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金戈

作品数:5 被引量:40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定位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活动性
  • 2篇青藏高原东部
  • 2篇波速
  • 2篇层析成像
  • 1篇地壳
  • 1篇地壳速度
  • 1篇地壳速度结构
  • 1篇地震结构
  • 1篇地震数据
  • 1篇地震数据处理
  • 1篇有效性
  • 1篇噪声
  • 1篇瑞利面波
  • 1篇台站
  • 1篇缺损

机构

  • 5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金戈
  • 3篇陈永顺
  • 2篇周仕勇
  • 2篇宁杰远
  • 2篇岳汉
  • 2篇冯永革
  • 2篇盖增喜
  • 2篇王彦宾
  • 2篇王海洋
  • 1篇唐有彩
  • 1篇裴顺平
  • 1篇魏松峤
  • 1篇范文渊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3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部的Pn波层析成像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INDEPTH/ASCENT台阵和其它布设在青藏高原的流动宽频带地震仪数据,反演了青藏高原东部和周边区域的上地幔顶层Pn波速度以及台站延迟.研究区域的平均Pn波速度是8.1km/s,略高于中国大陆的平均Pn波速度.低速区主要分布在羌塘地块的西部和松潘—甘孜地块,高温异常的岩石圈上地幔很可能是导致这一低速区的原因.班公-怒江缝合带东端区域的Pn波速度达到8.35km/s,这一高速区可能与向北俯冲的印度板块(东端)有关.另一Pn波高速区分布在祁连山和昆仑山之间,主要由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及其周边地区,两个并不完全连续的高速异常区组成,它可能对应于特提斯洋闭合时北部增生的克拉通地体;在后来的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的碰撞中,这一地体有可能阻挡了青藏高原向北的生长.相对密集的台站提供了高分辨率的速度结构横向分布和地壳厚度变化.台站延迟显示青藏高原北部和东部的地壳存在显著的减薄——松潘—甘孜地块东北缘的地壳厚度仅为约50km,而羌塘地块东部唐古拉山地壳最厚,达到75km,这可能是由于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引起的羌塘地块内部变形增厚所致.
王海洋Thomas HEARN陈永顺裴顺平冯永革岳汉金戈周仕勇王彦宾盖增喜宁杰远Eric SandvolJames NI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部层析成像PN波速度
外科微创封堵房间隔缺损的安全性及有效性研究
金戈
关键词:房间隔缺损外科微创治疗安全性有效性
西藏南部地震结构
宽频带地震数据分析已经成为目前人类研究地球内部构造的主要手段。西藏地区属于印度一欧亚板块碰撞边界区域,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对西藏地区南部数个流动台网(Hi-CLIMB、北大RISE、Indepth等)数据的分析...
金戈
关键词:地震定位地震活动性地震结构地震数据处理
拉萨地区及其周边的地震活动性研究被引量:9
2009年
印度和欧亚陆-陆板块碰撞造就的青藏高原地震活动十分频繁.但由于地理因素限制,青藏高原内部地震台站分布稀疏,因此全球地震台网很难监测青藏高原内部发生的小型地震活动.本文通过对北京大学布设的流动台阵自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地震记录的分析,精确定位了拉萨周边地区的79个区域小震,发现了两个可能是受到岩浆或地下水活动影响而形成的震群,以及拉萨附近一条近期比较活跃的断层,并给出了全球台网对于该地区地震定位误差的估计.
金戈陈永顺巴桑次仁
关键词:青藏高原地震定位地震活动性
青藏高原东部和周边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的背景噪声层析成像被引量:26
2015年
利用连续地震背景噪声记录和互相关技术获得瑞利面波格林函数,进而反演获得了青藏高原东部和周边地区的地壳三维速度结构.地震数据源于北京大学宽频带流动观测地震台阵,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分中心提供的部分固定台站的连续记录及INDEPTH IV宽频带流动观测地震台阵.首先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取得所有可能台站对的面波经验格林函数和瑞利波相速度频散曲线,反演得到了观测台阵下方周期从6~60s的瑞利波相速度异常分布图像.并且进一步反演获得研究区域三维剪切波速度结构和莫霍面深度分布.短周期(6~14s)相速度异常分布与地表地质构造特征吻合较好,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南北向转换带.而本文最重要的结果是周期大于25s的相速度异常分布图像显示,以昆仑断裂带为界,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脉地区呈现与青藏高原截然不同的中地壳速度结构,反而与青藏高原东缘地区和川滇菱形块体速度结构相似.反演获得的剪切波速度在27.5~45km深度的切片也明显地揭示:青藏高原的松潘—甘孜地块和羌塘地块呈现均一的低速层;然而,柴达木盆地和祁连山脉地区则呈现较强的横向不均匀性,尤其是柴达木盆地的高速异常和四川盆地的高速异常相对应.这些结果为前人提出的青藏高原东北向台阶式增长模式提供了重要的地震学观测证据.与全球一维平均速度模型(AK135)相比较发现,本文测量和反演获得的研究区域内平均相速度和剪切波速度都比AK135模型慢很多,尤其是青藏高原的中地壳(25~40km)剪切波速度显著低于全球平均速度模型.进一步的层析成像反演证实松潘—甘孜和羌塘地块中地壳(27.5~45km)呈现大范围均一的低速层,为青藏高原可能存在大规模中下地壳"层流"提供地震学观测证据.在祁连山脉的27.5~45km深度�
范文渊陈永顺唐有彩周仕勇冯永革岳汉王海洋金戈魏松峤王彦宾盖增喜宁杰远
关键词:背景噪声瑞利面波层析成像剪切波速度结构青藏高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