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天为
- 作品数:28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清末民国票友票戏方式谫论被引量:2
- 2013年
- 清末民国是我国戏曲史上票友票戏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本文结合史的描述,主要针对当时票友的票戏方式展开分析,从中了解到清末民国的票友票戏方式以由票房/社组织的彩排和堂会戏最为常见,其次为包括会串在内的义务戏。通过对票友票戏方式的梳理分析,不仅可以看出票友与艺人演剧性质的不同,同时也可以从中管窥到清末民国票友的独特性所在。多种票戏方式的并存,既反映出了清末民国戏曲演出市场的繁荣,也折射出了当时票友文化的高度发达。
- 武翠娟赵天为
- 关键词:戏曲艺术清末民国戏曲演出票友彩排
- 弦上说相思——谈谈中国古代戏曲的以琴传情被引量:2
- 2000年
- 赵天为
- 关键词:中国古代戏曲情感表达
- 《牡丹亭》在当代戏曲舞台被引量:1
- 2013年
- 当代戏曲舞台上的《牡丹亭》改编本已多达数十个。改编者们在主旨上突出对"情"的讴歌,通过切入与收煞的选择剪裁情节,或将人物进行提升与典型化,或将语言加以通俗化与现代化,并悉心编排花神歌舞的表演,使《牡丹亭》呈现出不同的舞台面貌。本文探讨当代改编者对《牡丹亭》的不同解读,以期对当代舞台上的戏曲名著改编提供有益的借鉴。
- 赵天为
- 关键词:《牡丹亭》改编
- 礼教的叛逆与复归──李亚仙郑元和故事的嬗变思考被引量:2
- 2000年
- 李亚仙郑元和故事在戏剧系统的流传中展现了时代的印记。由于元代蒙古对于中原文化的冲击和残酷的民族、阶段压迫,作品被赋予更多的叛逆性。而明代对于思想钳制的加强,使得许多在元代已被打破的思想观念又重新占据了统治地位,因而作品在传统思想上呈现一种复归。这种叛逆与复归可以在李亚仙郑元和故事的嬗变中找到其轨迹,本文就节孝观和婚姻观两方面做了探讨。
- 赵天为
- 关键词:古代戏曲嬗变
- 江苏省古代戏曲研讨会综述
- 2000年
- 赵天为马衍
- 关键词:访问学者术科编辑部古代戏曲小说研究
- 第十一届全国戏曲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代戏曲学会2015年年会综述
- 2015年
- 2015年10月16日至18日,第十一届全国戏曲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代戏曲学会2015年年会在南京东南大学四牌楼校区隆重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东南大学艺术学院、东南大学戏曲小说研究所、《艺术百家》杂志社、《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联合主办。来自内地以及香港、台湾的14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盛会,共收到投稿论文120余篇。东南大学艺术学院院长王廷信教授主持大会开幕式,中国古代戏曲学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叶长海教授,江苏省演艺集团董事长、著名表演艺术家柯军先生。
- 赵天为
- 关键词:中国古代戏曲投稿论文戏曲史戏曲研究臧懋循
- 弦上说相思——谈谈中国古代戏曲的以琴传情被引量:5
- 2001年
- 弦上诉说相思 ,瑶琴驾起鹊桥 ,是中国戏曲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 ,它增添了舞台表现手法 ,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蕴藉之美 .
- 赵天为
- 《牡丹亭》的地方戏改编
- 2016年
- 《牡丹亭》问世四百年来,不断被改编上演。人们一般关注的《牡丹亭》改编本是昆曲演出本,其实有不少的地方剧种也有《牡丹亭》的改编和演出。由于剧种体制的不同,地方戏改编无法如昆曲一般计较曲律的得失、词句的沿袭、表演的传承。
- 赵天为
- 关键词:《牡丹亭》改编本地方戏地方剧种演出本昆曲
- 元杂剧选本研究初探(下)──从选本看元杂剧理论的发展被引量:1
- 2000年
- 赵天为
- 关键词:元杂剧
- 俏丽湘小生聪本《牡丹亭》
- 2012年
- 俏丽湘小生聪本《牡丹亭》(以下简称聪本),是汤显祖《牡丹亭》的粤剧改编本。包括四卷:"俏丽湘小生聪首本"、"丽娘写真"、"骂罗访美"、"赐寿谐婚"。卷末题"状元坊内太平新街以文堂原版"。此本见于《俗文学丛刊》(第134册)戏剧之"粤戏"。
- 赵天为阮南燕
- 关键词:《牡丹亭》柳梦梅改编本画中人离魂民间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