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东
- 作品数:9 被引量:24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局资助项目深圳市福田区卫生系统公益性科研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ICAM-1蛋白的表达与大肠癌转移相关性的探讨
- 目的探讨ICAM-1在CRC中的表达与其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ICAM-1蛋白在大肠正常黏膜、腺瘤和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ICAM-1...
- 徐胜美马红梅郭东
- 关键词:CRCICAM-1免疫组化
- 文献传递
- 未松解包茎内板触觉小体的观察
- 2007年
-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未松解包茎内板触觉小体的分布规律。方法收集不同年龄粘连性包茎标本59例,用免疫组化方法观测每例包皮内板皱褶区、粘连区中触觉小体密度,并对各组间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9岁前触觉小体密度在粘连区与皱褶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岁后粘连区中触觉小体明显下降,而皱褶区仍具有较高水平。结论性成熟前后未松解包茎内板触觉小体分布特征明显不同。粘连区触觉小体在性成熟后消失表明该区域触觉小体可能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
- 郭东徐胜美姜海洋谭明波栾华
- 关键词:包皮内板触觉小体
- 不同年龄包茎和包皮过长患者包皮组织中触觉小体的观察被引量:8
- 2006年
- 目的观察不同年龄包皮组织中触觉小体的变化规律。方法收集3~59岁包茎及包皮过长组织标本204例。免疫组化方法对标本中触觉小体进行染色,观察每例标本中触觉小体密度。应用卡方检验和线性回归方法分别对包茎和包皮过长触觉小体密度差异以及与年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包皮过长组织中触觉小体密度婴幼儿期以后渐增加,15岁达到最高,20岁前包茎和包皮过长组织中触觉小体密度无明显差异,其后,包皮过长组织呈下降趋势。包皮过长组织中触觉小体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r=-0.236,P=0.009),包茎组织中触觉小体密度与年龄间虽呈正相关关系,但无统计学意义(r=0.193,P=0.084)。结论包皮过长组织中触觉小体密度与外生殖器发育成熟同步,并与成年男性性功能状态一致。成年包茎组织中触觉小体持续较高水平可能是一种生理性代偿。
- 姜海洋郭东谭明波徐胜美王固新
- 关键词:包皮过长包茎触觉小体
- 结蛋白在不同形态包皮中的表达被引量:3
- 2005年
- 目的 探讨结蛋白 (Desmin)在不同形态包皮组织的表达规律。方法 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 8例阴茎头全露型包皮、2 1例包茎和 2 5例包皮过长者的包皮标本的结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阴茎头全露型包皮组包皮的表皮细胞结蛋白的表达明显强于包茎组和包皮过长组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0 ,P =0 .0 0 4 ) ,而包茎组和包皮过长组包皮标本中平滑肌层明显较阴茎头全露型包皮组发达 ,也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9,P =0 .0 0 2 )。包茎组和包皮过长组之间表皮细胞中的结蛋白表达和平滑肌层的发达程度无明显差异。结论 阴茎头全露型包皮的发生可能与结蛋白强表达有关。包皮中平滑肌可能是一种功能性组织 ,并且包茎的发生可能与结蛋白无关。
- 姜海洋徐胜美谭明波张黎郭东王固新
- 关键词:结蛋白免疫组化染色
- 人类miR-22靶基因生物信息学预测及功能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预测人类miR-22(hsa-miR-22)的靶基因并分析其功能,为深入研究hsa-miR-22的生物学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利用Pub Med检索miR-22相关文章,明确其部分已知功能及已证实的靶基因,通过miRBase获得miR-22序列和基因组特征。应用miRWalk综合数据库中4种工具对hsa-miR-22靶基因进行预测并取交集,对预测的靶基因集合结合已证实的靶基因进行功能富集分析(GO分析)以及KEGG生物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miR-22序列在多物种间具有一定的保守性。通过Pub Med检索获得已证实靶基因20个,miRWalk综合数据库预测的靶基因集合共194个。GO分析结果显示hsa-miR-22靶基因功能主要富集于转录调控、蛋白修饰、生物合成和形态发生等过程(P<0.01);KEGG生物通路主要富集于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黏着斑、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Erb B信号通路、m TOR信号通路以及前列腺癌、子宫内膜癌、急性髓系白血病、胶质瘤和黑色素瘤疾病信号通路(P<0.05)。结论 hsa-miR-22的靶基因集合富集于多个生物学过程及疾病信号通路,与多种肿瘤密切相关。
- 刘曙光韩京军马红梅王新根李静郭东周有俭徐胜美
- 关键词:微小RNA靶基因生物信息学
- 性成熟前后包皮组织中触觉小体的观察被引量:4
- 2005年
- 目的探讨男性性成熟前后包皮组织中触觉小体发育规律。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对95例3-30岁的包皮标本中触觉小体的差异进行研究,观察和统计每个标本中触觉小体的密度,用卡方检验对各年龄组之间触觉小体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男性15岁前包皮中触觉小体密度达到最高,其后开始下降。各年龄组包皮中触觉小体的密度具有统计学意义(x2=38.184,P=0.000)。结论15岁前男性包皮中触觉小体的发育与性成熟过程明显同步。其后,触觉小体密度逐渐减少,说明该小体在男子性成熟早期可能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
- 姜海洋谭明波张黎徐胜美栾华郭东
- 关键词:触觉小体包皮组织性成熟免疫组化染色发育规律卡方检验
- 包皮表皮细胞中肌动蛋白表达规律研究
- 2005年
-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包皮组织中aActin的表达规律。方法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对98例3~25岁男性包皮组织中Actin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15岁前男子包皮表皮细胞中aActin的表达水平较高并保持恒定,包茎和单纯包皮过长的aActin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15岁后单纯包皮过长的表皮细胞中的aActin表达明显下降,也较同年龄组的包茎明显降低。结论性成熟前男子中包皮表皮细胞中aActin的表达水平较高,可能是一种参与男子外生殖器发育成熟的重要因素。
- 郭东姜海洋谭明波徐胜美张黎王固新
- 关键词:肌动蛋白包皮
- 包皮过长和包茎组织中触觉小体观察被引量:6
- 2005年
- 目的 观察包茎和包皮过长组织中触觉小体差异情况。方法 收集21~25岁年龄组包皮标本44例。按包皮解剖形态分为:①包茎组21例;②包皮过长组23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两组包皮标本中的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和统计两组包皮标本中触觉小体总数以及视野的总数。并用卡方检验对两组间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标本中,分别有8个(8/21包茎组)和10个(10/23包皮过长组)标本中未发现触觉小体。其差异无显著性(P=0.717)。包茎组和包皮过长组中触觉小体的密度分别为33.1%和21.1%,差异具显著性(P=0.022)。结论 包茎中触觉小体密度较包皮过长明显升高可能是一种生理性代偿机制,而两种包皮组织中触觉小体的消失可能遵循同一规律。
- 姜海洋王固新郭东谭明波徐胜美
- 关键词:包皮过长包茎触觉小体
- 全露型包皮中触觉小体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全露型包皮内板组织中触觉小体分布规律。方法收集全露型包皮标本9例,用免疫组化方法对其内板组织中的皱褶区与光整区触觉小体进行染色,在放大100倍的视野下观察和统计两处组织中触觉小体总数以及视野的总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全露型包皮皱褶区和光整区中触觉小体的密度分别为3.28%和13.33%,差异有显著性(P<0.05)。同年龄接近的一组包皮过长比较,全露型包皮皱褶区触觉小体密度明显降低,而光整区却明显增多(P<0.05)。结论全露型包皮的光整区触觉小体密度较皱褶区明显升高。全露型包皮内板中触觉小体分布规律较包皮过长具有明显的不同。
- 谭明波姜海洋王固新栾华徐胜美郭东
- 关键词:触觉小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