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上才

作品数:13 被引量:50H指数:4
供职机构:嘉兴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嘉兴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医学会临床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心脏
  • 4篇心血管
  • 4篇心脏再同步
  • 4篇血管
  • 4篇再同步
  • 3篇对心
  • 3篇心功能
  • 3篇心尖
  • 3篇心尖部
  • 3篇心力衰竭
  • 3篇心脏再同步化
  • 3篇心脏再同步化...
  • 3篇性猝死
  • 3篇胸痛
  • 3篇胸痛中心
  • 3篇再同步化
  • 3篇再同步化治疗
  • 3篇术后
  • 3篇衰竭
  • 3篇同步化

机构

  • 7篇上海市第一人...
  • 4篇嘉兴学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嘉兴市第二医...

作者

  • 13篇谢上才
  • 6篇金炜
  • 5篇江力勤
  • 4篇史浩颖
  • 3篇许建江
  • 3篇王迎
  • 3篇孙宝贵
  • 2篇刘少稳
  • 2篇李昌义
  • 2篇张建军
  • 2篇汪芳
  • 2篇张建勤
  • 2篇孟伟栋
  • 2篇韩炳江
  • 1篇张建军
  • 1篇张斌
  • 1篇褚闻来
  • 1篇刘少稳
  • 1篇李昌义
  • 1篇金炜

传媒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中华心律失常...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家庭用药
  • 1篇心电与循环
  • 1篇THE 22...
  • 1篇第十三次全国...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6篇2011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术后患者的死亡原因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术后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10例行CRT的心功能衰竭患者(其中7例置入自动复律除颤功能的CRT-D)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的转归情况,以及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
谢上才金炜孟伟栋史浩颖张建军汪芳李昌义孙宝贵刘少稳
文献传递
心血管病与焦虑,常伴左右
2011年
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或精神疾病,常见表现有焦虑、情绪低落、易疲劳、精力减退、失眠、食欲障碍、注意力及学习能力下降等,严重者甚至有自杀的想法或行为,给个人、家庭以及整个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
金炜谢上才
关键词:焦虑症心血管病精神疾病情绪低落
中国胸痛中心建设中的医院行政特点及作用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中国胸痛中心(CPC)建设过程中医院行政特点及其他因素的作用。方法纳入2014年4月至2017年9月通过中国CPC认证的276家医院,根据认证时间分为阶段1(2014年至2015年)和阶段2(2016年至2017年),根据医院院长/副院长的专业是否含有心血管内科学分为A组(心血管内科学专业)141家和B组(非心血管内科学专业)135家,分析比较两组单位在认证类型、认证批次、认证时间、医院等级、医院性质、时间阶段等方面的情况。结果 A组单位标准版(87.2%比70.4%,P=0.001)、三级医院(84.4%比71.1%,P=0.009)、阶段1(24.8%比13.3%,P=0.021)、地区首批CPC(16.3%比8.1%,P=0.045)比例均高于B组单位;而基层版(12.8%比29.6%,P=0.001)、二级医院(15.6%比28.9%,P=0.009)、直辖市(8.5%比19.3%,P=0.010)、阶段2(75.2%比86.7%,P=0.021)、非地区首批CPC(83.7%比91.9%,P=0.045)比例均低于B组单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医院行政管理在CPC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有心血管内科学专业的医院行政人员更加重视及有利于CPC建设。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对CPC建设的推动作用正在显现。
谢上才许建江江力勤韩炳江褚闻来王迎
关键词:胸痛中心行政管理心血管内科政府
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的危害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16年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据统计,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2.3亿,年死亡率为210/10万人,相比肿瘤增加了65%。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发病及死亡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随着西式快餐的兴起,饮食文化的日益西化,以及食品营养知识的缺乏使得我国居民对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 ,TFA )的认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反式脂肪酸是在植物油氢化改性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主要存在于人造奶油、植物起酥油等氢化油中,氢化油具有耐高温、不易变质、口感好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中,包括蛋糕、饼干、面包、炸薯条、炸薯片、爆米花、巧克力、冰淇淋等。国内的一项调查研究[1]显示:含有TFA的油脂在饼干类产品中排名最为靠前,消费者普遍消费含有TFA的食品,其中14%的消费者经常购买这类食品,女性消费频次高于男性。过度摄入反式脂肪酸所带来的健康危害须引起我国政府和公众的高度重视。本文就TFA对心血管危害及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谢上才江力勤
关键词:反式脂肪酸心血管心源性猝死
微信群主动上报救治情况对胸痛中心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门球时间的影响被引量:9
2019年
目的探讨微信群主动上报救治情况对胸痛中心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PCI)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门球时间的影响。方法 2017年12月开始,心血管内科值班及介入治疗医生在微信群里及时主动上报的门球时间,并对延误原因进行分析。比较启用微信上报前后的PPCI门球时间、>90min延误率、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院内病死率。结果启用微信上报前85例,微信上报后93例。微信上报后门球时间和>90min延误率[(75.68±23.15)min、18.3%]低于微信上报前[(90.28±33.68)min、38.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院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微信群主动上报救治情况,有助于缩短PPCI的门球时间和降低延误比率。
谢上才许建江张建勤江力勤王迎
关键词:胸痛中心心肌梗死
右心室心尖部与高位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长期影响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比较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室高位间隔部(RHIVS)起搏对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且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右室电极部位分为右心室心尖部(RVA组)和高位间隔部(RHIVS组),同时选取同期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术后4年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舒张期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与二尖瓣瓣环运动速度比值(E/E'),Tei指数,左心房容积及指数(LAV、LAVI)等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共入选48例患者,其中RVA起搏组16例,RHIVS起搏组16例,对照组16例。三组患者术前年龄、纽约心功能分级、合并症、伴随用药、LVEF、LAD、E/E'、Tei指数等无统计学意义。随访4年时,RVA起搏组的NT-proBNP、E/E'、LAV和LAVI高于对照组(P<0.05),RHIVS起搏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LVEF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RVA起搏导致左心室舒张功能下降,但对LVEF的影响不显著;与RVA起搏相比,RHIVS起搏对左心室舒张功能有保护作用。
谢上才王迎江力勤史浩颖金炜
关键词:右心室心脏起搏心室功能
右室心尖部与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对心功能长期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室间隔部(RVOTS)起搏对心功能的长期影响。方法:选取因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植入双腔起搏器且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根据右室电极部位分为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和右室流出道间隔部(RVO...
谢上才王迎江力勤史浩颖金炜
关键词:右室心尖部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舒张功能
文献传递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患者的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能够改善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的预后,而接受CRT的患者大约仍有30%对CRT反应差,而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研究显示心衰恶化(也称泵衰竭)和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的心源性猝死是CRT术后患者两大主要死亡原因;高龄、男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缺血性心肌病、术前心衰的严重程度、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阵发性心房颤动等病史以及术后3~6个月未发生心室重构逆转等是CRT死亡的影响和预测因素。对这些因素进行及时的评估和有效的干预,可能会提高CRT的疗效,进一步降低患者死亡率。
谢上才金炜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心力衰竭死亡率心源性猝死
右室心尖部与右室流出道起搏对心脏同步性及心功能长期影响的比较
目的:比较右室心尖部(RVA)起搏与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对心脏同步性和心功能的长期影响。   方法:入选36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其中房室传导阻滞(AVB)患者23例,根据右心室电极植...
谢上才
关键词:右室心尖部右室流出道双腔起搏器心功能
文献传递
心脏再同步治疗术后患者死亡原因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再同步治疗(CRT)术后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对110例行CRT的心力衰竭患者[其中7例植入带有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进行长期随访,观察患者术后的转归情况,以及死亡患者的死亡原因、生存时间和相关影响因素。结果110例患者中有92例患者完成随访研究,随访1~132(48±28)个月,共死亡30例,死亡率为32.6%,5年生存率为66.9%±5.8%。24例为心脏性死亡,占总体死亡的80%,其中包括11例为心力衰竭恶化导致的死亡,13例为心脏性猝死(SCD),其余6例为非心脏性死亡。14例行CRT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中有8例死亡;71例行CRT的窦性心律患者中死亡22例;前组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后组(50比87,P=0.013);7例植人CRT—D的患者均无死亡;3组患者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CRT患者死亡率(66.7%)较无肾功能不良者(20.6%)高(相对危险度:3.24,95%CI1.88~5.59,P〈0.001)。结论CRT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脏性死亡,其中包括心力衰竭恶化和SCD。CRT—D和CRT两组患者之间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CRT的窦性心律患者较持续性房颤患者有显著的生存获益。合并慢性肾功能衰竭的CRT患者预后较差。对于合并持续性房颤的CRT患者同时给予房室结消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生存率。
谢上才金炜李昌义史浩颖孟伟栋张建军汪芳孙宝贵刘少稳
关键词:心脏再同步治疗心力衰竭心脏性猝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