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英

作品数:18 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CO
  • 8篇沥青质
  • 5篇数值模拟
  • 5篇注CO2
  • 5篇值模拟
  • 4篇气藏
  • 3篇气田
  • 3篇驱替
  • 3篇相态
  • 3篇沥青质沉淀
  • 2篇油藏
  • 2篇致密气藏
  • 2篇渗流
  • 2篇提高采收率
  • 2篇沥青质沉积
  • 2篇CO2驱
  • 2篇采收率
  • 1篇大型溶洞
  • 1篇单井
  • 1篇低渗

机构

  • 14篇中国石油化工...
  • 10篇中国石油天然...
  • 9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化
  • 1篇北京大学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中国石化石油...
  • 1篇中国石油
  • 1篇中国石化西北...
  • 1篇安徽省煤田地...
  • 1篇中国石油化工...

作者

  • 18篇贾英
  • 8篇孙雷
  • 8篇黄磊
  • 5篇严谨
  • 3篇郑荣臣
  • 3篇孙良田
  • 3篇史云清
  • 2篇曾大乾
  • 2篇胡向阳
  • 2篇潘伟义
  • 2篇石志良
  • 1篇赵习森
  • 1篇黄春霞
  • 1篇叶继根
  • 1篇沈平平
  • 1篇王胜华
  • 1篇张勇
  • 1篇汤昌福
  • 1篇赵淑霞
  • 1篇李实

传媒

  • 2篇天然气工业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2篇断块油气田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现代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钻采工艺
  • 1篇中国矿业
  • 1篇天然气与石油
  • 1篇西南石油学院...
  • 1篇油气藏评价与...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向油藏中注CO_2时引起的沥青质沉淀研究被引量:15
2006年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关于注CO2引起油藏中沥青质沉淀资料的基础上,对注CO2引起的沥青质沉淀的实验、数值模型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比较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了注CO2引起的沥青质沉淀性质,并对今后注CO2引起油藏中沥青质沉淀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贾英孙雷孙良田黄磊
关键词:沥青质注CO2数学模型
川西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砂体类型与展布特征被引量:5
2019年
砂体类型与分布特征的差异性造就了油气储层发育的非均质性,通过岩心垂向序列特征明确了沙溪庙组砂体成因类型,并综合测井、地震资料刻画了不同类型砂体的空间分布。沙溪庙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发育垂积型主河道、侧积/填积型次河道砂体以及溢岸砂体,前缘发育侧积型近端水下分流河道、填积型远端水下分流河道、进积型河口坝砂体以及席状砂体;平原主河道砂体厚度多大于10 m,宽600~1 800 m,通过同位垂向切叠与侧向等高程切叠而形成毯状连片砂体,次河道砂体多位于主河道侧缘,厚度平均7. 5 m,物性较差,并常被主河道切割而零星分布;内前缘近端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厚4~8 m,宽500~1 200 m,多错位切叠或拼接接触,呈带状;远端水下分流河道发育于三角洲外前缘,单砂体厚2. 5~6 m,宽200~700 m,平面呈鞋带状,砂体孤立;前缘河口坝砂体分布较少,垂向上常被河道切叠;平原相带两类河道砂体的物性差异造成了储层内部的非均质性,而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更多在于不同类型砂体的迷宫状展布上。
高阳胡向阳曾大乾赵向原贾英于清艳王勇飞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砂体类型沙溪庙组新场气田
基于迎风差分格式的TVD聚合物驱数学模拟被引量:1
2017年
聚合物驱替过程中存在饱和度和聚合物质量浓度2个间断,在2个间断之间有"油墙"形成。文中分别运用特征线法(MOC)、一阶迎风差分(SPU)方法和显式全变差递减差分(TVD)方法对聚合物驱替过程进行求解,通过与特征线解进行对比,考察了SPU方法和TVD方法的数值模拟效果。研究表明:SPU方法的精度低,数值耗散严重,对2个间断特别是聚合物质量浓度间断的捕捉能力较差;高阶精度TVD方法分辨力高,但在"油墙"处会产生非物理"振荡"。利用迎风的思想,对传统TVD方法进行了改进。数值实验表明,改进的TVD方法在保持高精确度的同时,还能有效地防止非物理"振荡"的产生,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贾英汤昌福黄磊
关键词:聚合物驱TVD
大牛地气田单井多次压恢试井曲线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下石盒子组为河流相沉积,储层低渗致密,直井压裂建产。为掌握储层特征和裂缝动态变化情况,典型气井投产后开展多次压恢试井,其典型双对数特征曲线表现出曲线整体下移、井储变大及裂缝导流能力增加等问题。本文分别从典型特征曲线图版纵坐标拟压差公式、井筒存储的定义及影响主要因素和目前气井渗流阶段入手,分析了典型特征曲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明确了气井的储层动态模型,提高了物性解释精度,指出了气井中后期多次压恢无法解释出压裂缝闭合和导流能力变化情况,指导了气田科学管理和高效开发。
郑荣臣贾英严谨史云清
关键词:致密气藏大牛地气田河流相气井
枯竭气藏CO_(2)埋存潜力计算方法研究被引量:7
2021年
温室气体CO_(2)地质封存是应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重要手段,而枯竭气藏是埋存CO_(2)优势显著的靶点。基于CO_(2)在气藏中的不同存在形式,考虑溶解埋存和矿化埋存等机理,在气藏CO_(2)理论埋存量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气藏CO_(2)有效埋存量计算方法,可用于估算枯竭气藏CO_(2)埋存潜力。建立低渗气藏机理模型,在开发后期进行CO_(2)埋存,考虑CO_(2)溶解于地层水及CO_(2)与水和岩石发生矿化反应,对比计算结果与数模结果,超临界埋存量、溶解埋存量和矿化埋存量的误差分别为2.81%、7.37%和6.25%,有效埋存量误差仅为3.06%。
唐良睿贾英严谨李广辉汪勇何佑伟秦佳正汤勇
关键词:枯竭气藏数值模拟
油藏中沥青质沉积机理研究被引量:29
2006年
在充分调研国内外沥青质沉积资料的基础上,对沥青质的物理化学沉积机理、沥青质堵塞储层孔喉的机理进行了总结。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将沥青沉积模型划分为基于相劈分的沥青质沉积模型及基于胶体不稳定性的沥青质沉积理论模型,指出了各模型的局限性及其存在根源。通过分析原油中沥青质发生絮凝的温度、压力、组分,可以找出发生沥青质沉积的主要影响因素,从而搞清沥青质对储层渗透率的影响,为油藏注气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依据,对防止储层损害,确保稳产、高产具有重要意义。
贾英孙雷孙良田王胜华张勇
关键词:沥青质胶体油藏
高含硫气藏地层硫沉积研究进展及展望被引量:12
2022年
地层硫沉积对高含硫气藏采收率及开发中后期稳产具有重要影响。文中通过梳理高含硫气藏天然气中硫溶解度、流体相态平衡、地层硫沉积伤害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提出了高含硫气藏地层硫沉积研究的重要手段,即开展不同温压条件下高含硫气体的相态及微观流动室内实验,并与分子模拟、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分析地层硫沉积机理及规律。未来应着重加强三方面的基础研究:结合硫溶解度实验,采用分子模拟方法开展分子尺度下的硫溶解行为研究,揭示硫溶解机理;进一步开展高温高压条件下多硫化氢和硫组分变化实验,建立考虑化学反应和热力学平衡的气-水-液态硫三相相平衡模型;加强固态硫伤害及气-水-液态硫三相渗流实验研究,采用分子模拟方法获取各流体组分间多相流动力学行为参数,联合介观尺度多相流模拟方法,模拟多孔介质中气-水-液态硫三相渗流规律。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储层硫沉积预测数值模拟和硫防治技术研究,为我国以普光、元坝为代表的高含硫气田防硫、控硫、治硫对策制订提供依据。
李童马永生曾大乾张睿贾英
关键词:高含硫气藏相态硫沉积
预测注CO_2过程中沥青质沉淀新方法被引量:3
2013年
对注CO2过程中出现第二液相的相态进行了分析,并从P-T相图的计算方法出发,分析了注CO2过程中第二液相的出现引起的P-T相图的不稳定性。结合P-T相图能表征第二液相及第二液相与沥青质沉淀的关系,文章首次提出用P-T相图用于预测沥青质的沉淀。文中将未注CO2状况下,注CO2多次接触及长岩心驱替过程的流体物性数据作P-T相图,得出表征第二液相的特性P-T图与实验和模拟数据相符。提出的P-T相图预测注CO2过程沥青质沉淀方法能简便地预测沥青质沉淀及定性地分析沥青质沉淀动态,对分析含沥青质原油注CO2过程中沥青质沉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张庆新贾英赵淑霞孙雷
关键词:沥青质相图
注CO_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渗流规律数值模拟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为进一步了解注CO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在油藏中的渗流规律及其对生产动态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沥青质的沉积、吸附及堵塞和含沥青质原油在低压力梯度时的非牛顿特性,建立了注CO2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组分模型。为检验该模型的准确性,对一组长岩心实验数据进行数值模拟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与常规组分模型相比,该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更接近;建立单注单采模型研究注CO2对生产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沥青质沉积吸附降低了原油采收率、沥青质沉积吸附推迟了生产井气体突破时间、含沥青质原油的流变性对原油产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气体注入初期,因此,注CO2过程中沥青质的沉积吸附及其流变性对原油产量的影响不应被忽视。
贾英孙雷孙良田黄磊黄春霞洪玲
关键词:沥青质注CO2渗流规律流变性数值模拟
低温CO_2驱替含沥青质原油模型化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为进一步了解CO2注入过程中含沥青质原油在注气井近井地带中的渗流规律和温度变化对沥青质沉淀的影响,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沥青质的沉积、能量的转化及CO2温度的变化,建立了注CO2含沥青质原油数值模型。以某实例油田为例,将该模型应用于注气井近井地带模拟,结果表明:低温CO2驱油过程存在液相驱替,并随注气压力的增大,温度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沥青质沉积主要发生在近井地带;低温CO2引发的沥青质沉淀比模拟的常温CO2引发的沥青质沉淀小。在模型计算过程中,将低温CO2驱油效率分两方面讨论,作出四类基本低温驱油机理图,认识到合理的注入参数选取是关键。
贾英黄磊孙雷石志良
关键词:沥青质注CO2数值模拟温度变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