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兵兵

作品数:6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血功能
  • 5篇凝血
  • 5篇凝血功能
  • 5篇颅脑
  • 5篇创伤
  • 4篇凝血功能障碍
  • 4篇凝血因子
  • 3篇颅脑创伤
  • 3篇脑创伤
  • 3篇创伤性
  • 2篇单纯性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伤患者
  • 2篇颅脑创伤患者
  • 2篇脑创伤患者
  • 2篇创伤患者
  • 1篇血性
  • 1篇生理学机制
  • 1篇手术

机构

  • 4篇河南省人民医...
  • 3篇复旦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漯河市第三人...

作者

  • 6篇裴兵兵
  • 4篇栗超跃
  • 3篇吴惺
  • 3篇胡锦
  • 2篇史锡文
  • 2篇路鑫
  • 2篇周良辅
  • 1篇虞剑
  • 1篇高亮
  • 1篇赵黎明
  • 1篇孙一睿
  • 1篇吴雪海
  • 1篇邢海涛
  • 1篇金毅
  • 1篇杜倬婴
  • 1篇毛颖
  • 1篇高广伟
  • 1篇甘强
  • 1篇杜文锦

传媒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颅脑创伤性凝血病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颅脑创伤性凝血病是指颅脑遭受创伤引起组织损伤后,出现以凝血、纤溶和抗凝途径激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凝血紊乱,被认为是多因素、多环节相互作用的结果,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复杂,与患者预后存在密切关系。颅脑创伤患者约17%存在凝血功能紊乱,重型患者凝血功能紊乱的发生率则高达36%。尽管颅脑创伤治疗手段不断增多,但死亡者中40%仍是因凝血功能紊乱导致难控制性出血造成的。另外,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者的死亡率较不存在凝血功能紊乱者增加了4倍”。
裴兵兵吴惺胡锦
关键词:颅脑创伤患者凝血病创伤性凝血功能紊乱病理生理学机制凝血紊乱
鞍结节脑膜瘤显微手术治疗(附21例手术)
2011年
目的总结鞍结节脑膜瘤的治疗效果,探讨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0月—2011年3月间漯河市三院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1例鞍结节脑膜瘤,均经显微手术切除,其中单侧额下入路10例,双侧额下入路2例,翼点入路6例,额下-翼点联合入路3例。结果 Simpson I级切除5例,II级切除12例,III级切除4例。术后视力、视野不同程度恢复者17例,无明显改变者4例,5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尿崩,经治疗14d内好转,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病例。结论显微手术切除是最佳治疗方法;熟悉鞍区解剖,熟练掌握显微技术,选择适当入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邢海涛史锡文高广伟裴兵兵栗超跃
关键词:鞍结节脑膜瘤显微外科鞍区
应用小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治疗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重组人凝血因子Ⅶa(rFⅦa)在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86例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小剂量rFⅦa(20μg/kg体重)治疗组,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相关临床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常规治疗组59例,rFⅦa治疗组27例。治疗前两组间相关指标(年龄、性别、体重、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rFⅦa治疗组患者血液检验结果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低于常规治疗组(1.1±0.2比1.2±0.2,P〈0.01),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0.3±0.2比0.1±0.4,P〈0.05);两组住院时间、院内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FⅦa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期间无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小剂量rFⅦa可有效降低国际化标准比值,改善凝血功能,而且在治疗过程中没有发生血栓栓塞等不良事件。
裴兵兵栗超跃路鑫吴惺高亮虞剑吴雪海金毅孙一睿杜倬婴毛颖胡锦周良辅
关键词:凝血功能障碍
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凝血因子Ⅶ活性与凝血功能障碍和进展性颅内出血性损伤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24
2014年
目的 探讨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Ⅶ(FⅦ)活性与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和进展性颅内出血性损伤的关系.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12月根据研究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收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急救中心住院患者中年龄≥16岁中重度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81例,在到达神经外科急救中心后24 h内采集外周静脉血标本并送检国际化标准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血小板(PLT)和FⅦ凝血活性.入院时INR>1.2和(或)aPTT>40 s和(或)PLT<120×109/L被诊断为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当随访头颅CT报告提示颅内血肿容积增大或出血性损伤部位增多时被诊断为进展性颅内出血性损伤.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单纯性颅脑创伤后发生凝血功能障碍和进展性颅内出血性损伤的危险因素.结果 81例患者中凝血功能障碍组血浆FⅦ活性显著低于凝血功能正常组(86%±35%比100%±29%,P<0.05).进展性颅内出血性损伤患者血浆FⅦ活性显著低于非进展患者(71%±18%比106%±33%,P<0.01).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浆FⅦ活性<77.5%是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发生进展性颅内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的死亡率为7.4%(6/81),血浆FⅦa活性死亡组与幸存组分别为(91±47)% 、( 92±32)%,P>0.05,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FⅦ活性低下与凝血功能障碍密切相关;而FⅦa活性低下和凝血功能障碍是进展性颅内出血性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
栗超跃裴兵兵吴惺路鑫胡锦周良辅
关键词:颅脑创伤凝血功能障碍COAGULATION
凝血因子Ⅶ基因多态性与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观察FⅦ基因多态性对FⅦa活性的影响,探讨FⅦ基因多态性与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或直接PCR方法检测FⅦ多态性基因型。结果凝血功能障碍和正常组FⅦ基因-402G/A和IVS7多态性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Ⅶ基因-402G/A多态性与血浆FⅦa活性有关,FⅦ基因-402G/A和IVS7多态性与单纯性颅脑创伤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有关。
栗超跃赵黎明史锡文裴兵兵常运光甘强杜文锦
关键词:颅脑损伤多态性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因子VII基因多态性与单纯性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在颅脑创伤患者中很常见,是影响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既往观点认为,颅脑创伤性凝血功能障碍是由创伤导致组织损伤、失血性休克以及后续液体复苏过程中血液稀释、纤溶亢进、炎症反应、酸中毒与低体温等...
裴兵兵
关键词:颅脑创伤凝血功能障碍基因多态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