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颖涛

作品数:37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西北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文学
  • 5篇哲学宗教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8篇小说
  • 7篇文学
  • 6篇文化
  • 4篇诗歌
  • 4篇唐代
  • 4篇题材
  • 4篇佛教
  • 3篇地府
  • 3篇叙事
  • 3篇叙事文
  • 3篇叙事文学
  • 3篇冥界
  • 3篇考述
  • 2篇心理
  • 2篇阴阳
  • 2篇杂记
  • 2篇中国文学
  • 2篇唐小说
  • 2篇题材小说
  • 2篇情节

机构

  • 16篇中国社会科学...
  • 11篇西北大学
  • 6篇哈尔滨学院
  • 4篇南开大学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作者

  • 35篇邵颖涛
  • 5篇岳立松

传媒

  • 3篇山西师大学报...
  • 2篇明清小说研究
  • 2篇天中学刊
  • 2篇贵州师范大学...
  • 2篇聊城大学学报...
  • 1篇哈尔滨学院学...
  • 1篇广播电视大学...
  • 1篇中国典籍与文...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湖北社会科学
  • 1篇图书馆杂志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船山学刊
  • 1篇学术论坛
  • 1篇宝鸡文理学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大连民族学院...
  • 1篇沈阳大学学报...
  • 1篇河西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13篇2011
  • 6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 1篇2004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回鹘文《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回鹘文《荀居士抄〈金刚经〉灵验记》源自汉文灵验故事,梳理这一故事的源流演变有助于考察应验故事流变历程。写经灵异故事之演变体现了民间写经、《金刚经》信仰等风气的盛行,折射了佛教普及化与世俗化的时代特征。回鹘译文反映了回汉民族以佛教文化为媒介的交流现象,记录了回鹘接受大乘经典的真实情况,对研究回鹘佛教信仰具有重要价值。
邵颖涛
关键词:回鹘文故事源流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考述被引量:1
2014年
《金刚般若经集验记》是一部中土失传的盛唐小说集,成书后遂流传日本,在日本存有宝永二年写本、石山寺本、黑板胜美氏藏本等版本,又为日僧升堂和南传抄刻印,终为《卍续藏经》所收。此书具有重要的史学价值、文献价值与辨伪功绩,辑录唐失传志怪集《金刚般若经灵验记》十五则、《冥报拾遗》十则,保存珍贵的小说文献材料。
邵颖涛
中国文学中地府判官形象演变与文化蕴涵被引量:1
2011年
研究了地府判官形象的演变,认为它发轫于唐,盛于唐后,随时代递变呈现出文学的演绎特征。唐代文学家模仿人间官职将判官形象移入冥界官制之中,赋予判官佛教化与中土化的双重文化特征,为文学绘就了特殊的人物图谱。随着冥界观念的成熟与世俗信仰的普及,判官形象渗入多种文学体裁中,日益丰富多彩。后代文学中的判官走向神坛,寄托了士庶的人生期望与运势憧憬,体现出神谱化的文学特征。
邵颖涛
关键词:判官文学形象
《庄子》内篇与外杂篇“阴阳”观念比较
2010年
《庄子》内篇与外杂篇的阴阳观念具有明显的差异,其外在特征与内涵所指皆有分别。内篇阴阳观念与医家意旨相似,把阴阳由自然天象引向人体并藉此阐释疾患,强调维系阴阳乖戾而达致自然"至境";外杂篇的阴阳意旨渐趋繁富,更多表现为一种阴阳和谐现象,其旨向重归宇宙自然,并由此建构了一套宇宙构成的体系。探讨此中差异,有助于勾勒庄学"阴阳"思维的发展模式,窥探《庄子》文本内涵。
邵颖涛
关键词:阴阳和谐
王昌龄禅诗中的美学境界被引量:4
2004年
王昌龄在其交往活动及游历仕途中深受友人影响,频繁出入僧庙古寺、参拜当时高僧,流露了对佛教教义、高僧大德的景慕之情,并在禅宗思想的影响下创作了不少富有禅学思维的诗歌。他的禅诗具有一定审美价值,有的甚至可与其边塞诗、闺怨诗竞艳媲美,体现了涅槃寂静的空寂美和能所俱泯的自然美。
邵颖涛
关键词:禅诗境界
从宋前《艺文志》觇见“易”学变迁
2010年
文章从宋前《艺文志》中勾勒易类典籍的演变轨迹,借此觇视易学理念的变迁。《易》类书籍的变迁体现于经部序位、典籍数量、研究领域诸方面:《易》经在汉代地位的转变既肇始于汉代学术思想,也取决于《易》经本身特征;《易》书数量与群经之首的地位并不相符,书目数量的变化与学术背景、研究状况密切相关;各时代目录书所载书籍,反映了当时的学术思潮,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邵颖涛
关键词:目录书
论高适的佛教意趣
2011年
高适交往僧侣、皈依密宗,曾接触到一些佛教义理,其诗歌中常引用佛教词语,一些诗作中还流露出淡忘世事、追求清净的心理。高适创作十余首登临佛塔寺阁之诗,诗人常在高阁巍塔上感叹造物高远,并联系佛教义理生发感悟。高适对佛教义理理解始终肤浅,诗中描述的澹然空寂之心灵境界,反映诗人于仕宦困境中矛盾犹疑的心态。
邵颖涛岳立松
关键词:高适密宗登临诗
古代巡游地狱小说的心理体验与文化内涵
2011年
古代巡游地狱小说往往以巡游者的口吻追述其巡游经历,讲述主人公假死之后游历地狱及目睹地狱惩罚罪人等场景,丰富了文学书写题材、拓宽了文学想象视域。此类小说描写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历程,包括在地狱的心理感触、肉体受刑所引发的心理反差,返回人间之后的宗教体验、信仰心理,潜隐小说家的宗教心理或民间信仰。巡游地狱小说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巡游地狱场景对小说情节设置及宗教信仰灌输皆具影响,有助于考察民间信仰、宗教心理。
邵颖涛
关键词:心理感受心理体验宗教体验
佛教文化对唐代叙事文学空间建构与情节塑造的影响
2020年
论述了佛教文化对唐代叙事文学空间建构与情节塑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层面:故事的反复传抄赋予了小说新的生命力;僧侣叙事创作与改编开创了佛教文学的新风气;佛教的空间观念流入作品,并促进唐代空间书写日趋成熟与普及;佛教伦理、济度、救赎观念渗入小说的情节与结构,形成固定的书写模式。此外,佛教的习俗风尚、寺庙景观、艺术作品皆对唐代叙事文学的内容、场景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
邵颖涛
关键词:佛教文化
论唐小说集的成书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唐代小说集的成书主要有记录坊间传闻、传抄改写他作、作者自撰作品三种类型,与小说情节模式、小说体例、小说题材密切相关。源自坊间传闻或亲友转述的唐小说常在结尾备述故事缘由,所记讲述者身份、官职对研究唐代文化与历史颇有裨益。书写宗教灵异题材的小说常被传抄改写,以《报应记》为例可考察唐代佛教经典灵异故事之传播、唐小说流变脉络、传抄所据文献校勘之功等方面。唐代小说集中作者自创作品则充分展示文学想象,具有持久的文学魅力。
邵颖涛
关键词:唐小说成书情节模式小说题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