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钊 作品数:44 被引量:387 H指数:12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天文地球 经济管理 更多>>
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在地形地貌与地表覆盖研究中的应用及比较 被引量:19 2019年 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UAV-DAP)与激光雷达(LiDAR)凭借其机动灵活、高效便捷和高分辨率的特点,在地形地貌、生态监测、工程勘察、环境规划、林业资源清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的技术特征和应用趋势,着重比较两者在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应用领域以及成本耗费等方面的区别,分析了两种技术在林业资源清查、地形地貌研究、灾害防控等领域的最新应用动态,并且基于两者的技术特点和发展动态提出了进一步的可能应用前景。基于运动结构重建算法的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获得的数字地表模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达到激光雷达技术的超高空间分辨率程度(如0.2 m×0.2 m),但是数字摄影无法穿透植被冠层,而激光雷达可以较好地穿透植被层从而获取植被及地表信息。然而数字摄影测量技术设备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并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因而能够和高精度、高耗费、大数据量的激光雷达技术形成优势互补。无人机数字摄影测量与激光雷达技术是林业资源清查、地形地貌研究、灾害防控等领域在快速响应、高精度调查、多时期扫描等方面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罗达 林杭生 金钊 金钊 宋怡 宋怡 郭庆华关键词:无人机 数字摄影测量 激光雷达 地形地貌 地表覆盖 新型流域雨洪过程模拟方法研究 被引量:8 2022年 基于耦合水文过程的二维水动力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多GPU并行计算的新型流域雨洪过程模拟方法,建立基于多GPU的流域雨洪过程数值模型,开展“V”型流域和葫芦河流域雨洪过程模拟研究,量化分析在不同网格数情景下多GPU较单GPU模拟方法的加速计算性能。结果表明:基于单GPU和多GPU的模拟水深值结果一致,基于多GPU的雨洪过程模拟方法可靠可行;计算网格数越多,多GPU计算较单GPU的相对加速比越大;多GPU的模拟方法可实现大尺度葫芦河流域雨洪过程的高性能模拟。研究结果有助于加强洪水快速预报和洪水风险管理。 韩浩 韩浩 金钊关键词:水动力模型 电阻率成像法在董志塬固沟保塬水分场监测中的应用 2019年 近年来,电阻率成像法(Electrical Resistivity Tomography,ERT)在土壤水分场监测方面受到广泛关注。为解决ERT测量结果难以直接表达土壤含水量的问题,以董志塬固沟保塬工程相关的五个试验点为研究对象,对每个试验点进行了ERT测量和土壤水分实时点位观测,建立了ERT测量的土壤电阻率与电容式水分传感器测量的土壤体积含水量之间的单变量函数模型。结果表明:幂函数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土壤电阻率与体积含水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此外,研究发现土壤含水量的实测值与估算值之间表现出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关系,指示估算的土壤含水量有较高的准确性;同时发现当土壤含水量低于22%时,估算的含水量大于实测含水量;高于22%时,估算的含水量小于实测含水量。利用ERT测量的土壤电阻率,进行幂函数转换后形成二维土壤含水量信息,在董志塬固沟保塬二维土壤水分场监测中具有适用性。 崔新盛 金钊 金钊 彭建兵关键词:黄土高原 ERT 土壤含水量 电阻率 函数模型 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综合观测研究为黄土高原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被引量:4 2020年 中国科学院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与地表通量野外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黄土高原关键带站")立足黄土高原,面向黄河中游,开展季风区地球关键带和地表通量的长期定位观测和数据积累,在科学上为世界地球关键带科学作出突出贡献,在服务国家需求上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黄土高原关键带站提出了黄土关键带形成演化的"季风控制论",重建了地质历史时期黄土高原植被、温度和降水的变化,查明了黄土关键带形成演化的气候背景;重建了过去500年温度、降水等气候要素序列,揭示了黄土高原干旱、高温等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诱因及特点;系统开展了黄土高原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研究,揭示了黄土高原关键带土地利用格局与生态过程的作用机理,阐明了不同生态系统服务的形成与相互作用机制,提出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黄土高原关键带类型划分的指标体系和方法框架;深入开展了黄土高原多尺度水土过程及其对重大生态工程的响应研究,阐明了黄土高原和黄河流域过去60年径流输沙和水沙关系的时空尺度特征与驱动机制,揭示了土壤水分与区域气候、土壤和植被的相互关系,定量评估了黄土高原生物和工程治理措施的环境效应;为黄土高原综合治理、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咨询。 金钊 王云强 高光耀 强小科 蔡秋芳 刘禹 孙有斌 吕一河 傅伯杰 安芷生关键词:黄土沉积 气候环境演变 生态过程 人地关系 生态系统服务 1975~2015年董志塬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被引量:6 2019年 结合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方法,通过解译不同时间段(1975年、1995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从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转移方向和土地利用程度3个方面分析了近40年来董志塬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揭示了1975年以来董志塬人类活动影响下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1975~2015年期间,董志塬建设用地、林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的面积呈现总体上升的趋势;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大,增加236.25 km2;其次是林地面积,增加158.68 km2;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增加幅度最小,增加2.06 km2。近40年来,耕地、草地和未利用地面积呈总体减少趋势。耕地面积与草地面积变化趋势相反,耕地面积呈现出"先增后减"的变化特点,共减少218.01 km2;草地面积则呈现"先减后增"的特点,共减少166.93 km2;未利用地面积呈现总体减少的趋势,共减少12.02 km2。2)近40年来,土地利用变迁主要集中在耕地、草地、建设用地和林地之间,草地和耕地之间变换频繁,是董志塬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3)董志塬综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从前20年(1975~1995年)的0.03增加到后20年(1995~2015年)的0.11,说明土地转化强度显著增强;但对于土地利用程度,董志塬前20年为正(0.051),后20年为负(-0.012),表明1995~2015年期间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起到正面保护的作用。 杨思齐 金钊 金钊 Henry Lin关键词:土地利用变化 遥感影像 地理信息技术 逆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科研合作格局与政策启示——以气候变化领域为例 2023年 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际社会呈现一定的逆全球化趋势。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国际合作是应对这一挑战的唯一途径。然而,逆全球化背景下气候变化领域国际科研合作格局尚不清晰,存在的问题也无从把握。通过对气候变化领域相关文献地缘特征进行挖掘,揭示逆全球化背景下该领域国际科研合作态势与地缘格局,探讨深化国际科研合作的政策与建议。研究结果表明,逆全球化背景下该领域国际科研合作有所停滞,国际科研合作一体化趋势有所倒退。滨海欧洲与马格里布(MEM)、北美洲及中部美洲(NMA)、亚太沿岸地区(APR)、东亚地缘战略区(EAGR)是该领域国际科研合作的主导地缘政治区。科学技术水平控制不同地缘政治区国际科研合作的总体格局;紧张的地缘政治形势显著影响心脏地带俄罗斯与外围(HRP)与MEM、NMA的国际科研合作。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和缓解地缘政治局势的角度出发,中国应从增加国际合作占欧盟和北美地区的比重、加强EAGR内部合作及其与周边地缘政治区的国际合作、增加多边国际合作的比重、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等方面深化该领域国际科研合作。本研究可为气候变化政策制定者和管理者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服务于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余云龙 邱均平 陈仕吉 金钊关键词:气候研究 地缘政治 万木林米槠和杉木细根分解研究 虽然国外大量的研究表明,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我国对林木细根的研究还只停留在国外70年代末、80年代初水平,对细根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认识不足。针对杉木人工林连栽地力衰退较为严... 金钊关键词:米槠 杉木 细根 万木林 森林生态系统 文献传递 城市扩张对董志塬沟道侵蚀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4 2020年 溯源侵蚀作为黄土高原最为活跃的沟谷侵蚀方式,是导致塬面萎缩和破碎化的主要原因,对黄土塬区的国土安全、民生安全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董志塬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最为连续的塬面,但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强尤其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董志塬溯源侵蚀剧烈,完整的塬面被不断切割。本文以董志塬西峰城区火巷沟(35°44'24"N,107°39'03"E)为例,采用GIS与RS技术,通过对1964~2017年的7期高精度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定量研究了1964年以来火巷沟沟头前进、后退和沟岸扩张的动态特征及其与城市发展和降雨因素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1964~1969年,火巷沟沟头平均每年以3.1 m的速度前进;1970~2002年,由于城区的发展和扩张,沟头因人工回填后退了359.8 m;2003~2017年,随着城市建设用地的进一步扩大,15年间沟头因回填后退了178.3 m;2)1964~2017年,火巷沟沟岸不断向两侧扩张。1964~1966年平均每年向外扩张1.1 m,1967~1969年每年扩张1.4 m,1970~2002年每年扩张1.1 m,2003~2008年每年扩张2.9 m,2009~2014年每年扩张8.0 m,2015~2017年每年扩张2.7 m;3)1964~2017年,西峰城区面积由2.1 km2扩大至19.8 km2,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与火巷沟沟岸的扩张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西峰城区与火巷沟沟头在早期接触面积较小,而现今随着城市的扩张,火巷沟沟头已被城区包围,致使沟道周围汇水能力增强冲刷沟岸,导致沟岸不断向外扩张;4)因受沟岸扩张和降雨数据时间分辨率的影响,本研究没有发现降雨与沟岸扩张之间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本研究对深入认识黄土塬区城市化影响下沟头侵蚀演变特征和固沟保塬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杨思齐 金钊 金钊 崔新盛 彭建兵关键词:遥感影像 城市发展 不透水层 黄土高原 1975-2020年黄土塬区关键带道路网络数据 2023年 在黄土高原地区,交通路网是影响地球关键带过程的一个重要人类活动影响因素,通常与暴雨叠加作用加速黄土关键带水土流失和物质迁移。董志塬是黄土高原面积最大、最连续的塬面,素有“天下黄土第一塬”之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董志塬交通道路网络快速扩张,对塬区景观生态和水土流失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数据集基于多源数据,包括历史文献、实地调查、Open Street Map(OSM)数据,利用Arc GIS软件进行目视解译、数据矢量化,并叠加高精度影像对数据进行逐一核对,最终得到了董志塬1975、2005和2020年三期路网矢量数据。本数据集从收集、处理分析到验证均控制严格,数据解译完成后再进行分幅检查,保证数据精度。本数据集的建立与共享,期望为董志塬固沟保塬工程和土地资源管理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 杨思齐 金钊 黄辉关键词:道路网络 黄土塬区 土地利用 Storage of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in desert shrubland of Artemisia ordosica on Ordos Plateau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被引量:4 2007年 Biomass and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are two important parameters in determining ecosystem carbon pool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The biomass storage and NPP in desert shrubland of Artemisia ordosica on Ordos Plateau were investigated with method of harvesting standard size shrub in the growing season (June-October) of 2006.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bove- and belowground biomass of the same size shrubs showed no significant variation in the growing season (p〉0.1), but annual biomass varied significantly (p〈 0.01). In the A. ordosica community, shrub biomass storage was 699.76-1246.40 g.m^-2 and annual aboveground NPP was 224.09 g-m^-2·a^-1. Moreover, shrub biomass and NPP were closely related with shrub dimensions (cover and height) and could be well predicted by shrub volume using power regression. 金钊 齐玉春 董云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