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圣强 作品数:55 被引量:651 H指数:17 供职机构: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南海北部深水盆地的裂陷过程及裂陷期延迟机制探讨 被引量:15 2008年 依据最新地震地质资料利用回剥法计算了南海北部深水区3条测线的构造沉降量。结果显示研究区不同于典型的被动陆缘盆地,虽然南海于32Ma开始扩张,但陆缘盆地的构造沉降速率此时没有减小反而增大,23Ma左右才显著减小,暗示裂陷作用一直持续到约23Ma才结束,地层厚度资料同样反映出这一现象,即裂陷期出现了延迟,热沉降开始时间滞后。认为形成该现象的机制可能有3个:(1)南海北部陆缘的岩石圈强度很弱,塑性相对较强,对南海扩张造成的应变衰减反应延迟;(2)岩石圈分层独立伸展的差异性可能也是导致裂后热沉降滞后的原因;(3)南海扩张脊在24-21Ma之间的向南跃迁及对应的海底扩张增速事件进一步诱发了研究区23Ma左右大规模裂后热沉降的开始。 董冬冬 吴时国 张功成 袁圣强关键词:深水盆地 构造沉降 裂陷作用 缅甸区块海洋风险勘探领域探索与启示 海洋新区是近些年主要的大型风险勘探前沿领域之一,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特点。本文基于中国石油缅甸海上区块勘探实践,解析其研究思路、部署策略、技术手段等,提出深水沉积条件下,搞清楚深水沉积环境下主力层序物源输送方式和砂... 袁圣强 潘校华 范国章 计智锋 王海强 胡广成 邵大力 左国平关键词:海洋勘探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下奥陶统碳酸盐岩沉积及储层建模 本文基于重新处理的3D地震数据,结合岩心、成像测井、薄片等资料对塔中北斜坡层级层序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重点厘定了中下奥陶统的沉积层序特征。还识别了鹰山组内部两个4级层序界面,以中寒武顶部膏盐层作为基准面对下奥陶统层序进行... 袁圣强 潘文庆 赵宗举 张宝民 孙崇浩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奥陶统 文献传递 东尼日尔盆地群上白垩统Donga组沉积体系及勘探潜力 被引量:2 2023年 东尼日尔盆地群属于西非裂谷系.基于地震、钻井、井壁取心和地球化学分析数据等资料,针对下组合新层系Donga组,从沉积体系分析入手,探讨其成藏组合和勘探潜力.Donga组为晚白垩世海侵背景下发育的一套正旋回沉积层序,下粗-中上部细,顶部发育薄层碳酸盐岩.该层序在东尼日尔盆地群跨多个盆地广泛发育和连续沉积,预示着晚白垩世盆地群形成了暂时统一盆地.海侵事件显著影响了晚白垩世的沉积体系,控制了其含油气系统发育和油气成藏.Donga组广泛沉积的泥岩为有效烃源岩和盖层.Donga组主要发育侧向对接供烃“上生下储”和“自生自储”成藏模式.储层是Donga组成藏主控因素,盆地群埋藏适中、近物源的北部和东南部边缘相带储层发育,具备较好勘探潜力. 袁圣强 姜虹 汤戈 肖坤叶 刘邦 潘春浮 王海荣 王海荣 毛凤军 周川闽关键词:上白垩统 油气潜力 石油地质 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征 被引量:40 2009年 基于近些年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地震资料,对南海北部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发育特点进行分析、对比和研究,认为西沙隆起地区发育典型的生物礁,具有丘状反射、强振幅、中频、中连和杂乱地震相,发现琼东南盆地北礁地区在中新世梅山组也有似礁相发育。通过对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新世生物礁层序地层学分析,认为生物礁在中新世梅山组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发育。从对北礁地区典型生物礁剖面进行的波阻抗反演来看,其与LH11-1生物礁油田的波阻非常相似,波阻抗值为8×106—9×106kg/(m2·s)。古地理分析认为,中新世西沙隆起区与北礁地区处于滨、浅海沉积环境,梅山组时期的陆缘碎屑供给量比较少,适于生物礁发育。 吴时国 袁圣强 董冬冬 米立军 张功成关键词:南海北部 深水区 生物礁 层序 尼日尔Termit盆地白垩系勘探新层系油气成藏规律 本文基于研究和勘探实践,对Termit盆地下组合勘探新层系进行探索.经过构造建模、沉积模式和油气成藏条件等研究,从下组合白垩系3个潜在新层系中优选出Yogou组上段(YS3段)为下步勘探接替领域.YS3段处于海平面快速震... 袁圣强 郑凤云 毛凤军 张光亚 刘邦 姜虹 程小岛关键词:油气勘探 中西非裂谷系Termit盆地油气运移与成藏规律探讨 毛凤军 袁圣强 郑凤云 李早红 姜虹 王玉华 陈忠民 刘计国南海北部西南陆坡深水浊积水道发育形态及成因探讨 袁圣强 吴时国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新生代构造沉积演化 被引量:19 2009年 运用平衡剖面技术对珠江口盆地深水区珠二坳陷的典型测线进行构造演化史恢复,计算不同构造时期的拉张速率及沉积速率等参数,总结其构造沉积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珠二坳陷的构造演化过程可以分为裂陷期和拗陷期两个发育阶段;23 M a之前为裂陷期,伸展作用十分强烈,主要断裂构造发育;23 M a后为裂后的拗陷期,伸展作用减弱;坳陷新生代拉张系数为1.15-1.35,不同凹陷在拉张作用、沉积速率和断裂发育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白云凹陷裂陷期发育陆相断陷湖相和水下三角洲沉积,拗陷期发育深水扇和深海沉积序列。 董冬冬 王大伟 张功成 吴时国 袁圣强关键词:珠江口盆地 深水区 平衡剖面 尼日尔Termit盆地上白垩统成藏条件分析与勘探策略 被引量:8 2018年 尼日尔Termit盆地纵向上主要发育白垩系和古近系两套大的成藏组合,其中上组合古近系Sokor组为主力成藏组合,下组合白垩系为潜在成藏组合。盆地整体从下到上发育了下白垩统陆相—上白垩统海相—古近系陆相沉积旋回,发育了特殊的海侵层序。随着Termit盆地古近系主力成藏组合的勘探程度越来越高,亟待开辟新的勘探领域。基于研究和勘探实践,对Termit盆地下组合(白垩系)勘探新层系进行了探索。下组合白垩系又可以细分为K1、Donga组和Yogou组上段(YS3段)3个成藏组合,通过构造建模、沉积体系研究和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认为YS3段具有较好的成藏条件,是下步勘探的重点领域。YS3段形成于海平面高频震荡下行时期,总体为海陆过渡相,三角洲体系发育,以砂泥互层沉积为主;其中发育的泥岩为该盆地主力烃源岩且大面积成熟,生烃潜力大,同时又是非常好的局部盖层;三角洲相石英砂岩结构和成分成熟度高,可做良好储层,且与烃源岩交互发育,埋藏适中,因此YS3段具有良好的"近源"油气成藏条件。结合构造研究和钻井揭示特征进行Yogou组时期沉积体系研究,建立时间与空间演化序列特征,评价物源体系和储层发育特征,进而优选有利勘探区带。通过盆地东、西和南缘沉积期古地形的对比研究,认为Yogou组时期盆地在不同盆地边缘位置具有不同的地形和沉积体系发育特征,西部Dinga断阶带为"陡坡带"特征,隆起区通过几组深大断裂快速进入深凹区,连接隆起和深凹区的斜坡区较窄;南部Yogou斜坡区和东部Fana低凸起地区地形较缓,斜坡区域面积大,有利区带广,据此建立了"陡坡带"和"缓坡带"沉积模式。东部隆起带在晚白垩世为Termit盆地的主力物源区,西部和南部为次要物源区,因此在海侵层序后期在东部广泛发育大规模三角洲前缘砂与泥岩互层的层序,南部次之,西部规模最小。� 袁圣强 毛凤军 郑凤云 张光亚 刘计国 吕明胜 程小岛关键词:油气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