院产妇失血量
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的各类型子宫内膜病变病例180例,增殖期、分泌期、单纯增生期、复杂增生期、不典型增生和Ⅰ型子宫内膜癌病例各3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析各类型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巨噬细胞增殖、浸润程度。采用CCK方法检测分析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程度。采用Transwell法来检测分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对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的招募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分析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对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中的Cyclin D1和MMP-2的表达水平的影响情况。结果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的增殖、浸润数目与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增殖和侵袭能力呈正相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对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具有招募作用。随着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的增殖、浸润数目的增加,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中的Cyclin D1和MMP-2表达水平随着时间增加而相应上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核巨噬细胞系THP-1浸润为子宫内膜癌发生的机制之一。
王位葛静单莉莉王军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
脂代谢紊乱对妊娠期高血压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妊娠期高血压病因不明,发病机制不清,是孕产妇及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予痫前期-子痫孕妇常存在脂质代谢异常。虽然脂代谢紊乱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但血脂中备组分的变化情况仍存在一定的分歧,本研究旨在探讨脂代谢紊乱对妊娠期高血压影响,为临床预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及严熏程度提供确实的依据。
葛静张舫曲东颖宋昨非单莉莉洪岩王军
关键词:脂代谢紊乱脂质代谢异常新生儿死亡病因不明子痫孕妇
妊娠滋养细胞疾病HCG和超声联合检查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葡萄胎清宫术后患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持续不降至正常或下降后再次升高患者是否存在恶性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侵蚀性葡萄胎和绒癌)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96例完全或部分性葡萄胎彻底清宫后患者随访,发现21例患者清宫术后患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持续不降至正常或下降后再次升高,对该类患者进行阴式超声及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水平定期检查,记录检查时间,记录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数值结果,超声检查中是否异常病灶区,病灶区及子宫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结果 21例患者中子宫肌层回声增粗或可见低回声结节,血流丰富,阻力指数<0.4,血β-HCG增高;化疗取得疗效后异常血流逐渐减少,RI呈逐渐升高趋势,血β-HCG恢复正常,两指标呈负相关。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病灶异常血流图像和脉冲多普勒检测RI低值是诊断妊娠滋养细胞疾病预后不良的重要指标,对于指导临床及时化疗干预以及对检测火燎效果、选择化疗方案均有十分重要的价值。超声CDFI及PW检测与血β-HCG联合应用,既能提高诊断符合率,又可作为评价化疗效果及判断预后的有效指标。
薛丹葛静王位栾海萍
关键词:妊娠滋养细胞疾病Β-HCG超声
脂多糖抑制滋养层细胞的迁移
2008年
目的探讨脂多糖对滋养层细胞迁移的调节作用。方法不着留取正常早孕绒毛,分离滋养层细胞,采用无血清培养基培养,并利用Transwell检测浓度为0(对照组),11,和100ng/ml的脂多糖对其迁移能力的凋节作用。结果脂多糖作用后24h后,滋养层细胞的迁移能力受剑明显的抑制,与对照组(One/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多糖能够抑制细胞滋养细胞的迁移,这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病机制有关。
李思扬张丽江薛丹葛静高红董玉贞李巨
关键词:脂多糖子痫前期滋养层细胞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62例临床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探讨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围生期并发症及改善母儿预后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202医院妇产科2003年1月至2007年5月间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762例病例资料。结果通过采取解痉、镇静、降压、积极预防产后出血等有效措施,762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全部治疗成功,无一例孕产妇死亡,围生儿死亡率为0.79%,明显低于相关文献报道。结论通过加强孕期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治疗措施,可明显改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预后。
尚丽新陈震宇葛静裴丽鹏曲冬颖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剖宫产
白介素-18基因-607C/A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关系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18(IL-18)基因-607C/A多态性与子宫内膜异位症(EDM)的关系。方法选择EDM患者234例(EDM组)、健康妇女215例(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其子宫内膜中的IL-18基因-607C/A多态性分布情况。结果 EDM组IL-18基因-607C/A多态位点的CC、C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2%、43.6%、22.2%,等位基因C、A的频率分别为56.0%、44.0%;对照组IL-18基因-607C/A多态位点的CC、C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5%、48.7%、30.8%,等位基因C、A的频率分别为44.9%、55.1%。IL-18基因-607C/A多态性是EDM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C等位基因携带者患EDM的发病风险增高(P<0.01)。结论 IL-18基因-607C/A多态性与EDM的发病存在相关性,C等位基因是EDM发病的重要遗传学危险因素。
曲冬颖李巨陈红葛静裴丽鹏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白细胞介素18单核苷酸多态性
胸腺肽α_1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对原发性肝癌血清IL-2、IL-4、T细胞亚群影响被引量:11
2018年
目的探讨胸腺肽α_1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血清白细胞介素(IL)-2、IL-4、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自2012年7月12日至2015年11月8日收治的原发性肝癌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n=39)与B组(n=39)。A组接受TACE治疗,B组在TACE治疗基础上给予1.6 mg胸腺肽α_1,2次/周,间隔3 d,持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IL-2、IL-4及T细胞亚群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组患者的有效率为76.9%(30/39),低于B组的94.9%(37/39),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IL-2、IL-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B组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CD3+、CD4+、CD4+/CD8+水平较治疗前升高,血清CD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血清CD3+、CD4+、CD4+/CD8+水平较A组高,血清CD8+水平较A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8.2%(11/39)、18.0%(7/39),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肽α_1联合TACE对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确切,有助于降低血清IL-2、IL-4浓度,提高免疫功能。
于兰韩涛葛静
关键词:胸腺肽Α1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原发性肝癌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