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娟
- 作品数:55 被引量:252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陕西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腹腔镜下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效果评价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效果。方法:宫颈癌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应用传统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研究组应用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宫颈癌根治术治疗。结果:在手术指标对比方面,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术中中转开腹例数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在膀胱功能以及直肠功能对比方面,研究组患者的术后残余尿时间以及排气、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尿流动力学指标对比方面,两组患者术前膀胱灌注阶段以及排尿阶段的各项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生活质量以及性生活质量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各项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患者通过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能够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直肠功能以及尿动力学指标。
- 汪靖园王月玲赵娟王林川李龙
- 关键词:盆腔自主神经宫颈癌根治术膀胱功能直肠功能尿动力学
- PBL与传统教学模式在妇产科教学应用中的比较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为提高临床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比较两种教学方法在妇产科临床病例讨论中的效果。方法: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2007级7年制临床医学生共83人,按班级分为PBL组(42人)及对照组(41人)。PBL组进行PBL教学。对照组进行传统教学。两组同时参加期末考试。结果:(1)理论知识部分试题两组成绩相当(P>0.05);(2)病案分析试题成绩PBL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见习中应用PBL教学对于培养临床思维优于传统教学法。
- 赵娟李雪兰
- 关键词:妇产科病案讨论PBL
- 区分绝经后出血女性子宫内膜癌和内膜增生的超声预测模型被引量:9
- 2019年
- 目的分析绝经后出血(PMB)女性子宫内膜癌(EC)和子宫内膜增生的超声影像学特点,建立区分EC和子宫内膜增生的超声预测模型。方法选择2016-07~2019-01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B女性12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诊断性刮宫的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子宫内膜增生不伴非典型增生(EH)组(n=54)、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AEH)组(n=42)和EC组(n=31),观察三组患者子宫内膜超声影像学特点,建立一种简易方便的预测EC超声指标模型并进行分析。结果EC组子宫内膜厚度显著高于EH组和AEH组(P<0.05),EH组和AEH组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组子宫内膜回声不均匀所占的比例显著高于EH组和AEH组(P<0.05),AEH组显著高于EH组(P<0.05)。三组间内膜与肌层分界线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C组子宫内膜血流显著丰富于EH组和AEH组(P<0.05),EH组和AEH组内膜血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子宫内膜厚度、回声、血流建立预测模型,EC组预测模型得分显著高于EH组和AEH组(P<0.05),EH组和AEH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预测E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45(95%CI0.908-0.982),截断值为8分,灵敏度为91.7%,特异度为83.9%,约登指数为0.756。结论利用子宫内膜厚度、回声、血流建立了区分PMB女性EC和内膜增生的超声预测模型,该模型简便有效,值得临床关注。
- 王丽郭艳平赵娟杨婷杨筱凤
- 关键词: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增生
- BRCAl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发生关系的研究
- 2013年
- 目的对BRCAl基因的多态性与人类宫颈癌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23例宫颈癌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同时选取63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研究,对两组均进行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检测,对各组基因型及其等位基因的频率分布差异进行测量记录并进行分析。结果BRCAl871T/T,C/T及C/C中,与C/C相比,C/T(χ^2=4.164,P〈0.05)、T/T(χ^2=4.458,P〈0.05),C/T+T/T(χ^2=16.184,P〈0.01)的基因型宫颈癌发生的风险降低,等位基因的突变与宫颈癌的发生具有密切相关性。结论BRCAl基因多态性使BRCAl基因发生了突变,其与宫颈癌的发生有著密切关系.当BRCAl 871 C〉T则能够降低官鲕癌的发生率.
- 李龙赵娟王月玲
- 关键词:多态性宫颈癌
- 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30例临床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f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附属医院2010年3月至2012年10月收治的58例宫颈癌患者,30例患者行腹腔镜下根治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腔镜组),28例患者行开腹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治疗(开腹组)。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个数、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腔镜组手术时间(176.8±51.3)分钟,术中出血量(128.7±34.1)mL,平均淋巴清扫个数为(22.3±1.6)个,术后住院时间(7±3)天;开腹组手术时间(173.1±56.9)分钟,术中出血量(163.5±41.2)mL,平均淋巴清扫个数为(21.5±1.8)个,术后住院时间(16±5)天。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个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260和1.792,均P〉0.05);腔镜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开腹组(t值分别为-3.514和-8.377,均P〈0.05)。术后腔镜组有1例患者发生尿潴留,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开腹组患者3例发生尿储留,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2例发生腹部切口感染并行二次缝合。结论腹腔镜下宫颈癌根治术对患者创伤较小,术中出血量较少,术后恢复较快,可减少住院时间。
- 李龙赵娟王月玲
- 关键词:宫颈癌肿瘤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手术时间并发症
- Src阳性表达对ER阳性卵巢癌内分泌治疗结局的影响及生存分析
- 2017年
- 目的:针对ER阳性表达的卵巢癌患者,从Src激酶的表达入手,寻找其影响卵巢癌内分泌治疗的因素,探索卵巢癌细胞内分泌治疗机制,为卵巢癌内分泌治疗寻找新的出路。方法:选择40例ER表达阳性的接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的Ⅲ期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这些患者在术后同时接受了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氟维司琼的治疗。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卵巢癌组织中活化的Src激酶表达情况,随访卵巢癌患者术后病情发展情况,明确Src激酶活性与卵巢癌患者病情进展的相关性。结果:根据p-Src的表达状态将患者分为p-Src阳性组和阴性组,p-Src阳性组患者术后进展加快,生存时间缩短,p-Src阴性患者术后病情进展相对缓慢,生存时间较长。结论:p-Src明显促进了卵巢癌患者的术后进展,并且影响了雌激素受体拮抗剂氟维司琼治疗的疗效,可能与卵巢癌内分泌治疗效果差有关。
- 赵娟赵帆李龙
- 关键词:卵巢癌SRC激酶
- COVID-19疫情期间线上线下同质化教学的探索被引量:6
- 2020年
- COVID-19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模式运用于临床医学的理论课教学之中,这对于开展诊断学教学在学习空间、教学资源等方面均面临巨大的挑战。此文结合诊断学学习特点,系统介绍了我院"五个一"的同质化教学模式以及线上线下同质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 贺婳茹石志红吴迪梁潇赵娟韩秀王静贺鹏程
- 关键词:疫情线上教学同质化
- 血液内科用骨髓穿刺抽取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血液内科用骨髓穿刺抽取装置,包括套筒、推注机构、抽吸机构、进液机构、排料机构、穿刺针、麻醉孔、排液孔、单向阀、定位销、定位孔,该血液内科用骨髓穿刺抽取装置,只需一次穿刺即可实现先麻醉后骨髓抽取的治疗步骤,由此...
- 赵娟王雯娟
- 文献传递
- 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6
- 2019年
- 目的:探讨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绝经后出血(PMB)女性子宫内膜癌(E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9年4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PMB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组104例,EC组36例;另选择同期妇科查体正常的绝经后女性38例为对照组;选择2019年2~4月就诊的69例PMB患者为模型验证对象。以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子宫内膜厚度(ET)、反复阴道流血和糖尿病史建立恶性风险模型,以子宫内膜体积(V)、血管形成指数(VI)、血流指数(FI)以及血管形成-血流指数(VFI)构建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不同预测方法的价值,并对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预测方法的有效性和重复性进行验证。结果:①EC组患者子宫内膜超声指标ET、V、VI、FI、VFI显著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对照组,良性病变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超声指标中FI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6),其次为VI(AUC=0.84)、VFI(AUC=0.82),三维能量超声模型总分4~8分,截断评分值≥6分时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7)。③恶性风险模型总分0~9分,截断评分值≥4分时对EC的预测价值最大(AUC=0.80)。④两种模型联合应用预测价值(AUC=0.94)显著高于恶性风险模型(Z=3.126,P=0.039)和三维能量超声模型(Z=2.970,P=0.043);而恶性风险模型与三维能量超声模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74,P=0.092)。⑤69例PMB验证对象采用联合模型进行预测验证,AUC=0.89,灵敏度为95.48%,特异度为83.97%,与模型建立时联合ROC曲线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08,P=0.126),具有可重复性。结论:恶性风险模型联合三维能量超声模型对PMB女性EC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提高诊断效果,但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研究进一步验证。
- 王丽郭艳平全诗敏杨婷赵娟裴美丽杨筱凤
- 关键词:三维能量多普勒超声绝经后出血子宫内膜癌
- PEG-rhG-CSF预防上皮性卵巢癌TP方案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10
- 2020年
- 目的:评价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PEG-rhG-CSF)预防上皮性卵巢癌TP方案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首次诊断的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具有化疗高危因素并均采用TP方案化疗者共169例。77例患者为试验组,化疗结束24 h后给予PEG-rhG-CSF 6 mg(体重≥45 kg)或3 mg(体重﹤45 kg);92例患者为对照组,化疗结束后不给予PEG-rhG-CSF,分别于化疗前1天、化疗后第3、7、10及18~21天抽血查血常规,以了解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绝对值(ANC)、血小板的变化趋势及骨髓抑制的严重程度。化疗间歇期观察发热、骨痛、肌肉酸痛、消化道症状等不良反应及使用抗生素、住院情况。结果:试验组在化疗后第3、7、10及18~21天WBC、ANC计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在化疗间歇期骨髓抑制发生率、住院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消化系统症状、发热、骨痛及肌肉酸痛、化疗延期、抗生素使用情况及四肢麻木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G-rhG-CSF对预防上皮性卵巢癌TP方案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在临床中,对于存在骨髓抑制高危因素的患者可选择性应用PEG-rhG-CSF,以保障下一疗程化疗如期进行,提高疗效。
- 王金凤冀静李琛赵娟黄康榕方静王月玲
- 关键词:上皮性卵巢癌化疗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骨髓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