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子厚 作品数:46 被引量:220 H指数:7 供职机构: 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现代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理学 生物学 电子电信 一般工业技术 更多>>
生物无机固态化学 被引量:18 1994年 讨论了在生物体系中生物矿化作用所包含的主要的固态原理.阐述了矿化中三个主要的生物控制因素:结构、空间和化学控制.基于这些原理之上的生物模拟方法将会在无机纳米相的控制合成,大量固体的晶体工程以及有组织的复合和陶瓷材料的装配中导致新战略的发展. 邰子厚关键词:生物学 生物矿化 有机超薄膜诱导下的晶体生长 被引量:8 1995年 在有机超薄膜的存在下,由于界面具有局域化学控制,空间定位与约束,分子间互补等作用,影响了水溶液晶体生长的机制,使晶体生长有确定的取向,改变了晶体的形态甚至结构、性质。这对于进一步模拟生物体系中的矿化过程,制备新型无机功能材料以及晶体工程的发展都具有深远意义。 唐睿康 邰子厚关键词:晶体生长 分子识别 TPP-AQ的光诱导电子转移 被引量:2 1995年 首次合成了肽键桥连的四苯卟啉-蒽醌(TPP-AQ)化合物,以此作为研究光合成电子传递的模型化合物,用时间相关单光子荧光技术研究了该化合物在不同溶剂中分子内的电子转移。 邰子厚 孙兴中 彭程航 王丽华关键词:蒽醌 光诱导 电子传递 酸度对2-十八胺基甲酰基-8-羟基喹啉成膜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996年 The characteristic of monolayer of 2 - octadecylcarbamoyl- 8- hydroxyquinoline(HL ) on subphases with differentp H valu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HL can form stable monolayerson neutral and alkaline subphases,while on acidic subphases,the monolayers are unstable and tend to expand,and the condensed zone wasdecreased with the decreasing of p H values. The association- dissociation balance of 8- hydroxyquinoline head group in the air/ water interface was also discussed. 欧阳健明 邰子厚 唐雯霞关键词:羟基喹啉 单分子膜 酸度 有序分子膜 被引量:4 1997年 本文结合作者的研究工作,详细综述了两亲分子的相变、聚集性质及有序分子膜的形成与应用。 邰子厚 梁映秋关键词:有序分子膜 自组织 两亲分子 槲皮素修饰的双层脂膜的伏安研究 1990年 槲皮素修饰的从层脂膜作为研究抗病毒药物的一种模型体系,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了槲皮素在脂膜界面上的氧化还原性质和配位性质。在电位扫描过程中,微量铜离子能催化槲皮素的氧化,当双层脂膜的两侧存在着合适的氧化还原偶时,就会产生跨膜的电子传递。 邰子厚 章敏关键词:槲皮素 硫酸软骨素A的解离常数及其金属配合物稳定常数的测定 1985年 硫酸软骨素A(ChSA)是葡萄糖醛酸和半乳糖胺通过β-1,3糖苷键所形成的二糖为基本单位的大分子酸性粘多糖。它广泛存在于人及脊椎动物血管及其它脏器结缔组织之中,有关它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医药等领域中的用途,文献亦有报导。 邰子厚 吴铁军 袁玉荪关键词:酸性粘多糖 半乳糖胺 葡萄糖醛酸 结缔组织 解离常数 酰基二茂铁在液相中的电子传递性质 被引量:2 1996年 酰基二茂铁在液相中的电子传递性质蒋朝阳邰子厚*季斌(南京大学配位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南京210093)关键词:酰基二茂铁三相氧化还原体系电子传递二茂铁及其衍生物在生物模拟和光电材料中有着极高的应用价值[1-4]。本文合成了一系列的酰基二茂铁FcX(X... 蒋朝阳 邰子厚 季斌关键词:酰基二茂铁 电子传递 液相 N,N’-双[(1-苯基-3-甲基-5-氧-4-吡唑啉基)亚苄基]乙二亚胺萃取钯的机理及钯-铂体系中钯的选择性萃取 被引量:2 1995年 本文首次报道了标题试剂H2A对钯的萃取行为,确定了萃取物的组成,讨论了萃取机理,算出了萃取平衡常数.通过化学分析、红外及拉曼光谱、紫外光谱,研究得出了萃合物的结构,并且实现了H2A从钯-铂混合溶液中选择性萃取钯. 欧阳建明 童珏 邰子厚 唐雯霞关键词:钯 席夫碱 溶剂萃取 神经递质在聚吡咯膜中的掺入和释放 被引量:1 1991年 用循环伏安法比较了五种神经递质在聚吡咯膜内的掺入和释放过程,它们与聚吡咯膜结合的程度呈以下序列:天冬氨酸>5—羟色胺>谷氨酸>γ—氨基丁酸>甘氨酸。并用了一个电脉冲(1ms)制激含有天冬氨酸的聚吡咯膜,模拟了突触前膜对神经递质的释放过程,实现了在非生命体系中借助于信息分子的化学通讯。 邰子厚 程恒 袁仁宽 袁宏 朱德煦关键词:神经递质 聚吡咯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