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冬生

作品数:7 被引量:11H指数:1
供职机构: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核科学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3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2篇血管
  • 2篇血管造影
  • 2篇造影
  • 2篇DR
  • 1篇心房
  • 1篇牙根
  • 1篇牙根纵裂
  • 1篇造影术
  • 1篇融合技术
  • 1篇乳腺
  • 1篇乳腺癌
  • 1篇乳腺癌诊断
  • 1篇三维成像
  • 1篇三维成像技术
  • 1篇摄影条件
  • 1篇射频消融
  • 1篇射频消融术
  • 1篇数字断层融合
  • 1篇数字减影
  • 1篇数字减影血管...

机构

  • 7篇江苏省苏北人...
  • 1篇江苏盛泽医院
  • 1篇常熟市中医院...

作者

  • 7篇谢冬生
  • 1篇陈明
  • 1篇叶靖
  • 1篇杭晓鹏
  • 1篇陈巍

传媒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16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锥形束CT对牙根纵裂的诊断价值
目的 明确在临床中使用锥形束CT诊断牙根纵裂的效果。方法 将40例患者纳入研究,有48颗牙齿可能存在牙根纵裂。采用根尖X线和锥形束CT进行两次评估诊断。并用根尖切除和拔除等手术检查诊断结果。分别将根尖X线和锥形束CT的诊...
谢冬生
关键词:锥形束CT牙根纵裂
GE Innova 310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设备预防性维护与日常保养被引量:10
2013年
以GE Innova 3100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设备为例,探讨对DSA进行正确的预防性维护与日常保养方法。通过对DSA设备进行规范化管理与日常维护保养,数年来设备运行良好,故障发生率明显降低。对DSA设备进行定期的保养和维护是保障机器正常工作的重要条件。排除机器在正常运行中的隐患是维护、保障机器的关键所在。医院放射科工程技术人员,应对设备进行正确、全面的预防性维护和日常保养,以减少故障发生,降低维修成本,延长设备使用寿命,保证机器正常运行。
陈明谢冬生杭晓鹏
关键词: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双能量减影摄影技术在儿童DR鼻咽侧位检查中的低剂量合理应用
目的 探讨双能量摄影技术在鼻咽侧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175例做鼻咽侧位摄影的儿童患者自然分为 五组,其中选出一组为对照组,采用常规D R摄影,其余采用不同条件的双能量摄影技术进行摄影。
谢冬生
关键词:双能量减影摄影条件曝光量
断层融合技术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DTS在泌尿系结石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GE Discovery XR650型DR的VolumnRAD连续断层融合成像(digital tomosynthesis,DTS)技术,患者仰卧于摄影台上,选择合...
谢冬生
关键词:尿路造影术泌尿系结石数字断层融合
GE DR在全脊柱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 通过一次X线摄影即可得到全脊柱影像,全脊柱成像技术克服了以往颈、胸、腰、骶椎单独成像拼接后测量上的误差,可为临床手术提供了更精确的参考。方法 体位:被检者自然站立,背靠探测器面板,双脚分开,与双肩同宽,双膝关节自然...
谢冬生
关键词:全脊柱
左心房和食道CT三维成像指导房颤射频消融术方案研究
2022年
目的:分析心脏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TA)同步左心房和食管三维成像技术在房颤射频消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以指导临床手术方案的制定。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01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临床资料,通过心脏CTA同步行左心房和食管三维成像技术与否,将其分为造影剂组(54例)和非造影剂组(47例)。对两组扫描及重建后的图像质量进行测量,主观评价患者的基本信息,对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术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以及术后食道损伤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造影剂组患者手术时间、X射线曝光时间及VAS评分均少于非造影剂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81,t=13.425,t=3.072;P<0.05)。术后造影剂组患者食道损伤率为1.9%,非造影剂组患者食道损伤率为14.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08,P<0.05)。结论:心脏CTA数字化三维成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手术效率,缩短X射线曝光时间,减少食道损伤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谢冬生叶靖陈巍
关键词:射频消融三维成像技术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乳腺癌诊断期间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在实施乳腺癌诊断期间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2月—2022年12月常熟市中医院乳腺外科就诊的6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合理展开X线钼靶检查以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将手术病理检查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临床针对疑似乳腺癌患者开展病理诊断,最终46例患者为阳性,20例患者为阴性。与X线钼靶诊断效能比较,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灵敏度(95.65%)、特异度(95.00%)及准确度(95.45%)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33、19.355、27.885,P<0.05)。结论临床对乳腺癌患者在实施诊断期间,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效果明显。同X线钼靶检查比较,乳腺癌诊断特异度、诊断灵敏度以及诊断准确度更高,从而对乳腺癌疾病的顺利诊治提供依据,凸显在实施乳腺癌诊断期间,核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
倪燕谢冬生朱娟娟
关键词:乳腺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