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德
- 作品数:21 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北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更多>>
- 日本“重厚长大”产业的复苏及其引起的思索
- 1991年
- 以70年代的两次石油危机为契机,日本掀起了产业结构调整的浪潮。所谓“轻薄短小”的提法即该时期的产物。这种提法是相对大部分传统产业(或称作成熟产业)之特点——“重厚长大”——而言的。人们曾断言:“重厚长大”产业是夕阳产业,它将无可奈何地如夕阳西下;代之而起的将是以“轻薄短小”
- 金凤德
- 关键词:夕阳产业石油危机造船业钢铁工业高新技术产业
- 论日本经济走出鼎盛期的若干特征及其面临的历史性转折
- 1986年
- 日本经济是否已经走出了鼎盛期?看法不大统一。本文从英美等国在兴衰转换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若干特征来说明:日本不但是一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走出鼎盛期的经济大国,其今后发展道路的抉择,多源于此。 一、日本经济走出鼎盛期的若干特征 从一些国家经济兴衰的历史经验看,日本经济已经走出了鼎盛期。其表现如下: (一)日本的产业结构已呈“增长停滞型”
- 金凤德
- 关键词: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第三产业日本经济
- 论东北亚经济圈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下)
- 1990年
- 三、组建东北亚经济圈是东北亚诸国和地区长期利益所在,也为世界所容 (一)联合的和繁荣的东北亚,对世界和东北亚地区的稳定有利而无害 世界上出现一个联合而又繁荣的东北亚,对于世界和平不但不会构成威胁,反而会成为推进世界和平的一支积极力量。东北亚经济圈的建立将有利于世界政治军事格局朝从对抗走向对话的方向发展。战后日本和南朝鲜在政治和军事上始终是倾向一边倒——日美同盟和“韩”美同盟。今天,
- 金凤德
- 关键词:东北亚经济圈日美同盟世界政治对外经济关系经济大国
- 新时代中国的源技术再选择与重化工业布局——基于大国崛起的视角被引量:3
- 2008年
- 迄今为止的世界经济是中小型国家经济起飞和发展的时代。中国经济的崛起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了新的时代——大国经济崛起的时代,这必将对经济学、经济发展模式、世界经济格局、国际经济秩序等领域带来一系列的深刻变革。不难预料,自然资源条件的约束,将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发生基本的、长期的和经常性作用的因素。必须从需求和供给的诸多方面思考和设计中国的资源战略,但我们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源技术再选择"和"重化工业再布局",而且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新的源技术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推动产业技术体系彻底变革,二是解决人类发展不可持续的问题。另一个思路是把重化工业尽可能布局在沿海,并作大作强,是中国解决资源短缺进而走向经济大国所不可回避的选择。这一点,应该向日本学习。
- 金凤德安岗赵宁
- 南朝鲜经济发展模式简论被引量:6
- 1989年
- 有一种相当普遍的看法:南朝鲜经济发展模式即日本模式的翻版.笔者不敢苟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是其战前发展的继续与自然延伸。南朝鲜则不同,它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突发性。因此,严格地讲,战后日本发展模式当属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而南朝鲜则属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模式。二者纵有一些相似之处,但却具有许多不可忽视的区别,甚至可以认为,战后两国经历了两种基本不同的发展道路.
- 金凤德
- 关键词:经济发展
- 论中国创建“综合商社”的必要性
- 1995年
- 论中国创建“综合商社”的必要性东北财经大学经济研究所金凤德一、创建综合商社,是把中国经济导向国际化的需要中国经济走向国际化势在必行。问题在于怎么个走法。简言之,一靠国家政策,二靠企业的发展。在国家开放门户的大政方针确定之后,中国经济国际化的进程和效果...
- 金凤德
- 关键词:综合商社市场经济体制
- 论东北经济的结构性危机被引量:6
- 2000年
- 东北曾是新中国的工业基地和粮食基地。如今那些辉煌已成昔日黄花。东北经济正处在结构性危机之中 ,要迎接新曙光尚需时日 ,须用大手笔实现一系列的创新。最要紧的是认识东北的特殊区情 ,探索一条“中国先发地区”发展的新路。
- 金凤德
- 关键词:经济结构自然资源国有企业企业家
- 日本的集中开发与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
- 1985年
- 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密度极高的国家之一。虽然它的平均密度很高,但分布却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三湾一海”这一狭长地带。这是日本在高速增长时期集中开发战略的结果。(一)集中开发思想的提出以《国民收入倍增计划》为标志,战后日本国土开发的指导思想从“物质动员”性开发转向经济合理化开发。五十年代初日本政府在《国土综合开发法》指导下,先后选择了19个地区作为“
- 金凤德
- 关键词:日本政府国土综合开发经济密度日本经济
- 借鉴韩国经验 调整辽宁省国有企业改革思路
- 1999年
- 亚洲金融危机后,韩国公企改革成效突出,并出现了新的特点。如颁布新法、改革态度坚决、民营化力度大、“体内改革”成果显著等。这些经验对推进我国及辽宁省的国企改革具有重要的启示。为确保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须确立新的国有企业观,把国有企业的非国有化作为企业改革的方向,加速国有企业组织规模两级分化的进程。
- 金凤德
-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 战后日本特大城市工业发展速度及其经济特征问题初探
- 1985年
- 金风德同志在年初曾以《要我国特大城市的工农业发展速度走在全国的前列,是必要的和可能的吗?》为题,投书中共中央书记处研究室,文章结合日本国土开发的经验,对我国特大城市是否有必要提出工农业生产翻两番的问题,提出了不同看法。赵紫阳总理阅后曾作了重要批示:“我同意这种观点。但应指出特大城市在采取新的发展战略后,虽然工业增长速度可能低于全国,但作为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则不仅不会落后,很可能高于全国。因此,考核特大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应是国民生产总值与国民收入”。这次风德同志应本刊的要求,根据上述文章精神,写了这篇文章,其可贵之处在于探索外国经验不迷信有见地,难能之处则在于结合本国实际不盲从有创新。这也正是本刊历来积极鼓励并热切期望于惠稿诸方家者。“在现代日本经济的发展中,有许多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亟待我们去研究和探索,以供我国四化建设的借镜,……”(本刊《发刊词》)。贯彻“洋为中用”的方针,正是我刊办刊的一贯宗旨。“愿乞画家新意匠,只研朱墨作春山”。祝愿立意清新、深入探索现代日本经济发展诸问题,足资我国四化建设借鉴的大作,源源不断地惠寄我刊。为四化大业做贡献。为本利增光辉。
- 金凤德
- 关键词:工业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