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岗勤

作品数:30 被引量:159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0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1篇动脉
  • 12篇动脉瘤
  • 11篇血管
  • 7篇颅内
  • 7篇介入
  • 7篇颈动脉
  • 7篇基底
  • 7篇基底动脉
  • 6篇介入治疗
  • 6篇夹层
  • 6篇夹层动脉瘤
  • 5篇血管内治疗
  • 5篇栓塞
  • 5篇成形术
  • 4篇动脉支架
  • 4篇支架成形术
  • 4篇椎基底
  • 4篇椎基底动脉
  • 4篇桡动脉
  • 4篇颈动脉支架

机构

  • 17篇河南省人民医...
  • 15篇郑州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作者

  • 30篇许岗勤
  • 28篇李天晓
  • 18篇王子亮
  • 15篇薛绛宇
  • 14篇白卫星
  • 12篇赵同源
  • 11篇李立
  • 10篇汪勇锋
  • 10篇朱良付
  • 7篇贺迎坤
  • 7篇李钊硕
  • 4篇梁晓东
  • 4篇曹会存
  • 3篇冯光
  • 3篇杨博文
  • 3篇刘健
  • 2篇翟水亭
  • 2篇邵秋季
  • 2篇韩冰莎
  • 2篇曹广劭

传媒

  • 4篇介入放射学杂...
  • 4篇中华神经外科...
  • 3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华脑血管病...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华介入放射...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VBDA)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57例VBDA患者的临床表现、DSA检查结果、CT/MRI和CTA/MRA的阳性结果。结果 57例VBDA患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28例(49.1%)、以缺血性卒中发病20例(35.1%)、以颈枕部痛发病5例(8.8%)、无症状4例(7%)。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头痛(59.6%)、恶心呕吐(54.4%)、头晕(42.1%)、颈枕部痛(26.3%)等。行DSA检查55例,确诊55例;行CTA检查33例,确诊7例;行MRA检查8例,确诊1例;行高分辨MR检查4例,确诊4例。最常见的DSA、CTA、MRA表现是均为串珠征(67.3%)和鼠尾征(25.5%)。最常见的动脉瘤类型是囊状动脉瘤,其他还有梭形动脉瘤及载瘤动脉的异常增粗。结论 VBDA多以SAH发病,临床症状除SAH外多以后循环缺血或梗死为主,DSA相较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更为准确,高分辨MR在诊断VBDA方面有巨大潜力。
杨博文白卫星李天晓贺迎坤许岗勤赵同源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夹层动脉瘤缺血性卒中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和颅内段狭窄的疗效比较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比较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起始部和颅内段狭窄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2010年1月—2011年12月使用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单发狭窄103例患者的资料,共103处狭窄,根据狭窄部位分为椎动脉起始部组(33例)和椎动脉颅内段组(7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预后、再狭窄率及并发症。结果①支架到位率为100%。术后即刻造影显示,残余狭窄率<10%的有86处,其余16处的残余狭窄率均<20%,1处因出血用弹簧圈闭塞。②有3例在围手术期出现并发症,占2.9%(3/103),其中1例并发脑出血,2例并发脑梗死,均为椎动脉颅内段组患者。椎动脉起始部组并发症的发生率(0/33)与颅内段组(3/7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9。③术后6个月影像学随访67例,其中13例发生支架内再狭窄,椎动脉起始部组再狭窄的发生率(32.1%,9/28)高于颅内段组(10.3%,4/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④术后临床随访94例,平均9个月,无死亡病例。有8例再次发生后循环脑梗死,其中椎动脉起始部组3例(3/30,10.0%),颅内段组5例(5/64,7.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pollo支架治疗椎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椎动脉颅内段组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起始部组,而椎动脉起始部组再狭窄的发生率高于颅内段组。
李立李天晓薛绛宇朱良付王子亮白卫星赵同源李钊硕许岗勤
关键词:椎动脉狭窄血管成形术
Willis覆膜支架在颈动脉病变的应用及短期随访
总结 Willis覆膜支架在颈内动脉病变使用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6月-2015年12月采用Willis支架治疗颈内动脉病变13例∶6例颈内动脉床突上段未破裂动脉瘤,1例已破裂血泡样动脉瘤,1例颈内动脉岩段未破裂...
汪勇锋王子亮许岗勤李天晓
关键词:覆膜支架动脉瘤血泡样动脉瘤颈内动脉海绵窦瘘
MCP-1在脑动脉支架植入术围术期及随访期间的炎症研究
2014年
目的以脑血管支架植入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ELISA方法探讨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围术期及随访期间的表达,进一步了解MCP-1在支架植入术后的炎症免疫反应过程。方法筛选50例该中心给予脑血管支架植入的患者,另有30例同期住院未接受支架术治疗的同病患者为对照组。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别在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 d和术后6个月,用ELISA检测其相关炎性细胞因子MCP-1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支架治疗患者外周血中MCP-1水平在术前分布接近(P>0.05),在术后7 d和术后6个月明显升高(P<0.01)。支架治疗组患者术后6个月经影像学检查证实发生再狭窄患者16例(32%),其血清MCP-1水平分布在术前和术后7 d与支架术后无再狭窄患者接近(P>0.05),但术后6个月MCP-1水平显著高于后者(P<0.01)。结论血浆MCP-1的表达增高可能参与了脑血管支架植入后引发的局部和系统的急性炎症反应,且指标随访期间高表达是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危险因素。
韩冰莎陈佳佳李天晓李钊硕许岗勤
关键词:支架置入术炎性反应围术期随访MCP-1
改良桡动脉路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部分展开论述:  第一部分 改良桡动脉路径颈动脉支架成形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  股动脉是CAS的常规路径,但是股动脉穿刺并发症高,舒适度差,且部分患者经股动脉手术困难或手术失败;传统经桡动脉路径CAS...
许岗勤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桡动脉入路选择
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预防性应用研究被引量:20
2015年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因颅内动脉瘤破裂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接受介入栓塞治疗且术中应用替罗非班患者的临床资料。替罗非班应用方案:支架释放前或单纯弹簧圈栓塞完成时经静脉给予负荷剂量(8.0μg/kg,3 min内推注完毕),继而维持剂量(0.1μg·kg-1·min-1)至术后24 h,撤药前2 h给予负荷剂量抗血小板口服药物替换。观察分析替罗非班相关颅内出血和血栓栓塞事件。结果入组208例患者中支架辅助栓塞166例(79.81%),单纯弹簧圈栓塞42例(20.19%)。替罗非班相关颅内出血4例(1.92%,均发生在支架辅助栓塞队列),其中术中3例(1.44%),术后1例(0.48%);血栓栓塞事件6例(2.88%,支架辅助栓塞5例,单纯弹簧圈栓塞1例),其中术中支架内血栓形成1例(0.48%),术后维持用药期间血栓栓塞相关症状5例(2.40%)。结论经静脉负荷剂量继而维持剂量替罗非班在颅内破裂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术中预防性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梁晓东王子亮李天晓贺迎坤赵同源许岗勤汪勇锋周腾飞邵秋季
关键词:替罗非班颅内动脉瘤抗血小板血栓栓塞
颈动脉支架植入与药物治疗对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究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对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支架植入后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有认知功能障碍的脑梗死患者8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将有适应证的45例患者行颈动脉支架血管成形术(支架组),未行支架治疗的35例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药物组)。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3、6个月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功能量表(Mo C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来观察认知功能的变化。结果经治疗6个月的药物组和手术后1、3、6个月的支架组在MMSE、Mo CA评分及Barthel指数明显提高,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MMSE、Mo CA评分及Barthel指数较药物组相比亦有明显提高,两者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可改善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韩冰莎李天晓李钊硕许岗勤李立
关键词:颈动脉支架置入药物治疗
LVIS支架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LVIS支架在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策略和技巧,评价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1月至2015年6月应用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25例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25例患者(26枚动脉瘤)使用25枚支架,均顺利到位,成功率为100%;5例患者出现支架打开不良;15例患者释放支架时使用“支架压缩”技术;21枚动脉瘤6~12个月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随访,19枚(90%)完全闭塞,1例瘤颈残留,1例动脉瘤复发,1例支架内狭窄。结论LVIS支架辅助栓塞颈内动脉颅内段动脉瘤安全有效,短期效果良好,长期效果及支架内狭窄等问题需长期随访观察。
许岗勤李天晓王子亮薛绛宇朱良付白卫星冯光李立汪勇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
DS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 探讨DSA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河南省人民医院住院23例VBD患者的DSA表现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本研究23例椎基底动脉明显迂曲扩张,基底动脉直径为4.5~18 mm,基底动脉单独病变4例,椎基底联合病变19例,其中累及大脑后动脉3例;所有患者基底动脉血流均有不同程度减慢,血流明显减慢17例,其中伴有造影剂滞留5例.合并囊性动脉瘤3例,合并血管夹层2例.结论 DSA可清晰显示椎基底动脉病变形态,分支血管,充分观察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是诊断VBD的“金标准”.
许岗勤李天晓薛绛宇曹会存白卫星朱良付王子亮
关键词: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血管内治疗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17例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8年5月至2011年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介入科共收治17例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接受血管内治疗。3例栓塞动脉瘤的同时闭塞载瘤动脉,14例采用血管内重建技术:12例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2例单纯多个支架载瘤动脉塑性。术后3个月~1年复查造影。结果 17例血管内治疗中手术成功率100%,无并发症发生。随访中有15例完全治愈,动脉瘤完全不显影;2例单纯多个支架载瘤动脉塑性病例动脉瘤保持稳定。在平均14.4月中的随访中,所有患者一般状态平稳,没有再出血或梗死。结论血管内治疗颅内段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安全的。与结构破坏性手术相比,我们更倾向于选择结构重建性手术:使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或多支架血管内治疗技术。
薛绛宇李立白卫星王子亮李钊硕许岗勤朱良付李天晓
关键词:椎动脉夹层弹簧圈血管内治疗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