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眼内
  • 1篇眼内异物
  • 1篇眼球内异物
  • 1篇眼外伤
  • 1篇折叠
  • 1篇折叠人工晶体
  • 1篇植入
  • 1篇散光
  • 1篇手术
  • 1篇手术治疗
  • 1篇内障
  • 1篇切割术
  • 1篇切口
  • 1篇球内异物
  • 1篇人工晶体
  • 1篇人工晶状体
  • 1篇人工晶状体植...
  • 1篇微切口
  • 1篇吸除
  • 1篇吸除术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佛山市第一人...
  • 1篇莱芜市人民医...

作者

  • 2篇李山祥
  • 2篇赵刚平
  • 2篇郑霄
  • 1篇胡丹
  • 1篇朱敏
  • 1篇车敬斌
  • 1篇虞林丽
  • 1篇余建洪
  • 1篇张弛

传媒

  • 1篇国际眼科杂志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眼球内异物手术治疗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手术摘出眼球内异物的各种手术方式以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眼球内异物摘出的各种手术方式以及治疗结果。结果:内路法和外路法均能成功摘出异物,无并发症,二者手术效果相当。同时伴有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者,行玻璃体切割联合异物摘除,术后视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眼内异物摘出以不进一步损伤眼组织为原则,必须综合分析异物的大小、位置及并发症,以选择手术路径。
李山祥郑霄赵刚平朱敏
关键词:眼外伤眼内异物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微切口同轴超声乳化联合MI60型人工晶状体植入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通过1.8 mm与3.0 mm同轴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植入人工晶状体的术后裸眼视力、角膜散光,角膜内皮计数的统计分析,探讨白内障微切口(1.8 mm)同轴超声乳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60眼)按性别、年龄、视力、白内障的成熟程度配对,每对中随机抽取1例分入A组,另一例分入B两组。A组行透明角膜3.0 mm传统切口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普通折叠型人工晶体植入术,B组行透明角膜1.8 mm微切口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联合博士伦超薄型人工晶体即MI60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的裸眼视力,角膜散光和角膜内皮细胞情况。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时B组裸眼视力均优于A组,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A、B两组角膜散光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B组角膜散光均小于A组(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A组与术前相比,散光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术前相比,差异已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后各阶段,B组角膜散光均小于A组(P<0.05)。在术后各阶段,A、B两组的角膜内皮计数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白内障同轴超声乳化透明角膜1.8 mm微切口与3.0 mm传统切口相比,尽管两者对角膜内皮细胞的损伤没有差异,但后者的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更快、更好,其手术源性角膜散光可以忽略不计。
赵刚平车敬斌余建洪李山祥虞林丽郑霄胡丹张弛
关键词: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散光微切口折叠人工晶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