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斌

作品数:12 被引量:105H指数:6
供职机构:辽宁大学化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科学技术计划项目辽宁省教育厅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理学
  • 5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光谱
  • 7篇蛋白
  • 6篇荧光
  • 6篇牛血清白蛋白
  • 6篇相互作用
  • 5篇荧光光谱
  • 4篇紫外
  • 4篇紫外光
  • 4篇紫外光谱
  • 3篇热力学
  • 3篇热力学参数
  • 3篇光谱法
  • 2篇血清白蛋白
  • 2篇杂多酸
  • 2篇杂多酸盐
  • 2篇植物修复
  • 2篇人血清白
  • 2篇人血清白蛋白
  • 2篇酸盐
  • 2篇同步荧光

机构

  • 12篇辽宁大学
  • 6篇华东师范大学
  • 6篇沈阳化工学院
  • 2篇辽宁科技大学
  • 1篇辽宁石油化工...

作者

  • 12篇邓斌
  • 11篇梁彦秋
  • 11篇臧树良
  • 11篇孙鹏
  • 7篇刘婷婷
  • 3篇赵雪
  • 2篇铁梅
  • 1篇费洪博
  • 1篇邢志强
  • 1篇张立华
  • 1篇潘伟

传媒

  • 3篇分析试验室
  • 2篇环境科学与技...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分析科学学报
  • 1篇应用化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湿法冶金
  • 1篇环境科学与管...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09
  • 1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酸在修复Cd污染土壤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2
2006年
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有机酸在镉污染土壤修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土壤采用有机酸处理均能促进试验植物蒲公英的生长。施加有机酸显著的改变了植株各部位镉含量。酒石酸抑制植株各部位对镉的吸收,说明酒石酸可减轻镉对植株的毒害作用。醋酸、EDTA、柠檬酸、乳酸、草酸均能促进植株地上部对镉的吸收作用,其作用次序为醋酸>EDTA>柠檬酸>乳酸>草酸。施加有机酸增强土壤中重金属的活性,提高植株修复能力。
梁彦秋潘伟刘婷婷铁梅邓斌孙鹏邢志强臧树良
关键词:蒲公英有机酸植物修复
杂多酸盐K_7[PTi_2W_(10)O_(40)]·6H_2O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和紫外光谱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杂多酸盐K7[PTi2W10O40]·6H2O(PM-19)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试验发现,PM-19对H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HSA与PM-19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A(298 K:2.26×105L/mol;303 K:1.67×105L/mol;310K:1.01×105L/mol)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H=-51.12kJ/mol;ΔS=-88.19/-87.85/-88.26 J/K;ΔG=-24.84/-24.50/-23.78kJ/mol),证明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氢键和范德华力。根据F rster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计算出了两者之间作用距离(4.21 nm)。同时用同步荧光光谱法探讨了PM-19对HSA构象的影响。
梁彦秋臧树良邓斌刘婷婷孙鹏
关键词:杂多酸盐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热力学参数同步荧光光谱
杂多酸盐K_7[PTi_2W_(10)O_(40)]·6H_2O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7
2007年
20世纪70年代初期。法国科学家报道了杂多阴离子[SiW12O40]^4-的抗病毒活性,以后相继发现了[BW12O40]^5-[P2W12O40]^6-等在体外也表现出抗病毒活性。80年代后期。具有抑制艾滋病病毒作用的(NH4)17Na[NaSb9W21O86]·14H2O(HPA-23)被应用于临床试验回。虽然其治疗效果不够理想.但却激发了人们对多金属氧酸盐的研究兴趣。90年代以来.Yamase等研究了十几种多金属氧酸盐的抗肿瘤、抗爱滋病毒活性,发现K7[PTi2W10O40]·6H2O(PM-19)具有较强的抗HIV病毒能力和较低的毒性。此后多金属氧酸盐的药物化学迅速发展起来。
梁彦秋邓斌刘婷婷孙鹏臧树良
关键词:杂多酸盐牛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热力学参数同步荧光光谱
2,4-二硝基苯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通过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2,4-二硝基苯胺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2,4-二硝基苯胺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内源荧光具有强烈的猝灭作用。二者之间形成不发荧光的复合物是导致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计算了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紫外光谱法进一步证明了其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根据能量转移理论计算了作用距离(3.13nm)。同步荧光的结果表明2,4-二硝基苯胺的存在改变了牛血清白蛋白的分子构象。
梁彦秋臧树良邓斌孙鹏赵雪
关键词:2,4-二硝基苯胺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
几种小分子与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
血清白蛋白(SA)是生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运输蛋白质。SA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学和药理学功能,能与许多内源和外源性物质如脂肪酸、氨基酸、荷尔蒙、阴阳离子和药物等结合,起到存储和转运作用,因此,SA己成为研究最广泛的目标蛋白之一...
邓斌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小分子分子光谱相互作用
司班80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运用荧光光谱和紫外吸收光谱研究了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Span80)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表明猝灭机理主要为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得到了不同温度下该反应的结合常数和热力学参数,并根据热力学参数确定了Span80与BSA之间的作用力类型主要为疏水作用。依据F rster能量转移理论,测得供体与受体间的结合距离r=4.95 nm和能量转移效率E=0.01;并用同步荧光和三维荧光技术考察了Span80对BSA构象的影响。
孙鹏梁彦秋邓斌赵雪臧树良
关键词: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荧光猝灭
4-硝基苯胺与人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通过荧光和紫外光谱法研究了4-硝基苯胺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结果表明,4-硝基苯胺对HSA的内源荧光具有强烈的猝灭作用.猝灭机理为静态猝灭,同时伴随有非辐射能量转移的发生.根据双对数方程计算其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确定4-硝基苯胺与HSA有一类结合部位.根据热力学参数得出4-硝基苯胺与HSA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疏水作用力.同步荧光的结果表明,作用点位靠近色氨酸,并且使色氨酸的疏水环境增强.
梁彦秋邓斌刘婷婷孙鹏臧树良
关键词:人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紫外光谱
荧光光谱法研究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7
2007年
在模拟体液条件下,用荧光光谱研究了在不同温度下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结合反应的光谱行为。结果发现,CTAB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和Lineweaver-Burk方程分别处理试验数据,发现BSA与CTAB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复合物,属于静态荧光猝灭。由Lineweaver-Burk方程求出了不同温度下反应时复合物的形成常数KA(305K,7.09×104L/mol;310K,4.97×104L/mol;及对应温度下结合反应的热力学参数(ΔH=-55.85kJ/mol;ΔS=-90.26J/(mol.K)/-90.55J/(mol.K);ΔG=-28.32(kJ/mol)/-27.87(kJ/mol),证明二者之间的主要作用力为氢键和范德华力。同步荧光光谱发现,CTAB使BSA色氨酸残基疏水性略有增强。
梁彦秋孙鹏刘婷婷邓斌臧树良
关键词: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牛血清白蛋白热力学参数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和紫外光谱法研究Cu(Ⅱ)、Cd(Ⅱ)与血清白蛋白的作用被引量:6
2007年
本文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Cu(Ⅱ)和Cd(Ⅱ)在血清白蛋白上的结合位点,并用紫外光谱法研究了二者与血清白蛋白之间的结合竞争。研究结果表明:Cu(Ⅱ)和Cd(Ⅱ)对血清白蛋白的色氨酸残基和酪氨酸残基均具有荧光猝灭作用,Cu(Ⅱ)的猝灭程度远远强于Cd(Ⅱ)。Cu(Ⅱ)只与214位色氨酸残基发生作用,而Cd(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214位和135位色氨酸残基均发生作用。Cu(Ⅱ)与Cd(Ⅱ)同时存在时Cu(Ⅱ)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占主导作用。
梁彦秋刘婷婷费洪博邓斌孙鹏臧树良
关键词:血清白蛋白荧光光谱紫外光谱
阴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反应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CTAB)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2种表面活性剂引起的BSA内源荧光猝灭均是由静态猝灭引起的;相同条件下,SDBS对BSA的结合能力强于CTAB对BSA的结合能力,作用力以氢键和范德华力为主。2种表面活性除结合常数存在差异外,其他并无不同。
孙鹏梁彦秋张立华邓斌臧树良
关键词:牛血清白蛋白表面活性剂光谱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