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邹巧燕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广东培正学院经济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文学

主题

  • 2篇诗歌
  • 2篇石刻
  • 2篇桂林石刻
  • 1篇任职
  • 1篇审美
  • 1篇审美特征
  • 1篇诗歌研究
  • 1篇诗选
  • 1篇宋诗
  • 1篇清代
  • 1篇黛玉
  • 1篇景点
  • 1篇红楼
  • 1篇《宋诗选注》
  • 1篇悲剧
  • 1篇悲剧性

机构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广东培正学院

作者

  • 5篇邹巧燕

传媒

  • 3篇桂林师范高等...
  • 1篇边疆经济与文...

年份

  • 2篇2013
  • 2篇2011
  • 1篇2009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桂林石刻诗歌研究
桂林石刻诗歌是桂林石刻、桂林山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唐代开始,便得以持续发展,明清时达到鼎盛。明清石刻诗歌的繁荣已成为桂林文化发展的一个标志。石刻诗歌既记录了诗歌作者或失意、痛苦、愤慨,或风流洒脱、任情自得、忘情山水的...
邹巧燕
文献传递
桂林石刻诗歌在景点中的审美特征被引量:1
2011年
从唐代开始,石刻诗歌便出现在桂林的摩崖、岩洞中,成为桂林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不断的发展,石刻诗歌对桂林景点的审美已形成相对稳定、较为一致的评价,其在景点中的审美特征日渐突出。独秀峰"高耸擎天、拔地而起、一枝独秀"的形象,叠彩山"层峦叠锦彩、边陲辋川图"的特点,虞山"帝德泽边、百代犹思"的人文意义都是石刻诗歌集中呈现的特征。
邹巧燕
初论桂林石刻诗歌作者
2013年
桂林石刻诗歌的作者可分为五类:为官之人、文人墨客、佛道中人、桂林人、无名者。就创作量而言,以前三种为要;就为官之人而言,以到桂任职者为主。来桂任职诸官员中,又有到桂上任与贬谪至此之别。因人生经历不同,对于桂林这方山水,所选取的角度,所表达的情感也各不相同,但他们都用赋诗刻诗这种方式传唱了桂林山水,丰富了桂林石刻诗歌的内容。山水浸润了他们,他们也成就了山水。
邹巧燕
关键词:桂林石刻
论清代“红楼戏”中黛玉之死的悲剧性
2013年
在敷演黛玉之死的戏曲中,无不充斥着悲凉的况味。她双亲早逝,寄人篱下,心无所依,魂难归里。黛玉的结局是悲剧性的,但又不尽然一悲到底。黛玉之死不同凡人之死,而是升仙去了。这是融合了道教文化的结果。既符合戏曲演出的需求,又多了一点宗教式的关怀。"红楼戏"既在一定程度上忠实于小说,又融合于传统文化,并结合自身特点来改编。
邹巧燕
关键词:悲剧性
《宋诗选注》注诗方法初探
2009年
钱钟书在《宋诗选注.序》中为注本选诗定下了"六不选"的标准,却没有给注诗制定一个理论框架。但对其《宋诗选注》注诗的方法进行探究,可总结出四种方法,即类比归纳;情理兼融;打通中西文化;留白。
邹巧燕
关键词:《宋诗选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