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秋红
- 作品数:14 被引量:514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Shannon-Wiener指数的中国森林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方法被引量:123
- 2008年
- 针对森林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评估尚缺乏逻辑推理方法的现状,提出了更为客观合理的Shannon-Wiener指数评估法。此方法通过森林生态系统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林分面积,计算其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基于此方法,利用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来自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网络(CFERN)所属生态站的数万个观测数据,对中国森林物种多样性保育价值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黑龙江和云南两省生物物种保育总价值在全国名列前茅,海南省尽管单价最高,但森林面积较小,其总价值较低。广大西北以及华北地区森林平均单位面积价值和总价值普遍较低。将全国39种林分类型归为如下几类:单价高总量少型、单价高总量大型、单价低总量少型、单价低总量大型和中间类型,针对不同的类群采取不同的保护政策,有利于推动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与目前流行的支付意愿法(WTP)相比,Shannon-Wiener指数评估法的优越性在于:以生态系统的自然属性为基础,每个指标都具有明确的意义,评价结果更接近理论认识,且结果之间可比性强。
- 王兵郑秋红郭浩
- 关键词:SHANNON-WIENER指数
- 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地灌丛化与土壤异质性关系研究进展被引量:106
- 2001年
- 回顾了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地灌丛化的成因和机理、灌丛化导致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空间异质性及其对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影响 ,以及土壤异质性与土地退化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周期性气候干旱和过度放牧是天然草地灌丛化的主要原因 ,伴随灌木入侵而出现的草地土壤水分和养分的空间异质性 ,是造成生态系统水分和养分流失 ,以及土壤加速侵蚀的原因之一。因此 ,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地的灌丛化应得到一定的控制 ,使群落中灌丛保持适宜的密度 。
- 张宏史培军郑秋红
- 关键词:灌丛化土壤异质性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地
- 怀来盆地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动态被引量:21
- 2006年
- 研究了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养分的变化规律。采取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确定了代表弃耕地初期阶段、草地阶段和灌丛地阶段的3种样地,通过分层取样测定了土壤有机质、全量养分和速效养分含量。结果表明,全量养分对生态系统恢复的响应与其相应的速效养分明显不同。随着弃耕地的恢复,土壤有机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P循环和K循环由物质控制向生物控制转换,但速效P在恢复初期增加缓慢。速效N由于耕种期施肥的影响表现出先降低而后增加的特点。全量养分中,只有全N在弃耕地自然恢复中有增加的趋势。灌丛可以在更深的层次上影响土壤养分。植被的恢复与土壤肥力的提高密切相关,这种作用随着植被的恢复而不断增强。
- 郑秋红张宏贾海坤刘颖慧伍永秋全占军
- 关键词:自然恢复土壤养分动态
- 毛乌素沙地南缘沙丘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27
- 2007年
- 在2003年4-10月,通过对毛乌索沙地南缘沙丘0-100cm沙层水分含量的定点观测,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水分含量为秋季〉春季〉夏季,春、秋季节为沙丘水分的积累期,夏季为水分亏缺期;沙丘水分垂直变化小,近地表水分含量低,普遍存在一层干沙层,厚度约为10~20cm。沙丘各部位水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丘间〉背风坡〉迎风坡〉丘顶,夏季由于地表出现干沙层,故迎风坡水分高于背风坡。
- 王志王蕾刘连友哈斯彭如燕刘天科郑秋红庄艳美
- 关键词:沙丘水分动态
- 怀来盆地丘陵区退耕还草过程中植被和土壤养分的变化
- 对丘陵山区的轮荒地有计划的退耕还林还牧还草是怀来县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控制起沙扬尘所采取的一项基本措施.该文选择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恢复过程中的三个阶段:撂荒地,草地和灌丛地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三个阶段生态系统...
- 郑秋红
- 关键词:土壤养分生态系统植被特征退耕还草
- 东北漫岗黑土区切沟侵蚀发育特征被引量:50
- 2007年
- 随着人们对土壤侵蚀空间尺度认识的加深,发育在更大空间尺度上的切沟愈来愈受到重视。切沟是土壤侵蚀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的土壤侵蚀模型尚未包括切沟侵蚀部分。本研究利用高精度差分GPS,在对东北典型漫岗黑土区切沟监测的基础上,借助GIS平台生成DEM,通过DEM的叠加分析,探讨了沟内蚀积变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东北切沟侵蚀的概念模型,认为冬春季冻融侵蚀产生沟内堆积—雨季径流产生侵蚀的过程可能是该区切沟发育的一种重要模式。
- 胡刚伍永秋刘宝元郑秋红张永光刘洪鹄
- 关键词:DEMGPS
- 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自然恢复中植物群落特征的变化被引量:3
- 2005年
- 在对怀来盆地退耕还草过程中的3个阶段———撂荒地、草地和灌丛地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的基础上,初步给出了其生态系统自然恢复中植物群落组分、群落外貌和结构、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群落生物量等的变化规律,分析了草地阶段在生态系统恢复中的特殊地位,进一步阐述了灌丛在该区生态系统中对草本植物具有改善其生存环境却又使其处于竞争劣势的双重作用.
- 郑秋红伍永秋张宏全占军
- 关键词:弃耕地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特征
- 东北漫岗黑土区浅沟侵蚀发育特征被引量:26
- 2009年
- 东北黑土区是中国重要商品粮基地之一,沟道恶性扩张,已成为导致该区土地退化主要原因之一。利用全球定位系统和传统方法测量浅沟形态参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计算流域尺度的沟蚀现状,分析东北黑土区浅沟侵蚀发育特征,并对比分析其与黄土高原浅沟侵蚀发生的地貌因子之间的异同。研究表明,研究区浅沟分布密度0.56—0.93km/km^2,年侵蚀模数达到118~199m^3/km^2,浅沟破坏面积占流域面积比例达0.11%~0.19%,浅沟沟壑密度已经达到中度和强度侵蚀,处于快速发展时期;研究区浅沟的临界汇水面积大于黄土高原,分布的临界坡度小于黄土高原,这主要由黑土区坡长坡缓的特点决定。
- 胡刚伍永秋刘宝元郑秋红张永光魏欣
- 关键词:东北黑土区
- 冰封期河流中污染物损耗估算模型被引量:10
- 2006年
- 在讨论常规的沉淀、生物降解模型在冰封期应用的基础上,进一步给出了冰冻作用损耗模型.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在冰封期,河流中化学需氧量(COD)的损耗方式以沉淀和冰冻作用为主,而生物降解作用则相对较弱.
- 郑秋红伍永秋张永光
- 关键词:冰封期生物降解
- 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动态
- 2008年
-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方法,确定怀来盆地丘陵区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的3个阶段:弃耕地阶段、草本群落阶段和灌丛群落阶段。基于此,研究弃耕地自然恢复过程中植物群落地下生物量动态。结果表明:随着弃耕地的恢复,植物群落活根、死根和地下生物量都显著增加,各恢复阶段之间的差异,重点在0—20cm范围内,各群落深层次根系以活根为主;多年生植物,尤其是灌木的入侵,使植物群落根系总体上明显向纵深方向发展;不同恢复阶段地下生物量的季节累积规律也不同,经过一个生长季,弃耕地和草本群落的地下生物量均有显著增加,而灌丛群落的变化不显著;弃耕地地下生物量特征主要由浅根系的猪毛菜(Salsola collina)决定,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的贡献也不容忽略,草本群落地下生物量则转变为以多年生的禾草和杂类草根系为主,灌丛群落地下生物量分布特征与累积规律反映了其优势灌木种河蒴荛花(Wikstroemia chamaedaphre)的根系特征;除了弃耕地活根外,各群落活根、死根和地下生物量在土壤中的垂直分布呈T字型,递减规律可用指数或幂函数表示,根系聚集在土壤表层,容易造成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竞争。
- 郑秋红王兵郭浩张宏
- 关键词:自然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