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蒋维利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淮南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2篇疗效
  • 1篇单臂
  • 1篇单臂外固定
  • 1篇单臂外固定支...
  • 1篇电解质
  • 1篇电解质紊乱
  • 1篇心得安
  • 1篇心律
  • 1篇心律失常
  • 1篇胸椎
  • 1篇胸椎结核
  • 1篇严重心律失常
  • 1篇置换术
  • 1篇入路
  • 1篇水电解质
  • 1篇水电解质紊乱
  • 1篇四肢
  • 1篇四肢骨
  • 1篇四肢骨折

机构

  • 2篇淮南市第一人...
  • 2篇安徽省淮南市...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蚌埠医学院

作者

  • 5篇蒋维利
  • 3篇蒋宪德
  • 2篇董斌
  • 2篇崔海勇
  • 1篇朱仲庚
  • 1篇胡永军
  • 1篇王超
  • 1篇余金素
  • 1篇许克庆
  • 1篇陈启刚
  • 1篇赵龙飞
  • 1篇董斌
  • 1篇胡海
  • 1篇冷月
  • 1篇陶钧
  • 1篇邢晓丽
  • 1篇范亮亮

传媒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临床医学美容...
  • 1篇解剖与临床
  • 1篇江苏实用心电...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03
  • 1篇2000
  • 1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单臂外固定支架治疗四肢骨折36例
2000年
蒋维利蒋宪德
关键词:四肢骨折单臂外固定支架外固定
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时并心律失常的处理
1998年
1 资料与方法 本文资料来自1997年3月至1999年3月间,我院住院患者行胸椎结核病灶清除手术51例,其中男性36例,女性15例,年龄9岁至70岁,平均年龄41岁。 采用日本光电6511型心电图机,手术前、术中PAT及术后均行12导常规心电图(ECG)描记,术中备有心电图机同时行心电监护,备好各种抗心律失常的药品,术中及术后严密观察心律,发现严重心律失常时,立即采取紧急措施。
蒋宪德蒋维利
关键词:胸椎结核病灶清除严重心律失常抗心律失常水电解质紊乱心得安
全文增补中
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Ⅰ期实施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分析Ⅰ期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方法 选择203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Ⅰ期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男性65例,女性138例,统计入院时、术后2周、术后随访时患肢的harris评分、SF-36、VAS疼痛评分法的评分结果.对比3个时间段患者的患肢疼痛情况及髋关节评分等.结果 203例高龄患者均获得随访,手术平均时阔为83.64 min,术中出血量为355.41 mL,按照harris评分、SF-36、VAS疼痛评分法的评分标准进行疗效评价,入院时、术后2周、术后随访时患肢的harris评分结果分别为:(28.26±5.50)分、(68.26±5.50)分、(93.13±5.31)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27、-1397.55、-46.07,均P<0.01);VAS疼痛评分结果分别为:(8.19±0.48)分、(3.53±0.71)分、(0.42士0.2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8.06、324.17、60.84,均P<0.01);SF-36评分分别为:生理(8.35±1.24)分、(15.23±2.17)分、(19.21±2.12)分,社会/家庭(7.01±1.13)分、(14.12±2.12)分、(19.85±2.24)分,情感:(4.83±1.01)分、(10.12±1.22)分、(14.87±1.32)分,功能:(6.35±1.21)分、(13.67±1.87)分、(16.81±2.12)分,附加关注:(8.85±1.45)分、(16.38±2.12)分、(20.21±2.42)分,生活质量总分:(47.35±4.76)分、(74.69±5.87)分、(89.21士6.12)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9.77、-62.92、-20.21、-44.87、-71.89、-26.79、-45.04、-89.01、-38.25、-45.79、-63.41、-15.29、-45.20、-60.39、-17.54、-52.12、-76.49、-22.58,均P<0.05).结论 选择Ⅰ期人工加长柄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术中安全性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患肢功能恢复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陈占星崔海勇胡永军胡海代建昊范亮亮陈启刚蒋维利赵龙飞何晓地陶钧许克庆曾兆波冷月邢晓丽余金素董斌
关键词:股骨骨折老年人
髌骨张力带固定律的研制和临床应用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探讨自制髌骨张力带固定棒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研制一种可折断、两端有孔的克氏针短棒作为张力带内固定材料,并应用于临床治疗髌骨骨折52例。结果:本组52例均痊愈,其中43例获解剖复位,9例功能复位。术后无一例针尾刺痛、钢丝滑脱等并发症,膝关节功能恢复满意。结论:髌骨张力带固定棒手术操作简便易行,并能有效避免髌骨骨折AO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术后并发针尾刺痛、钢丝滑脱等并发症发生。
董斌崔海勇蒋宪德蒋维利朱仲庚王超
关键词:髌骨骨折
纵行微创入路与跗骨窦微创入路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对比被引量:5
2019年
背景: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临床上常采用手术治疗,以恢复解剖结构和足部功能,接骨板内固定术在临床上取得良好的疗效,但其手术创伤大,易引发术后并发症,且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微创手术应用于骨折治疗能显著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手术和康复时间,降低治疗费用。目的:比较纵行微创入路(MILA)与跗骨窦微创入路(STA)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70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按随机数字法被分成MILA组和STA组,各35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影像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2±3.1)个月。MILA组手术时间低于STA组(t=14.736,P<0.001);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B?hler角和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ILA组切口愈合并发症发生率低于STA组(χ2=4.629,P=0.031),其余并发症(腓肠肌神经损伤、足底内侧神经损伤等)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足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活动限制、疼痛和行走距离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MILA组在行走路面的功能评分明显高于STA组(t=6.751,P<0.001)。结论:MILA和STA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提高患者临床疗效,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蒋维利董斌
关键词: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