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袁越

作品数:149 被引量:452H指数: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0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42篇医药卫生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4篇儿童
  • 28篇心肌
  • 24篇动脉
  • 23篇心律
  • 22篇小儿
  • 21篇心律失常
  • 21篇冠状
  • 20篇心动过速
  • 19篇消融
  • 19篇冠状动脉
  • 17篇电图
  • 17篇心电
  • 17篇心电图
  • 17篇室性
  • 15篇心脏
  • 15篇川崎
  • 12篇心肌病
  • 12篇肌病
  • 11篇导管消融
  • 9篇室性心动过速

机构

  • 148篇首都医科大学...
  • 10篇北京大学第一...
  • 7篇山东省立医院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复旦大学
  • 6篇北京大学
  • 5篇广东省人民医...
  • 5篇中国医科大学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军区福州...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南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3篇清华大学第一...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148篇袁越
  • 49篇高路
  • 41篇林利
  • 38篇王勤
  • 35篇崔烺
  • 25篇甄珍
  • 24篇邵魏
  • 22篇于霞
  • 15篇唐浩勋
  • 13篇陈希
  • 13篇那嘉
  • 8篇田莉
  • 8篇张永兰
  • 7篇王利平
  • 7篇李棠
  • 6篇王颖
  • 6篇赵智慧
  • 5篇于宪一
  • 5篇杜忠东
  • 5篇杜军保

传媒

  • 26篇中国实用儿科...
  • 25篇中国小儿急救...
  • 14篇中华实用儿科...
  • 11篇中华心律失常...
  • 8篇实用儿科临床...
  • 6篇心肺血管病杂...
  • 6篇中华儿科杂志
  • 5篇临床儿科杂志
  • 4篇北京医学
  • 4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华心血管病...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小儿急救医学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2篇中国循证心血...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年份

  • 9篇2023
  • 5篇2022
  • 9篇2021
  • 13篇2020
  • 6篇2019
  • 7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13篇2013
  • 7篇2012
  • 8篇2011
  • 9篇2010
  • 4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儿童冠状动脉高位开口49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儿童冠状动脉(冠脉)高位开口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9年4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的49例冠脉高位开口患儿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进行系统性回顾分析。结果49例患儿中,男34例,女15例;年龄1岁1个月~17岁2个月[(9.28±4.42)岁];均符合64排心脏CT示任意一侧冠脉起源于窦管交界处上方1.0cm以上。其中左冠脉高位开口38例,右冠脉高位开口7例,双侧冠脉高位开口4例;主诉为胸痛(22例,44.90%),胸闷或长出气(13例,26.53%),活动耐力下降(7例,14.29%),乏力(5例,10.20%),心悸(3例,6.21%),晕厥(1例,2.04%);心电图表现为ST—T改变、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动过速、病理性Q波、期前收缩、束支阻滞;超声心动图发现左心室扩大14例,其中2例患儿射血分数〈60%。经住院治疗10d后比较,临床症状上胸痛、胸闷或长出气缓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电图表现及超声心动图改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9例患儿中39例随访至1年,出院3个月后有6例ST—T改变恢复正常;出院6个月后有10例ST—T改变恢复正常;出院1年后有17例ST—T改变恢复正常。结论冠脉高位开口是一种罕见的冠脉畸形,其导致的心肌缺血可有多种临床表现,心电图亦可见多种异常表现,少部分可见左心室扩大,临床上易与心肌炎、心肌损害混淆。经系统治疗后,患儿症状可明显改善,但心电图、超声心动结果短期内恢复不明显,需长期观察治疗转归。
甄珍袁越高路邵魏崔娘田莉
关键词:儿童心电图表现超声心动图冠脉畸形左心室扩大治疗转归
儿童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合并心肌损害临床特征及诊治分析(附72例报告)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点及相应治疗策略,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2017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脏内科诊治的72例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合并心肌损害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结果本组42例(58.3%)患儿以胸痛、胸闷、心悸为主要临床表现,心电图异常以ST-T改变(62.5%)为主,超声心动图结果示13例(18.1%)患儿合并心脏扩大,4例(5.6%)合并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CTA)结果示左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最为常见(73.6%),其次为双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13.9%),单纯右冠状动脉起源异常最少见(12.5%)。所有患儿诊治过程顺利,无死亡病例。结论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可导致不同程度心肌供血问题,引起缺血性心肌损害,在患者的检查中更应重视CTA对冠状动脉开口位置和走行的判断,在诊断治疗中更应注意其与儿童心肌炎的鉴别。
那嘉于霞袁越
关键词:冠状动脉起源异常心肌炎
食道调搏在儿科房室交界区功能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探讨食道心房调搏测量儿童房室交界区各不应期和传导时间的应用价值 ,评价其传导功能及其特点。方法 对 5 9例正常儿童进行食道调搏 (TEAP)检查 ,测量房室交界区不应期和传导阻滞点。结果 正常儿童房室传导功能由不应期和传导阻滞点具体体现 ,为儿童正常值提供参考 ;相对不应期 (RRP)、功能不应期 (FRP)、文氏点与心率呈显著相关 (P分别为 0 .0 0 0、0 .0 1、0 .0 0 0 ) ,与性别、年龄无关 (P均 >0 .0 5 ) ;而绝对不应期 (ERP)、2∶1阻滞点与性别、年龄、心率均无关 (P均 >0 .0 5 ) ;文氏点与RRP显著相关 (P =0 .0 0 0 ) ;2 :1阻滞点与ERP显著相关 (P =0 .0 15 )。结论 TEAP可评估儿童房室交界区的传导功能 ;RRP与心率有直接关系 。
袁越柴晓敏杜忠东申昆玲
关键词:房室交界区食道调搏不应期
三维标测指导下儿童右心室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射频导管消融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近年来三维标测指导下儿童经导管射频消融广泛应用于儿童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本文旨在探讨Ensite Velocity三维标测(美国雅培公司)指导下射频消融对于儿童右心室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X线曝光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右心室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患儿230例,分为常规组111例(男61例,女50例),年龄(8.6±3.5)岁,Ensite NavX组47例(男27例,女20例),年龄(8.8±3.2)岁与Ensite Velocity组72例(男39例,女33例),年龄(8.2±3.4)岁。结果常规组、Ensite NavX组与Ensite Velocity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100%、100%和98.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组、Ensite NavX组与Ensite Velocity组的手术时间分别为(175.2±36.7)min、(151.3±46.4)min和(107.7±22.1)min,Ensite Velocity组与常规组和Ensite NavX组相比手术时间缩短(均P〈0.05),Ensite NavX组与常规组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nsite NavX组与Ensite Velocity组的累积X线曝光量分别为4.0 mGy(中位数)和0 mGy(中位数),剂量面积乘积分别为43.0 μGy/m^2(中位数)和0 μGy/m^2(中位数),与常规组63.5 mGy/m^2(中位数)和526.0 μGy/m^2(中位数)相比较均显著降低,而Ensite Velocity组的累积X线曝光量和剂量面积乘积较Ensite NavX组也显著降低(均P〈0.001)。结论应用Ensite Velocity三维标测系统指导儿童右心室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可以明显减少X线曝光量,明显缩短手术时间。
高路林利崔烺于霞袁越
关键词:导管消融术三维标测儿童
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的临床特征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不完全川崎病(IKD)的临床特征,以降低此类川崎病(KD)的误诊率,减少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北京儿童医院收治的KD患儿临床资料,以发热和颈部淋巴结大为首发症状而误诊为淋巴结炎的IKD患儿作为IKD组,典型KD患儿作为KD组,比较2组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共1004例患儿纳入研究,IKD组31例(3.1%),KD组973例(96.9%),2组患儿均以1~2岁起病多见,分别占38.7%(12例)、26.4%(200例),男女构成比分别为2.44:1.00、1.76:1.00,IKD组平均发热时间[(10.3±5.7)d]显著长于KD组患儿[(7.4±3.6)d](t=0.162,P〈0.05)。IKD组以发热、颈部淋巴结大为主要临床表现,单侧与双侧淋巴结大患儿各8例(各占25.8%),余患儿单双侧不详;其中4例(12.9%)伴皮疹,6例(19.3%)伴口唇改变,7例(22.6%)伴指端脱皮,10例(32.3%)伴结膜充血。实验室检查中IKD组的WBC、C反应蛋白(CRP)水平低于KD组(P〈0.05),清蛋白、乳酸脱氢酶水平高于KD组。IKD组患儿对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无反应的发生率低于KD组(3.6%比16.2%,X2:3.817,P〈0.05)。IKD组患儿冠状动脉扩张、冠状动脉瘤和巨大冠状动脉瘤的发生率分别为71.0%(22/31例)、16.1%(5/31例)和9.7%(3/31例),高于KD组[28.1%(273/973例)、4.9%(48/973例)、1.1%(11/973例)](x2=3.540,P〈0.05)。结论首诊误诊为淋巴结炎的IKD较典型KD患儿发热时间长、冠状动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实验室检查中WBC、CRP偏低,在临床工作中应对其提高警惕,对于发热合并淋巴结改变的患儿注意除外KD诊断,减少因误诊或漏诊导致的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
王利军杜忠东付培培袁越张永兰王勤
关键词:不完全川崎病发热冠状动脉瘤
儿童暴发性心肌炎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北京儿童医院2007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性别、年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等进行总结。结果50例暴发性心肌炎患儿中,存在消化道症状16例(32.0%),心血管系统症状14例(28.0%),神经系统症状8例(16.0%),26.0%(13例)的患儿以阿斯综合征为首发表现,46例(92.0%)存在心电图异常表现,心肌酶指标及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阳性率分别为48.0%(24例)和50.0%(25例);32例给予丙种球蛋白输注,44例应用甲泼尼龙,28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儿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安装临时起搏器,4例患儿最终安装永久起搏器;对发生室性心动过速的20例患儿,6例应用利多卡因,7例应用胺碘酮进行转复,8例给予同步电复律,17例心动过速终止,1例安装临时起搏器后转复窦性心律,2例合并心室颤动的患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儿童暴发性心肌炎的症状多样,多数不典型,误诊、漏诊率高;联合心电图、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心肌酶学指标诊断暴发性心肌炎的阳性率高,并对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于霞袁越王勤邵魏崔烺王颖
关键词:心肌炎阿斯综合征房室传导阻滞临时起搏器
儿童心肌致密化不全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儿童心肌致密化不全(NVM)的临床表现及诊治方法,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确诊为NVM的22例患儿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确诊为NVM的22例患儿中,男13例,女9例,男女比例为1.4:1.0;年龄4个月~13岁3个月,平均年龄3岁7个月;5例有可疑家族史。心功能不全20例,其中Ⅰ级2例,Ⅱ级5例,Ⅲ级7例,Ⅳ级6例。6例有心脏杂音。心肌酶增高6例,胸片提示22例均有心脏扩大,22例均有心电图异常。超声心动图提示22例左心室扩大,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20例;21例为左心室型,1例为双心室型,均无血栓发生。22例中14例行心脏CT,8例行心脏MRI,均有异常改变。20例予抗心力衰竭治疗,21例予阿司匹林口服抗凝治疗。随访时间0.5~3.0年,2例患儿出院后1个月内死于心力衰竭。左心室射血分数(EF)〉60%的2例患儿左心室内径和心功能变化不大,3例患儿左心室内径较前回缩3~5mm,EF较前提高5%-10%,5例左心室内径较前扩大5—7mm,EF较前下降3%~5%,10例左心室内径及心功能无明显变化。结论儿童NVM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心功能不全,该病预后不良,超声心动图是诊断的主要方法,MRI有助于诊断。
王勤袁越
关键词:心肌致密化不全心功能不全超声心动图儿童
小儿暴发性心肌炎6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儿暴发性心肌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策略。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3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暴发性心肌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39例,女25例;年龄5个月至13岁,平均(6.9±2.2)岁,对患儿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58例(90.6%)治愈或好转,6例(9.4%)死亡。60例患儿存在显著心电图异常,阳性率为93.8%。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40例,心肌肌钙蛋白I(cTnI)升高36例,二者均升高28例。结论暴发性心肌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及时诊断和救治可以降低病死率,其心电图的改变要早于心肌酶的升高。
王颖袁越王勤邵魏崔烺
关键词:暴发性心肌炎心电图心肌酶
儿童复发川崎病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分析儿童复发川崎病的临床特征,为复发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的川崎病患儿,选择复发病例,比较患儿初发时与复发时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情况等。结果4年间共收治确诊川崎病患儿3041例,其中复发65例,男∶女为3.1∶1,复发时年龄(2.42±2.04)岁。复发时患儿发热热程为(5.66±2.37)d,较初发时明显缩短,且皮疹、四肢改变发生率较初发时有所降低,但常伴随呼吸道与消化道症状。65例复发患儿中,初发时出现冠状动脉损害的患儿19例(29.2%),其中15例复发时冠状动脉损害有所减轻;另有11例患儿复发时出现新的冠状动脉损害。65例复发患儿中,9例患儿初发时考虑为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但其中5例复发时IVIG初始2 g/kg后症状即明显改善;共12例患儿复发时考虑为IVIG无反应型川崎病。结论儿童川崎病复发多发生于初次发病1年内,且3岁以下儿童多见。多数患儿复发时发热热程短于初发,主要临床表现较初发时不典型。部分患儿初发时初始IVIG治疗有效,但复发时IVIG无反应,需应用糖皮质激素或英夫利昔单抗等治疗。
褚馨远陈希李奇蕊甄珍高路于文袁越
关键词:冠状动脉损害川崎病英夫利昔单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热程消化道症状
某院儿童心血管专业门急诊处方的用药点评与分析
2023年
目的:探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心血管专业门急诊处方用药现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21年我院心血管专业门急诊处方在每日经合理用药软件审核后的所有阳性不合理处方,再经药师、医师双方复审判定的真阳性不合理处方,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21年我院心血管专业门急诊处方共84821张,经合理用药软件点评得到不合理阳性处方335张,包含360条药品信息条目,其中适应证不适宜169条(46.94%)、用法用量不适宜134条(37.22%)、重复用药24条(6.67%)、药品遴选不适宜17条(4.72%)、药物相互作用10条(2.78%)、给药途径不适宜6条(1.67%)。经儿童心血管专科临床药师、医师联合复审前置审核系统筛出的阳性不合理处方后,判定真阳性不合理处方166张,占抽查处方的0.20%,涉及不合理用药条目共171条,其中适应证不适宜88条(51.46%)、用法用量不适宜63条(36.84%)、药品遴选不适宜17条(9.94%)、重复用药2条(1.17%)、给药途径不适宜1条(0.59%)。帕累托图分析显示,适应证不适宜和2种用药量不适宜为主要因素,药品遴选不适宜为次要因素,3种用法用量不适宜、1种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和给药途径不适宜为一般因素。不合理处方涉及的62种药品中,心血管专业极少存在用药问题。结论:儿童心血管专业门急诊处方用药不合理情况较少,目前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和用法用量不适宜。为进一步优化儿童心血管专业门急诊的合理用药,在实施前置处方审核的基础上,应不断完善超说明书用药规范化管理和精细化用法用量系统规则,并针对现存的主要用药问题进行重点药学干预以进行持续改进与优化。
杜朝阳史强邵魏张雷袁越王晓玲
关键词:心血管专业儿童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