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邢影

作品数:54 被引量:231H指数:8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吉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5篇缺血
  • 10篇脑缺血
  • 8篇动脉
  • 8篇脑梗
  • 8篇脑梗死
  • 8篇急性
  • 8篇梗死
  • 6篇血管
  • 6篇局灶
  • 6篇急性脑梗死
  • 5篇动脉硬化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细胞
  • 5篇脑血
  • 4篇蛋白
  • 4篇血清
  • 4篇血性
  • 4篇皮层
  • 4篇变化及意义

机构

  • 54篇吉林大学中日...
  • 3篇吉林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二...
  • 2篇长春市中心医...
  • 1篇长春中医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四...
  • 1篇延边大学
  • 1篇吉林市中心医...
  • 1篇长春市绿园区...
  • 1篇吉林油田总医...
  • 1篇靖宇县人民医...

作者

  • 54篇邢影
  • 17篇徐忠信
  • 13篇杨宏
  • 8篇王捷
  • 7篇常颖
  • 6篇陈加俊
  • 6篇刘松岩
  • 5篇莽靖
  • 5篇侯玲玲
  • 4篇常春娣
  • 4篇邬英全
  • 4篇李静
  • 4篇韩雪梅
  • 3篇方芳
  • 3篇方乐
  • 3篇李昕华
  • 3篇崔杨
  • 3篇李松涛
  • 3篇李雪
  • 2篇王鑫

传媒

  • 15篇中国老年学杂...
  • 12篇中国实验诊断...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3篇神经损伤与功...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3篇第十一届全国...
  • 2篇临床荟萃
  • 2篇吉林医学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国外医学(老...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国美容医学
  • 1篇中国危重病急...
  • 1篇临床医学工程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3篇2009
  • 10篇2008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鉴定及氧糖剥夺模型的建立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原代培养和鉴定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并建立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氧糖剥夺(OGD)模型。方法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后,作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应用缺氧D-Hank液及缺氧培养罐行OGD后用台盼蓝染色及乳酸脱氢酶(LDH)漏出率检测细胞损伤程度。结果星形胶质细胞培养至第9天,GFAP染色阳性细胞为98.54%±2.01%;星形胶质细胞经不同时间OGD处理后,台盼蓝染色呈现不同形态;OGD60min时,星形胶质细胞LDH漏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并随时间递增。结论成功完成大鼠皮层星形胶质细胞原代培养,星形胶质细胞在培养第9天可用于模型制备,成功建立星形胶质细胞OGD模型。
魏爱宣李昕华闫世军何金婷莽靖邢影邵延坤徐忠信
关键词:原代培养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缺血脑保护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3
2013年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BDNF)是德国神经生物学家Barde等于1982年从猪脑分离出来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其分子质量为12.3ku,是继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factor,NGF)后第二个被发现的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骨和软骨组织等广泛区域内,但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表达,广泛分布于大脑皮层、海马、基底前脑、纹状体、隔区、下丘脑和小脑,其中以海马和皮层含量最高。
夏宗新杨宏邢影
关键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脑保护小分子蛋白质神经生长因子周围神经系统软骨组织
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研究进展
2014年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发展的疾病,研究结果表明它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许多危险因素促进这一病理过程的发展,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年龄、遗传性疾病等,最近研究发现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初始阶段是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的增加起了关键性作用。在ox-LDL作用下,巨噬细胞形成泡沫细胞,进一步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ox-LDL甚至参与血管狭窄,斑块脱落及血栓形成,导致相当严重的后果,威胁人类健康。因此由低密度脂蛋白(LDL)到ox-LDL的认识转变体现了对动脉粥样硬化的深入理解,现就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朱树来侯玲玲徐磊邢影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血清多危险因素病理过程
大鼠皮层神经元原代培养、鉴定及氧糖剥夺模型的建立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原代培养和鉴定大鼠皮层神经元,并建立大鼠皮层神经元氧糖剥夺(OGD)模型。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和机械分离法相结合进行大鼠神经元原代培养,采用抗NSE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应用缺氧D-Hank液及缺氧培养罐行OGD,台盼蓝染色及LDH漏出率检测细胞损伤程度。结果神经元培养至第6天,NSE染色阳性细胞为86.32%±2.64%;神经元经不同时长的OGD处理后,台盼蓝染色呈现不同形态;OGD60min时,神经元LDH漏出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成功完成大鼠皮质神经元原代培养,神经元在培养第6天可用于模型制备,成功建立神经元OGD模型。
莽靖李昕华阎世军何金婷邢影邵延坤徐忠信
关键词:神经元原代培养氧糖剥夺
血清胆红素水平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变化及意义被引量:12
2014年
目的通过检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各类胆红素的变化,探讨其在此类疾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发病1周之内急性脑梗死患者164例,根据年龄分为年龄〉60岁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5例(A组);年龄40~60岁之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79例(B组);选取40岁及以上的健康者66例为对照组(c组),分别测定3组血清各种胆红素水平;测定A、B两组患者既往脉压与平均动脉压比值、人院时及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评分;搜集A、B两组患者既往危险因素(血糖、血压、血脂及吸烟、饮酒)病史。结果与C组比较,A、B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均升高(均P〈0.01),A组升高幅度小于B组(P〈0.05);A组脉压与平均动脉压比值0.46±0.06,高于B组0.38±0.06(t=7.70,P〈0.01);A组危险因素个数平均秩次(93.01)均高于B组(平均秩次71.20)(P=0.002);A组入院时神经功能评分(35.2±12.6)分,低于B组(44.3±7.9)分(t=5.58,P〈0.01),A组、B组治疗2周后神经功能评分分别为(40.7±9.1)分、(51.3±4.1)分,A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B组(t=9.73,P〈O.01)。A组、B组各种胆红素分别与其神经功能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P=0.239、0.056、0.099;B组:P=0.204、0.408、0.220)。结论急性脑梗死时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升高,但老年患者由于高龄及危险因素多,动脉硬化较为严重,导致其内源性抗氧化能力下降,从而在脑缺血急性期胆红素水平升高幅度相对较小,对抗应激的保护性作用也因此减弱,胆红素水平的高低可能影响患者的预后。
邢影张旭常春娣李飞陈加俊
关键词:脑梗死胆红素
血管性认知障碍治疗进展被引量:16
2014年
血管性认知障碍(VCI)是较为常见的痴呆类型,到2040年我国痴呆患病人数将成为世界之首,并与世界发达国家痴呆患病总数相等〔1〕。因此,早期识别VCI至关重要,因其具有可逆性,现阶段治疗不规范,故本文对VCI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
常春娣邢影杨宏
关键词:血管性认知障碍神经元保护剂高压氧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134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其中脑梗死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44例〕和60例对照,检测所有受试者空腹血浆Hcy水平并记录患者的脑血管病传统危险因素。分析血浆Hcy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性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与传统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缺血性脑血管病组、脑梗死组与TIA组患者血浆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脑梗死组与TIA组血浆Hcy水平相比较无差异(P>0·05);按各项传统危险因素将所有受试者分别分为有危险因素组、无危险因素组,并进行两组间血浆Hcy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高血压合并HHcy者与高血压Hcy正常者相比,患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性增大(P<0·05)。结论血浆Hcy水平升高可能是与传统危险因素无关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HHcy可能与某些传统危险因素协同作用促进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
常颖邢影韩雪梅杨宏
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缺血性脑血管病
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克隆及原核重组表达载体的构建
2013年
目的: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GEX-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探讨其原核表达BDNF的可行性。方法:大鼠BDNF进行密码子优化,人工合成BDNF的全基因序列,经回收、纯化、酶切后连接到pGEX原核表达载体中,将重组质粒pGEX-BDNF转化大肠杆菌BL21细胞中,筛选阳性克隆,经IPTG诱导表达后,利用ELISA方法鉴定其表达的活性。结果:PCR鉴定及测序显示BDNF序列完全正确,BDNF基因的克隆和表达载体构建成功,IPTG诱导表达目的蛋白经ELISA检测,其表达的目的蛋白具有一定的活性。结论:经密码子优化后经人工合成得到BDNF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pGEX-BDNF重组表达载体,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
何玉梅邢影常春娣侯玲玲
关键词:大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密码子优化表达载体构建ELISA检测
高分辨磁共振成像在缺血性脑卒中临床应用中的价值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双侧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管壁特点及动脉硬化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起病72 h确诊为MCA供血区梗死患者,行头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检查。分别测量及计算入组患者双侧MCA的最窄层面及参考层面的血管面积(VA)、管腔面积(LA)、管壁面积(W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狭窄率、重塑指数等参数及评估斑块分布、斑块内出血等特征。结果比较入组患者卒中侧及卒中对侧MCA,最窄层面VA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最窄层面LA卒中侧小于卒中对侧(P<0.05);而最窄层面WA、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及狭窄率卒中侧大于卒中对侧(P<0.05)。两侧MAC重塑方式比例不同(χ~2=14.166,P<0.05),且卒中正性重塑比例大于卒中对侧。MCA分布于下壁和腹侧壁斑块明显多于上壁或背侧壁;卒中侧分布于上壁和背侧壁斑块多于卒中对侧(χ~2=8.929,P<0.05)。两侧MCA发生斑块内出血的比例不同(χ~2=10.637,P<0.05),卒中侧要高于卒中对侧。结论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负荷、血管正性重塑、斑块分布及斑块内出血与缺血性脑卒密切相关。HRMRI能够更加准确评估动脉硬化血管状态,预测缺血性脑卒中发生风险。
张飞翔方乐李松涛邢影徐磊朱丽君
关键词:大脑中动脉脑卒中动脉粥样硬化
缺血性脑血管病轻度认知障碍MoCA与MMSE评估的比较及分析被引量:23
2010年
目的:通过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比较,来评价MoCA的临床价值,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神经心理学特点。方法:缺血性脑血管病伴有认知功能减退主述的患者(如脑供血不足、TIA、脑梗死,病例组)67例,及同期社区中无认知功能减退主述的个体(对照组)35例,均行MMSE初筛排除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进一步行MoCA检测,记录各项认知领域的得分。结果:MoCA与MMSE得分显著相关(r=0.845,P<0.01),且MoCA的检出率(74.5%)大于MMSE的检出率(33.3%,P<0.001),MoCA检出存在认知障碍的个体中无MMSE评估为正常者,而在MMSE检测正常者中有61.7%的个体在MoCA检测认为存在认知障碍(P<0.001)。对照组中高血压组、高血糖组MMSE及MoCA总分分别低于血压正常组及血糖正常组(P<0.05)。在病例组中复发组MMSE及MoCA总分低于初发组(P<0.05);具有多个病灶组MMSE及MoCA平均总分低于无病灶组及单一病灶组(P<0.05),且单一病灶组低于无病灶组(P<0.05)。病例组各认知领域评分均低于认知正常者,以空间执行功能、语言能力、记忆力、抽象思维为著(P<0.05),在空间执行功能特别是交替连线测验及延迟回忆两方面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MoCA检出范围较MMSE广泛,敏感性高;高血压、高血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反复发生及颅内缺血性病灶数量与认知功能有关;缺血性脑血管病后发生认知障碍以空间执行功能(特别是交替连线测验)、语言能力、记忆力、抽象思维等认知领域受累明显。
崔杨韩雪梅邢影徐忠信杨宏
关键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轻度认知障碍神经心理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