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荣同

作品数:40 被引量:15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2篇鼠疫
  • 10篇宿主
  • 10篇宿主动物
  • 9篇吸虫
  • 9篇虫病
  • 7篇感染率
  • 6篇鼠疫宿主
  • 6篇吸虫病
  • 5篇鼠类
  • 5篇华支睾吸虫
  • 4篇钉螺
  • 4篇血吸虫
  • 4篇血吸虫病
  • 4篇蚤类
  • 4篇流行病
  • 4篇流行病学
  • 4篇媒介
  • 4篇媒介监测
  • 4篇菌病
  • 4篇布鲁氏菌

机构

  • 40篇广州市疾病预...
  • 2篇广州市白云区...
  • 1篇广东省疾病预...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广州市番禺区...

作者

  • 40篇郭荣同
  • 33篇刘小宁
  • 28篇潘志明
  • 28篇任文锋
  • 28篇高雨藩
  • 12篇冯月菊
  • 9篇罗雷
  • 8篇李钏华
  • 8篇唐锡美
  • 6篇周端华
  • 6篇张豪
  • 5篇杨智聪
  • 4篇王鸣
  • 4篇许建雄
  • 3篇徐慧芳
  • 3篇高阳
  • 3篇胡玉山
  • 2篇邹晓忠
  • 2篇陈小霜
  • 2篇顾菁

传媒

  • 26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疾病监测
  • 2篇华南预防医学
  • 1篇中国地方病防...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预防医学情报...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中国媒介生物...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2006全国...
  • 1篇第三届全国中...
  • 1篇全国人畜共患...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13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5篇2003
4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广州地区鼠类及鼠体寄生蜱的调查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鼠类及鼠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构成,为蜱传疾病防治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夜笼法。收集鼠体表寄生蜱。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蜱类进行计数及鉴定。结果捕获的鼠类经形态学鉴定,确认分为2目2科4属8种;采获鼠体寄生蜱157只,计2属2种,为粒形硬蜱和板齿鼠血蜱。结论广州地区鼠体寄生蜱类种类较单一。发现罕见板齿鼠血蜱。
潘志明张豪王大虎李成玲任文锋刘小宁钟斐郭荣同
2001~2010年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种类的监测及评价
2012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制定鼠疫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夜笼法。在广州市12区、县级市设置监测点,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10年间共捕获鼠形动物8 891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8 285只,食虫目动物60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1.25%;在1 185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243只,捡获蚤811只。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平均鼠染蚤率为20.51%,总蚤指数为0.68;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潘志明杨智聪郭荣同任文锋高雨藩刘小宁
关键词:鼠疫宿主动物媒介
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2004年
目的 分析广州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特点 ,为有效制定SARS防制策略和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相结合的方法 ,对广州市SARS疫情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 广州市共报告SARS病例 12 74例 ,经初步订正后为 10 6 2例 ,死亡 4 3例 ,病死率 4 0 5 % ;有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与无明显接触史或传染性的病例比较 ,IgG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可溯源病例比例和IgG阳性率随疫情变化逐月下降 ,但在 3月中旬以前均在 5 0 %以上 ;病人接触者和动物接触者的IgG抗体阳性率 (分别为 10 36 %和 37 5 0 % )明显高于疑似病例和健康对照人群 (分别为 1 95 %和 0 92 % )。结论 广州SARS病例病死率低于全球病死率 ;可能存在临床上症状轻微的不典型病例 ,部分密切接触者可能有隐性感染。可溯源病例的比例和血清抗体阳性率的变动 ,可用于SARS疫情流行态势监测和预测。血清学结果提示 ,引起人类发病的SARS冠状病毒与动物间的冠状病毒在生物学特性上可能并不相同。
王鸣杜琳周端华秦鹏哲罗雷高阳刘于飞徐慧芳刘维斯胡文穗邱季春刘小宁狄飚李泽荣郭荣同俞守义
关键词: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
广州市鼠疫疫源地调查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疫源地宿主动物和媒介动物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夜笼法。对捕获鼠类及检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3 263只,总鼠密度为13.24%,其中褐家鼠占64.45%,黄胸鼠占14.31%。啮齿目动物3 050只,分1科3属8种;食虫目动物213只,为臭鼠句鼠青1科1属1种。检获蚤501匹,鼠染蚤率为14.19%,总蚤指数为0.65,其中黄胸鼠染蚤率为48.05%,蚤指数为1.79。鼠体表蚤经鉴定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60%。采集2 751份鼠血清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全部阴性。结论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广州鼠疫疫源地仍处静息状态,但黄胸鼠蚤指数较高,应引起重视。
潘志明周端华郭荣同高雨藩唐锡美罗雷任文锋李钏华
关键词:鼠疫疫源地鼠类蚤类
广州市2001-2005年血吸虫病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辖区内的增城、花都原血吸虫病区在阻断流行后的疫情动态。方法设假螺点进行查螺;水下诱螺;对7~14岁的低年龄组人群及外来流动人员进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监测;捕杀野鼠解剖,制作压片镜检。结果螺情监测未能查到钉螺,低年龄组人群检测1021人,结果为阴性,检查外来人员356人,阳性者17人(4.7%),阳性者经粪检复查没有发现血吸虫病人。结论广州市血吸虫防治成果是巩固的,但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货物流动大,而邻近几省血防形势仍较严重,而且随着人们生活的不断好转,外出旅游人员增多,接触疫区疫水机会亦不断增大,随时会威胁广州市。因而提示,阻断后的监测不但不能放松,而且要继续加大监测力度,特别是输入性外来人员的监测。
高雨藩任文锋郭荣同冯月菊刘小宁潘志明
关键词:血吸虫钉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广州市2006—2010年鼠疫宿主动物及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2012年
目的分析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方法于2006—2010年每年的3—10月在广州市的12个区按市区、郊区、郊县区域划分,每年选取不同的4个区县作为监测点,每监测点根据不同生态环境选取多个捕鼠点,采用夜笼法进行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 5年共收有效笼36 549笼次,捕获鼠形动物4 082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1.17%,鼠密度(捕获率)为10.40%(其中黄胸鼠鼠密度为1.40%),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3 800只,食虫目动物282只。啮齿目动物主要鼠种是褐家鼠73.24%(2 783只);在493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109只,平均鼠染蚤率为22.11%。染蚤鼠中检获蚤240匹。发现蚤类4种,主要蚤种为印鼠客蚤占97.92%;总蚤指数为0.47;检测鼠血清3 719份,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广州市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潘志明刘小宁任文锋郭荣同高雨藩杨智聪
关键词:鼠科
广州市2009-2010年鼠疫宿主及其媒介监测结果分析
2012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疫宿主动物及其媒介的种群构成及数量分布情况,为鼠疫防治工作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采用夜笼法捕鼠,对捕获鼠类及捡获蚤类进行鉴定,计算鼠密度;计算鼠带(染)蚤率和蚤指数;用鼠疫IHA法检测鼠疫F1抗体。结果捕获鼠形动物1308只,分属2目2科4属9种。其中啮齿目动物1212只,食虫目动物96只,总鼠密度(捕获率)为10.83%,鼠密度(捕获率)为10.03%;在143只鼠形动物中发现染蚤鼠46只,捡获蚤112匹,鼠体表蚤经鉴定均为印鼠客蚤;鼠染蚤率为32.17%,总蚤指数为0.78;黄胸鼠蚤指数为0.59;未查出鼠疫F1抗体。结论未发现鼠间鼠疫流行迹象;褐家鼠仍是广州市主要鼠种;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
潘志明许晓茵任文锋郭荣同高雨藩胡玉山刘小宁
关键词:鼠疫宿主动物媒介
广州市2004年弓形虫病血清学调查分析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了解和掌握近年广州市畜牧人员、动物接触者、孕妇弓形虫病血清学IgG抗体水平状况及流行特点,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本市各区、县级市的地理分布,选择不同职业的人群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弓形虫IgG抗体酶免检测试剂盒进行抗体检测。结果共检测2526人,阳性206人,阳性率8.16%。县级市及近郊区阳性率较市区高,分别为9.48%、7.91%和4.73%。职业中以农民及饲养、挤奶员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0.26%、10.24%,猫犬接触者和屠宰、肉类加工销售员次之,阳性率分别为9.97%、8.98%。男、女阳性率分别为8.03%和8.31%,阳性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主要分布在40~60岁的年龄组,阳性率11.54%~13.04%。结论弓形虫是人畜共患病,应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加强宣传,改变人们的不良习惯,提高个人防护意识,可降低人群弓形虫感染。
冯月菊刘小宁任文锋潘志明高雨藩郭荣同
关键词:弓形虫感染率
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调查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鼠类及其体表蚤类的种群构成及分布。方法笼夜法。在广州市12个区(县)中,每区(县)设多个捕鼠点,捕获鼠经鉴定后采集其体表蚤类,计算鼠带蚤率和蚤指数。结果共捕获鼠形动物2 987只,总密度为14.31%。啮齿目动物2 792只,分1科3属8种,其中褐家鼠占67.46%,黄胸鼠占14.30%;食虫目动物195只,为臭1科1属1种。捡获蚤501匹,鼠染蚤率为14.25%,总蚤指数为0.65。鼠体表蚤类经鉴定分3属3种,印鼠客蚤占98.60%。结论广州市主要鼠种是褐家鼠,主要蚤种是印鼠客蚤,未发现人间及鼠间鼠疫。
潘志明郭荣同高雨藩唐锡美周端华罗雷许建雄
关键词:鼠疫印鼠客蚤
广州市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后监测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辖区内花都、增城)阻断传播血吸虫病后的疫情监测动态。方法建立阻断血吸虫病后的监测系统,包括对钉螺、传染源、低年龄组人群及外来人员同时进行监测。结果1991~2000年共查螺3052亩,只查到杂螺,均未发现活钉螺。皮试低年龄组人群和外来人员4412人,阳性154人,平均阳性率为3.49%,阳性者均采用粪检尼龙袋集卵孵化法复查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病人。解剖野鼠1278只作直肠压片检查,均未发现血吸虫卵阳性鼠。结论广州市血吸虫病阻断传播后防治成果是巩固的,但随着近几年湖区几省血吸虫病呈上升趋势,且局部出现暴发流行,因此必须加强监测力度严防外来传染原及钉螺的传入。
高雨藩刘小宁冯月菊任文锋郭荣同潘志明
关键词:血吸虫钉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