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杰扬
- 作品数:20 被引量:191H指数:9
- 供职机构: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近20年来东北三省春玉米物候期变化趋势及其对温度的时空响应被引量:33
- 2013年
- 利用1990至2009期间的东北三省46个农业气象台站的观测记录,通过计算玉米出苗期、成熟期和生育期长度等物候期特征的年变化率(θ),分析了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玉米物候期对生长季气温条件变化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5月和9月均温都出现了上升趋势,温度生长期天数持续增加;(2)在气候增温背景下,玉米主要物候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与响应,其中出苗期表现为提前态势(0.02<θ<0.15 d/a)、成熟期推迟(0.18<θ<0.38 d/a)和生育期长度增长(0.22<θ<0.44 d/a)的趋势,生育期长度的增加反映了为了充分利用增温带来的适宜发育期,作物熟型从中早熟型调整为中晚熟型的适应过程;(3)由于种植区的空间差异,物候期的响应和变化亦体现出区域差异,其中松嫩平原北部、吉林省中东部和辽宁省中部的响应关系较为明显。总体上,东北三省生长季气温条件变化使作物生长期内温度适宜程度偏好,有利于早种晚收、生育期长的玉米品种。
- 李正国杨鹏唐华俊吴文斌陈仲新刘佳张莉谭杰扬唐鹏钦
- 关键词:气候变化东北三省
- 湖南水稻主栽品种分布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在定义水稻主栽品种及主产区的基础上,对近5年湖南6类水稻主栽品种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水稻主栽品种集聚度差异显著,常规早稻>常规中稻>常规晚稻>杂交晚稻>杂交早稻>杂交中稻;常规早稻、常规中稻、杂交晚稻主要分布在洞庭湖区,杂交早稻主要分布在湘南地区,杂交中稻主要分布在大湘西地区,常规晚稻主要分布在长株潭地区,各主产区集聚度差异明显;各类水稻主栽品种面积演变趋势基本一致;少数水稻主栽品种具有季别广适性;水稻主栽品种普遍存在生命周期现象;提出了优化湖南水稻主栽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的建议。
- 邓文谭杰扬刘贝朱雅玲王剑
- 关键词:水稻主栽品种
- 洞庭湖地区农作物格局变化及其政策启示被引量:2
- 2019年
- 利用1985—2016年农村统计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和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洞庭湖地区过去32 a主要农作物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85—2016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且经历了“缓增”和“急增”两个阶段;经济作物在全区均呈增加趋势,增幅达21000 hm^2/10a,是粮食作物增幅的2.56倍;粮经比从1985年的79∶21变化到2016年的63∶37,先后经历了减少、增加、再减少、稳定不变以及略微增加的过程;中稻及一季晚稻呈极显著增加,主要分布在湘西山区、湘东幕埠山地区向洞庭湖平原的过渡带;油料作物与蔬菜是经济作物中增幅最大的两类农作物。过去32 a洞庭湖地区农作物格局时空变化明显,实现洞庭湖地区粮食安全与生态安全是当前决策部门应重点考虑的问题。
- 熊亚东谭雪兰谭雪兰谭杰扬安悦刘贝刘贝黄振国
- 关键词:洞庭湖农作物
- 湖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模式与政策启示被引量:4
- 2022年
-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点和难点,创新发展模式是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文章对湖南乡村经济长期定位观察点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从典型个案视角分析了湖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践模式。研究发现,实现湖南村级集体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需要从理顺村集体内部关系、精准培育集体经济发展的驱动力、建立适宜的集体经济运作载体和稳定的连接机制、激活巨大的农村土地资源潜能、构建共享共富的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协同推进。
- 刘英冯志永邓文金龙新黄振国陈俊宇肖景峰祝琪雅谭杰扬刘贝
- 关键词:村级集体经济
- 基于遥感数据的湖南双季稻地理空间分异特征
- 2023年
- 基于中高空间分辨率双季稻种植面积遥感数据产品,运用地理空间分异分析方法,从像元尺度对湖南双季稻的地理空间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湖南双季稻的地理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主要分布在武陵山脉以东、幕阜山以西的洞庭湖平原地区,雪峰山以东、罗霄山以西、南岭山脉以北的湘中丘陵盆地地区;纬度上,双季稻面积从南到北呈3个阶梯式上升态势,核心纬度为28.5°N~29.2°N;经度上,呈自西向东先增后减的分布态势,核心经度为112.4°E~113.0°E;海拔上,随海拔升高而不断下降,核心海拔为105 m以下的低海拔区;坡度在9°以下地区的耕地中双季稻的种植比例达到近三成;洞庭湖地区为双季稻种植的主要地区,其面积与耕地占比在湖南4大区域经济板块中均为最高。
- 谭杰扬张晓杰陈丽桦詹祎蕊肖景峰刘英金龙新邓文
- 关键词:双季稻
- 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水稻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4
- 2016年
- 以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中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为研究区域,以水稻为研究对象,利用1980—2010年东北三省分县水稻播种面积、水田分布以及水稻气候适宜性分布等多源数据,结合作物空间分配模型(SPAM),在5'×5'的像元尺度上模拟了东北地区水稻时空变化过程,结合气温、降水等气候因子的空间分异,重点分析了水稻分布在不同积温与降水区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水稻分布的核心纬度由北纬39°—46°推移至41°—47°,经度则由122°—127°向东推移至131°,同时还呈现向200 m以上的较高海拔地区扩展的趋势;区域内积温带均向北偏移,新增的水稻面积主要集中在2800~3400℃·d的积温区间;研究期间区域内降水量2000年以前呈增加趋势,之后下降,水稻面积变化则主要发生于300~600 mm的降水区间内.
- 陈浩李正国唐鹏钦胡亚南谭杰扬刘珍环游良志杨鹏
- 关键词:水稻气候变化
- 湖南省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及影响因素被引量:27
- 2021年
- 以传统农区湖南省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空间集聚分析、时序变化趋势分析等方法,结合GIS技术分析1986—2016年湖南省县域典型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演变过程、格局及阶段性特征,从环境基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等方面探讨种植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1986—2016年湖南省共出现29种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有83个县市区进行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调整,主要调整方向为降低主粮作物的种植比例,增加经济作物和蔬菜类作物种植比例,类型丰富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②从县域尺度上看,1986—2016年湖南省作物种植比例呈显著减少趋势的主要是早稻、晚稻;种植比例呈显著增加趋势的主要是中稻、蔬菜和油料,种植类型格局调整为中稻、玉米、蔬菜和油料等作物共存的种植类型格局。③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化是区域自然环境基础与外部影响因素相互作用、交互影响的结果。社会发展与市场需求通过作物价格差异、劳动力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地区种植面积,助推经济作物种植比例增加;科技进步通过农业技术推动地区种植面积增加;农业政策通过宏观调控与加大农业投入保证地区粮食种植面积;环境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地区种植面积与规模;气候变化通过干预农户对作物种植类型与种植面积的选择,从而影响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
- 安悦谭雪兰谭杰扬余航菱王振凯李文哲
-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结构农业科技粮食安全气候变化劳动力价格
- 近30年来长株潭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演变及优化对策被引量:18
- 2020年
- 综合运用空间集聚分析、时序变化分析等方法,结合GIS技术从种植结构类型以及种植比例变化两个方面对近30年来长株潭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的时空变化过程、格局与调控路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共出现12种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且有22个县市区转变了农作物种植结构类型,区域种植结构类型丰富度呈波动上升趋势,由单一的双水稻型向多元化的作物种植结构转变。②种植比例变化较大,双季水稻种植比例降幅最大,而蔬菜的种植比例增幅最大。1987年共有3种作物存在显著的HH集聚特征,其中双季水稻、油料出现了高值聚集区的连片分布;而2016年共有4种作物存在HH集聚特征,其中双季水稻、油料、蔬菜出现了高值聚集区的连片分布。文章认为,长株潭地区未来可通过减少单一型增加组合类型,实现组合型内部元素多样化,在保证水稻种植面积的前提下提升带有地方特色的作物种植比例等方面进行调整与优化。
- 蒋凌霄安悦谭雪兰米胜渊熊亚东谭杰扬
- 关键词:农作物种植结构粮食安全特色作物
- 油料作物产量监测中的研究进展与挑战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意义]油料作物是粮食供应和非粮食供应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食用植物油和植物蛋白的重要来源。实时、动态、大范围的油料作物生长监测对指导农业生产、维持粮油市场稳定、确保国民生命健康具有重大意义。遥感技术因其覆盖范围广、获取信息及时、快速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区域作物产量监测研究和应用中。[进展]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遥感技术对油料作物进行估产的相关背景;其次,从遥感参数反演、面积监测及估产研究三个方面综述了基于遥感技术的油料作物监测研究现状,指出数据同化技术在油料作物估产方面具有极大潜力,并从同化方法、网格选取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结论/展望]指出了遥感技术在油料作物监测中的机遇,提出了基于遥感技术的油料作物估产在作物特征选取、空间尺度确定以及遥感数据选择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挑战,并对未来油料作物估产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本文可为油料作物的区域估产及生长监测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 马宇靖吴尚蓉杨鹏曹红谭杰扬赵荣坤
- 关键词:遥感数据同化油料作物参数反演
- 基于作物空间分配模型的东北三省春玉米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17
- 2014年
- 利用1980.2010年东北三省分县玉米播种面积与产量统计、耕地分布、农业灌溉分布以及作物适宜性分布等多源数据,结合基于交叉信息熵原理的作物空间分配模型(SpatialProductionAllocationModel,SPAMl,在5’×5’的像元尺度模拟了春玉米种植面积与产量的时空分布,并重点分析了两者在纬向、经向,以及高程上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显示:(1)玉米种植面积在2000年前向北扩展至北纬44°-48°间,2000年后在中南部出现大规模发展(北纬42°-44°),并进一步向东扩展至东经1230127。间,同时还表现为向低海拔(高程100m以下)和较高海拔(高程200~350m)扩展的态势;(2)单产在纬向上的增加区主要集中在北纬42°-48°,经向上的单产增加则相对均匀,高程上单产提升区主要集中在海拔350m以下。(3)像元内玉米种植比例整体上由中低种植比例为主逐步演变为中高比例占据主体,并且中高种植比例像元对应的玉米单产水平整体上较高,反映了市场经济驱动下的玉米种植集聚化和规模化的发展趋势。
- 谭杰扬李正国杨鹏刘珍环李志鹏张莉吴文斌游良志唐华俊
- 关键词:春玉米东北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