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俊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动脉瘤
  • 4篇颅内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3篇蛋白
  • 3篇细胞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基因表达谱
  • 2篇表达谱
  • 1篇单核
  • 1篇单核细胞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蛋白酶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质组
  • 1篇蛋白质组学
  • 1篇电刺激
  • 1篇电刺激治疗
  • 1篇电泳

机构

  • 6篇武警后勤学院...
  • 4篇武警医学院附...
  • 1篇华北煤炭医学...

作者

  • 10篇董俊强
  • 3篇崔刚
  • 3篇张赛
  • 3篇焦德让
  • 3篇薛德友
  • 3篇孙洪涛
  • 3篇翟宝进
  • 3篇刘欣民
  • 2篇魏孟广
  • 2篇常斌鸽
  • 2篇王鹏
  • 2篇张文彬
  • 2篇徐浩祥
  • 2篇王俊妨
  • 1篇朱海霞
  • 1篇涂悦
  • 1篇薛得友
  • 1篇李双英
  • 1篇董月青
  • 1篇刘爱彬

传媒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天津医药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国际神经病学...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年份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4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性脑梗死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对凋亡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7年10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收治的178例ACI患者的临床资料,86例AC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92例无肺部感染的ACI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法国梅里埃微生物全自动鉴定仪进行病原菌鉴定分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8、IL-17)、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及B淋巴细胞瘤-2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蛋白(Bcl-2)含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观察组sICAM-1与Bax、Bcl-2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86例AC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共培养分离出病原菌86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41株(占47.67%),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占25.58%);革兰阴性(G-)菌37株(占43.02%),主要为鲍曼不动杆菌(占11.63%);真菌8株(占9.30%)。观察组血清IL-8(μg/L:0.72±0.15比0.68±0.09)、IL-17(μg/L:9.31±3.58比8.12±2.76)、sICAM-1(ng/L:421.36±39.74比385.13±28.59)、Bax(μg/L:4.52±0.47比3.86±0.34)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Bcl-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μg/L:0.84±0.26比1.13±0.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sICAM-1与Bax呈显著正相关(r=O.401,P〈0.001),与Bcl-2呈显著负相关(r=-0.447,P〈0.001)。结论ACI合并肺部感染患者病原菌以G+菌为主,感染可引起患者血清促炎因子及sICAM-1水平升高,其机制可能与Bax含量增加和Bcl-2减少有关。
王鹏董俊强薛德友张赛孙洪涛
关键词:脑梗死急性病原菌分布凋亡
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建立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建立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基因表达谱,探讨颅内动脉瘤的差异基因,为研究颅内动脉瘤的发病机制及其可能的基因治疗打下基础。方法:分别抽提60例正常人和颅内动脉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RNA,基因芯片技术检测其外周血中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基因芯片所检测的共14112个基因中,有7749个基因在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呈阳性表达,表达数量较多的基因分别是:细胞信号和传递蛋白表达类、代谢相关类、离子通道和运输蛋白、结构运动类基因。表达水平位于前3位的基因分别是核糖体蛋白L41(RPL41)、核糖体蛋白S3A(RPS3A)和核糖体蛋白L23A(RPL23A)基因。与正常人外周血阳性基因比较,颅内动脉瘤患者得到85个差异基因,其中KPNA4基因与信号传导、蛋白质转运过程功能有关,基因表达明显上调;SPG3A基因与核苷酸结合功能相关,基因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建立了正常人外周血的基因表达谱,KPNA4基因和SPG3A基因可能与颅内动脉瘤形成和发展有关。
朱海霞翟宝进刘欣民崔刚董俊强王俊妨
关键词:单核细胞基因表达颅内动脉瘤RNA
左侧颅眶沟通性血管瘤1例
2018年
女,35岁,因头痛、恶心、呕吐3年并左眼突出半年入院.入院后体格检查:左眼球突出,视力0.1,左视野向心缩小,左眼可闻及血管性杂音.头颅MRI示左眼眶内与颅内沟通占位,T1WI呈等信号(图1A),T2WI及T2FlAIR呈高信号(图1B、1C);Gd-DTPA增强扫描病灶明显不均匀强化(图1D).超声示左眼眶内可见一前后径约10.8mm的病变区。
周琛海魏孟广薛德友董俊强徐浩祥张文彬
关键词:颅眶沟通瘤血管瘤手术
颅内动脉瘤患者血清差异表达蛋白质的研究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 采用蛋白质组学方法研究散发性颅内动脉瘤和健康成人外周血清蛋白表达差异.方法 对散发性颅内动脉瘤和健康成人的血清样本进行双向凝胶电泳分离,通过对两种蛋白图谱的比较,确定差异表达的蛋白点 而后对差异点进行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和蛋白数据库信息检索 随机选取2种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法验证蛋白质组学实验结果.结果 在颅内动脉瘤和健康成人中鉴定出14种差异表达蛋白,得到了11个肽质量指纹图谱(peptide mass fingerprinting,PMF),最终7种蛋白质得到确认.结合珠蛋白、C反应蛋白、B因子、淀粉样血清蛋白A和载脂蛋白E前体在动脉瘤组表达上调 载脂蛋白A-Ⅳ前体和间α胰蛋白酶抑制物H4重链前体表达下调.蛋白印迹实验结果与双向电泳结果一致.结论 成功鉴定出7个与颅内动脉瘤相关的蛋白,为进一步阐明颅内动脉瘤形成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翟宝进刘欣民李双英崔刚董俊强常斌鸽薛德友焦德让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蛋白质组学双向凝胶电泳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干预体会被引量:12
2018年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围术期的护理干预体会。方法选取2016-5-2017-5在天津市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接受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围术期应用常规护理方法,研究组围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及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研究组尿崩、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患者围术期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各项手术指标并降低并发症发生概率。
刘爱彬董俊强李静
关键词: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围术期护理干预
基质金属蛋白酶与颅内动脉瘤被引量:4
2009年
颅内动脉瘤破裂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残率和致死率均很高。细胞外基质重塑在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是重要的蛋白水解酶,在细胞外基质的降解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综述基质金属蛋白酶最新分类、作用及在颅内动脉瘤发生、发展过中的调节机制及与之相关的治疗最新进展。
董俊强翟宝进焦德让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基质金属蛋白酶细胞外基质
左额叶炎性假瘤1例
2017年
女,67岁,因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精神差、反应迟钝1周入院。当地医院头颅CT平扫及MRI平扫考虑左额叶占位性病变。入院后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未见明显异常体征。入院后头颅MRIT1WI呈低信号(图1A),T2WI呈高信号(图1B);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图1C)。血清免疫全项、C反应蛋白、免疫球蛋白(IgA、IgG、IgM)未见明显异常。脑脊液常规及生化未见异常;脑脊液IgA、IgG偏高,IgM正常。在局麻下行左侧额叶病变立体定向下穿刺活检术,术后病理考虑脱髓鞘假瘤(图1F)。激素等对症治疗后,复查头颅MRI平扫及强化示病灶明显缩小(图1D、1E)。
周琛海魏孟广董俊强徐浩祥张文彬
关键词:炎性假瘤额叶
儿童脑挫裂伤的临床分析及救治策略探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分析儿童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并探讨相应的救治策略。方法收集2013年2月—2017年12月武警后勤学院附属医院脑科中心收治的32例1~14岁脑挫裂伤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0例。年龄1~13.5岁,平均(6.03±3.96)岁。按照年龄分为低年龄(1~4岁)组14例和高年龄(5~14岁)组18例。总结并分析脑损伤位置分布、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儿童昏迷评分(CCS)、颅内压(ICP)、脑水肿、气道情况、外伤性癫痫发作及脑电图情况。结果本组住院时间17~57 d,平均(34.2±11.5)d。所有患儿均接受高压氧治疗,为14~51 d,平均(36.1±5.1)d。2组脑损伤深度分类及损伤脑叶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昏迷评分比较显示,入院和出院2个时间点,低龄组昏迷评分均低于高龄组(P<0.05);ICP监护结果显示,2组ICP监护时长为6~15 d,平均(7.5±2.0)d。入院时低龄组ICP、脑水肿扰动系数(RI)高于高龄组,而RI异常时间少于高龄组(P<0.05)。癫痫发作及脑电图显示,2组患儿不同时间段癫痫发作及脑电图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观察显示,2组各有10例接受经口气管插管,低龄组平均带管时间长于高龄组(P<0.05)。结论不同年龄段患儿脑挫裂伤在临床表现、影像特征、ICP、脑水肿程度、癫痫发作及气道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差异,应尽早、积极、全面性地开展救治,特别要重视低龄段患儿的临床管理。
王鹏孙洪涛董俊强涂悦张赛
关键词:儿童康复脑挫裂伤临床管理
基因表达谱芯片技术筛选颅内动脉瘤相关基因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寻找动脉瘤患者外周血中基因表达谱特征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120例研究者(包括60例患者和60例对照)的外周血样本进行全基因表达谱分析。提取颅内动脉瘤患者的总RNA,然后应用BiostarH-140s基因芯片技术和GenePixPro3.0软件分析颅内动脉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基因表达谱,发现差异表达基因,应用RT—PCR方法对差异基因进行验证。结果颅内动脉瘤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发现8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表达下调的基因31个,表达上调的基因54个。RT—PCR结果证实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结论基于患者外周血基因表达谱分析所得的差异基因,有望成为颅内动脉瘤早期诊断最有潜力的标记物。
翟宝进刘欣民王俊妨崔刚董俊强常斌鸽薛得友焦德让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白细胞基因表达谱寡核苷酸序列分析
高颈段脊髓电刺激治疗重度意识障碍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探讨高颈段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对重度意识障碍病人的促醒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重度意识障碍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植物状态8例,最小意识状态14例。病人在原发病急性期后3个月接受电生理评估,15例病人在满足电生理评估标准后接受高颈段SCS治疗,余9例未接受治疗。结果所有病人随访9个月,接受SCS治疗的15例病人中清醒9例,GOS评分:轻度残疾2例,中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5例;刺激后脑血流量较刺激前增加了36.6%(t=2.775,P<0.05)。未接受SCS治疗的病人均未清醒。结论高颈段SCS是治疗重度意识障碍病人较为适合的方法。
董月青张赛孙洪涛赵永青武慧丽董俊强宫磊
关键词:最小意识状态植物状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