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恩光
- 作品数:27 被引量:8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生物学教研室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然科学总论医药卫生更多>>
- 金线蛭属一新种(颚蛭目:医蛭科)被引量:5
- 2001年
- 新种四条纹金线蛭Whitmaniaquadrivittatasp nov 1992年 4月、1997年 8月采集于海南省海口市郊和儋县的水稻田和莲藕田中 ,其与光润金线蛭WhitmanialaevisBaird相似 ,但有如下不同之处 :1)新种无背中条纹 ,只有 4条纵纹 ;2 )新种副睾不分为两段折叠的长短不一的肢段 ;3)新种阴茎囊呈C型弯曲。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山医科大学生物学教研室。
- 谭恩光赵霞
- 关键词:金线蛭属
- 海南山蛭对温度、湿度和光强度的反应
- 2005年
- 谭恩光
- 关键词:山蛭温度含水量
- 中国蛭类动物生态地理类群特征及其防护医用研究进展被引量:6
- 2008年
- 综述中国蛭类研究如下内容:(1)生态学。山蛭生态学,包括山蛭的生态分布,海南山蛭(H.hainana)的种群动态,对温度、土壤湿度和pH值的适应,以及对温、光、湿的综合反应和人类经济活动对其种群数量的影响;山蛭行为生态学,山蛭的运动包括慢缩短、快缩短、身体摆动和转动、洗刷运动、亲吻运动、觅食行为6程序,影响山蛭行为的一些因素以及对环境因素刺激的生态学意义;淡水水蛭生态学,包括浙江水田蛭类生活习性、广州水生光润金线蛭种群数量动态与水体化学因子关系、广州水田吸血菲牛蛭生活水体化学环境;山蛭和水生吸血菲牛蛭的觅食、生长动态、生命周期和生殖生物学;(2)形态学、分类学和动物地理学。形态学包括山蛭机能组织学、山蛭器官系统解剖;分类学,中国蛭类动物有2亚纲(蛭蚓亚纲、真蛭亚纲)、3目(蛭蚓目、吻蛭目、无吻目)、9科、33属、111种,占世界蛭类物种数约1/6;动物地理学,包括世界山蛭科属动物地理,中国山蛭科动物地理、中国医蛭科动物地理。(3)蛭类的防治和驱避,淡水吸血蛭类防治所用农药种类,不同农药对海南山蛭的毒力(LD50、LD95)及使用,并比较了12种驱避剂对海南山蛭的驱避效果。(4)蛭类的医学利用,蛭素是蛭类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抗凝物质,蛭素有水蛭素(Hirudin)、山蛭素(Haemadin)和吻蛭素(Hementin)。记述了蛭素的分离、纯化和功能以及有关分子生物学内容。
- 谭恩光
- 关键词:蛭类生态学分类学动物地理学
- 海南山蛭Haemadipsahainana的行为及其生态学意义被引量:5
- 1994年
- 本文描述了海南山蛭的尺蠖式及蠕虫式爬行、快缩短和慢缩短、摆动、转动、清洗吸盘和亲吻运动。记述了在自然条件下海南山蛭觅食行为的程序,在买验条件下觅食行为的调节,表明影响觅食行为的因素是饥饿或动力、生长和温度。海南山蛭对环境刺激的反应的生态学意义是与取食有关的,一般饥饿的海南山蛭是负趋触、正趋光、负趋地、趋向暖温气流。这些反应使海南山蛭呈现出的状态构成觅食行为全部技能的起步,增加接近宿主动物的可能性。
- 谭恩光陈晶黄立英钱月桃
- 关键词:山蛭觅食蛭纲
- 广东菲牛蛭生长和生殖的研究被引量:23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室内菲牛蛭生长动态和生殖 ,为人工饲养菲牛蛭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在同一个卵袋产下的幼蛭 ,放入盛有天然水的 80 cm× 6 0 cm× 5 0 cm的玻璃缸内饲养 ,每 10 d称牛蛭体重 1次 ,每天记录水温 ,每月换水一次 ,每次在野外采回的水要检测 10种化学成分。在活兔身上吸血 ,每次称出吸血量。观察生长发育变化、记录交配产卵过程。结果 从孵化出的幼蛭经 14个月时间 ,吸血 5 ,6次 ,生长发育达到性成熟 ,第 1,2 ,3次吸血为幼体阶段 ,第 4次吸血后进入亚成体阶段 ,第 5次吸血后 ,部分个体达到性成熟 ,有的个体第 6次吸血后进入性成熟。生长动态曲线是一跳跃曲线。记录了交配、产卵过程。结论 阐明牛蛭生长动态和生殖过程。在室内饲养牛蛭成功。
- 谭恩光黄立英关莹王波
- 关键词:生殖室内饲养
- 牛蛭属及其一新种(颚蛭目,医蛭科)被引量:3
- 2006年
- 回顾了医蛭科牛蛭属分类研究过程,目前牛蛭属有8种,其中中国有6种。报告了采自中国广东和海南的牛蛭属1新种:广东牛蛭Poecilobdella guangdongensissp .nov .,对新种形态特征进行了描述,并与近似种菲牛蛭特征进行比较。
- 谭恩光
- 关键词:颚蛭目牛蛭属
- 光润金线蛭种群数量动态与水体化学因子关系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2年
- 1994~ 1998年 ,在广州市郊菜田水沟每月观察淡水蚂磺光润金线蛭种群数量 ,测定水体 10个化学因素 ,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光润金线蛭种群数量和化学因素关系 .结果表明 ,每年种群数量动态不同 ,每年种群数量最多是 4~ 6月份 ,占全年种群数量的 5 7.14 %~ 71.18% .影响每年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化学因素为pH、PO3 -4、Na+ 、Ca2 + 、Mg2 + .影响 5年种群动态的主要化学因素为Fe3 + .
- 谭恩光潘志刚黄立英
- 关键词:种群数量动态
- 不同农药对海南山蛭毒力测定及其防治研究被引量:10
- 2001年
- 在室内 ,利用速灭杀丁、叶蝉散、杀虫双、乐果、三氯杀螨醇、草苷膦等 6种农药对海南山蛭 (Haemadip sahainana)进行毒力测定 ,比较各种农药LD50 表明 ,速灭杀丁 >叶蝉散 >三氯杀螨醇 >杀虫双 >乐果 .除草剂草苷膦对海南山蛭完全无毒杀作用 .“草苷膦 +速灭杀丁”对海南山蛭仍有很强的毒杀作用 .海南山蛭对速灭杀丁的敏感性为 ,成体 >幼体 >亚成体 .在田间小区试验表明 ,1.5 %速灭杀丁防治效果为 95 .0 8% ,大面积应用表明“草苷膦药液 + 0 .5 %速灭杀丁”防治效果最好 ,达 94.74% ,“草苷膦药液 + 1%叶蝉散乳油”防治效果次之 ,达90 .5 % .“草苷膦 +灭蛭农药”是防治山蛭好药剂 ,达到灭蛭除草的目的 .
- 谭恩光梁传精等
- 关键词:海南山蛭农药毒力测定橡胶林
- 广东菲牛蛭生活水体的化学环境被引量:14
- 2005年
- 谭恩光
- 关键词:人工饲养动物药
- 中国医蛭科动物地理研究被引量:2
- 2007年
- 研究了中国医蛭科属级和种级动物地理分布、动物地理特征,及其与我国邻近地区的关系。结果表明:①中国医蛭科有6个属17种,医蛭属分布于古北界,东洋界和新热带界;牛蛭属、鼻蛭属只分布于东洋界;粘蛭属主要分布于东洋界,也分布古北界和新热带界;金线蛭属分布于东洋界和古北界;黄蛭属分布于古北界。②种的分布型,分布最广的软体粘蛭和光润金线蛭,由东洋界中印亚界南缘的印度半岛等直到古北界北部的俄罗斯。分布范围最小的是丽医蛭,分布于浙江丽水温州,南京牛蛭分布于南京,秀丽金线蛭分布于浙江、江苏,四条纹金线蛭只分布于海南岛海口。③种的分布型中,华中区南中国型物种数占总物种数64.7%,华中区南中国是医蛭科种分布中心,中南半岛、印度半岛分别占35.5%。种数最少的是西南区喜马拉雅——横断山型,只占11.76%。④种的分布型表明,南中国是医蛭科种的分布中心,它向北扩展到达俄罗斯,物种数较少,向南扩展到达东洋界南缘的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物种数仍较多。
- 谭恩光
- 关键词:地理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