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崇高

作品数:20 被引量:5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浆
  • 4篇血清
  • 3篇细胞
  • 3篇耐药
  • 2篇蛋白
  • 2篇心肌
  • 2篇凝血
  • 2篇肿瘤
  • 2篇免疫
  • 2篇免疫功能
  • 2篇耐药性
  • 2篇急性
  • 2篇梗死
  • 2篇肝素
  • 2篇肝脏
  • 2篇肝脏疾病
  • 1篇单胞菌
  • 1篇胆红素
  • 1篇胆红素测定
  • 1篇胆疾病

机构

  • 19篇河南科技大学...
  • 3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生物化学教研...

作者

  • 20篇赵崇高
  • 5篇江涛
  • 4篇常永超
  • 3篇谢顺清
  • 3篇楚雅玲
  • 3篇许德英
  • 2篇陈诗强
  • 2篇李维
  • 2篇徐家云
  • 1篇李泽芬
  • 1篇黄建荣
  • 1篇刘好
  • 1篇秦毅民
  • 1篇陈殿森
  • 1篇孙真真
  • 1篇郭天然
  • 1篇常永超
  • 1篇程国平
  • 1篇王艳丽
  • 1篇冯兰英

传媒

  • 5篇河南科技大学...
  • 4篇医药论坛杂志
  • 2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医正骨
  • 1篇中原医刊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包头医学院学...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4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90株大肠埃希氏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11年
目的分析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大肠埃希氏菌的科室分布及耐药情况,为控制和预防该菌的感染及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临床患者的标本,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0株大肠埃希氏菌主要分布在泌尿内科,其次是呼吸内科;产酶率最高的科室是ICU,其次是呼吸内科。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对头孢唑啉、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庆大霉素的耐药率〉50%;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氏菌菌株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有较高的敏感性外,对广谱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非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P〈0.05),特别是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三嗪的耐药率高达80%,与头孢他啶、曲氨南的耐药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肠埃希氏菌耐药严重,特别是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耐药非常严重,临床应重视病原菌的检测,根据药敏结果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产ESBLs大肠埃希氏菌在医院内的定植和播散。
赵崇高谢顺清简雪峰郭天然
关键词:耐药率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氏菌
2002~2004年医院感染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赵崇高刘金延楚雅铃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医院感染控制医院感染耐药性临床分离率铜绿假单胞菌
肾癌患者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研究肾癌患者接受射频消融治疗前后机体T淋巴细胞及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分析29例肾细胞癌患者射频消融治疗前和治疗后7、15和30d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红细胞C3b受体花环(RBC-C3bR)及免疫复合物花环(RBC-ICR)形成率。结果所有肾癌患者在射频消融治疗后7d,CD+3,CD+4,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15d后RBC-C3bR形成率明显高于治疗前,而RBC-ICR形成率低于治疗前(P<0.05)。结论多电极射频消融治疗肾癌,可以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状态。
张建国王艳丽赵崇高孙聚葆陈殿森
关键词:肾肿瘤射频消融术免疫细胞
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不同期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因子(RF)和血浆D-二聚体(DD)定量检测在不同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免疫比浊法测定RA138例(分三组:早期40例,中期50例,晚期48例),鉴别诊断组143例(风湿性关节炎50例、增生性关节炎45例、结核性关节炎48例)患者及正常对照组50例血浆中RF、DD浓度并进行分析,并对138例RA患者不同分期DD、RF水平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各组间关系。结果 RA患者RF、DD浓度明显升高,和鉴别诊断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RF在各期中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不同分期DD浓度比较中中、晚期患者DD浓度增高,和早期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F是RA患者实验室诊断首选指标之一,且血清RF浓度高低与RA病变程度分期无关。RA病人DD浓度明显升高;血浆DD水平高低对RA的诊断、分期、鉴别诊断具有一定临床参考意义。
赵崇高谢顺清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因子血浆D-二聚体
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的相关因素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毒力荚膜血清型、常见毒力基因、耐药基因、碳青霉烯类耐药以及生物膜培养时间等因素与肺炎克雷伯菌生物膜形成的关系。方法比较结晶紫染色定量检测法检测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组(CRKP组)和肺炎克雷伯菌组(KPN组)的吸光度值(A值),并在生物膜培养的不同时间进行A值比较。PCR扩增6种常见高毒力荚膜血清型基因(K2、K5、K16、K20、K54、K57)、5种常见毒力基因[magA(K1)、rmpA、mrkD、wabG、allS]以及8种耐药基因(blaTEM、blaSHV、blaCTX-M、blaKPC、blaIMP、blaNDM、blaVIM、blaOXA-M)。结果两组肺炎克雷伯菌菌株生物膜形成能力A值为0.454~0.936,在培养12h时,两组生物膜形成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培养18h时,CRKP组形成生物膜的能力较KPN组强(P<0.05)。比较培养12h和18h两个时间段生物膜的A值,CRKP组培养18h的生物膜形成能力较12h更强(P<0.05);KPN组结果相同。24份标本均未检出毒力荚膜血清型基因(K2、K5、K16、K20、K54、K57),5种常见毒力基因[magA(K1),rmpA、mrkD、allS、wabG]仅检出1例(4%)。耐药基因blaTEM占54%、blaSHV占42%、blaKPC占46%、blaIMP占4%。结论培养时间影响结晶紫染色法在临床观察生物膜形成试验中的结果,影响生物膜形成的其他因素以及深层次的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更多实验结果的支持。
程国平常永超赵崇高江涛孙真真
关键词:生物膜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耐药基因
血液流变学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液流变学检测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该院收治的307例NSCLC患者(其中腺癌161例、鳞癌146例)作为NSCLC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的30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详细临床资料信息,检测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NSCLC组全血高、中、低切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与NSCLC的发生和发展相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吸烟史、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是NSCLC的危险因素。结论血液流变学检测简单方便、经济无创,对NSCLC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均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陈诗强许德英赵崇高张艺凡常永超
关键词:血液流变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非小细胞肺癌
肝素在预防老年髋骨骨折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血浆凝血指标的检测与分析被引量:8
2005年
为探讨低分子量肝素(LMWH)在预防老年性髋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作用及血浆凝血因子的动态变化和临床意义。将88例非手术治疗的新鲜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预防组。预防组44例给LMWH共14天,对照组不用LMWH。观察此期间两组DVT形成的发生率、血浆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I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凝血因子X(FXa)活性、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含量的变化。结果两组DVT发生率比较预防组为4.54%(2/44),对照组为43.19%(19/44),有显著性差异(P<0.01),FXa活性、Fib含量、D-D的含量预防组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1)。APTT、TT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组未发现重要脏器及骨折处明显出血,未发现过敏及血小板计数异常等明显的不良反应。表明在老年髋骨骨折非手术治疗过程中,凝血指标测定可为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提供依据。
赵崇高郭继学冯兰英
关键词:凝血因子
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水平的检测与分析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D-dimer)和纤维蛋白原(Fg)水平与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D-二聚体采用乳胶凝集半定量法,血浆Fg含量采用C lauss法用全自动血凝仪测定。结果400例恶性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初治组、难治转移组、治疗缓解血浆D-二聚体及Fg含量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1),治疗缓解组血浆D-二聚体及Fg含量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P<0.01)。结论D-二聚体及Fg水平变化与肝癌、直肠癌、胃癌、肺癌、乳腺癌、白血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有明显关系,其检测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高,可作为6种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项早期实验室参考指标。
闫华赵崇高江涛
关键词:恶性肿瘤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急性白血病
应用ROC曲线评价心肌梗死生化标志物临床准确性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探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特性、[面积(AUC)、阳性似然比、灵敏度、特异性],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生化标志物的准确性。方法AMI患者150例,非AMI患者200例。24h内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转氨酶(AST)、α-羟丁酯脱氢酶(α-HBDH)、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单位(U/L)]和肌钙蛋I(cTnI)的含量(μg/L),描绘各自的ROC曲线并进行分析。结果以CK>190U/L,CK-MB>25U/L,AST>40U/L,LDH>245U/L,α-HBDH>250U/L,cTnI>0.3μg/L为AMI诊断标准,AMI组和非AMI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cTnI的阳性似然比、灵敏度均高于其他酶学指标(P<0.01),特异性无差别;cTnI的AUC较心肌酶谱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TnI对早期AMI的诊断具有更好的临床准确性;应用ROC曲线评价心肌生化标志物更客观准确。
赵崇高
关键词:ROC曲线心肌梗死生化标志物
化疗对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与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2022年
目的探讨化疗对晚期食管癌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凝血指标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20年1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87例食管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该院健康体检者20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其详细的临床资料,前瞻性研究检测其凝血功能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原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D-二聚体(D-Dimer,DD),分析观察组化疗前后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并评价食管癌化疗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PT明显缩短,Fib与DD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与TT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化疗后血浆Fib与DD的水平较化疗前明显降低,PT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与TT无明显变化(P>0.05);疗效评价为CR+PR的患者(有效组)化疗后PT延长,Fib与DD水平与化疗前相比明显降低(P<0.05),APTT与TT无明显差异,疗效评价为PD+SD的患者(无效组)化疗后PT、APTT、TT、Fib与DD水平与化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但化疗后有效组患者Fib与DD水平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APTT、TT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对于化疗疗效较好的食管癌患者血浆Fib与DD水平下降可作为食管癌预后判断指标供临床参考,实时检测食管癌患者的凝血功能的变化可为食管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提供更加经济、方便的实验室依据。
陈诗强江涛赵崇高许德英王小利常永超
关键词:食管癌APTTTTFIBDD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