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慧婷
-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5
- 供职机构: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惠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被引量:7
- 2018年
- 目的分析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效果。方法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强化手卫生措施,比较干预前(2012年)及干预后(2014年)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结果开展手卫生活动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由干预前的76.3%上升至干预后的80.3%;洗手正确率由93.3%提高至98.5%;除"接触患者前"和"接触患者周围物品后"2个指征外,其余3个手卫生指征的依从率均高于干预前。不同岗位中,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由76.8%上升至84.0%;医生和保洁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PDCA循环质量管理法、落实一系列手卫生强化措施及加强培训监管后,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及意识总体提高。
- 林桂鸿李欣影蔡花中钟慧婷严彩丽文锐玲
- 关键词:手卫生医院感染PDCA依从性
- 艾滋病“一站式服务”模式在HIV筛查阳性者防治中的作用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的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务"对提高艾滋病病毒(HIV)筛查阳性者转介成功率的作用。方法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HIV初筛阳性的90例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HIV筛查阳性者转介成功例数有84例,HIV阳性转介成功率为93.33%;转介失败6例,HIV阳性转介失败率为6.67%。利用互联网技术和平台建设分析转介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并进行总结。结果 HIV筛查阳性者转介成功因素有性别、诊疗方式和是否为首次检测(P<0.05);HIV转介失败的原因有:无法联系3例,已经离开本地2例,无法提供身份证明1例。结论医院基于互联网平台开展艾滋病防治"一站式服务",能够提高HIV筛查阳性者转介成功率,分析转介失败的原因,完善艾滋病诊疗服务,为我国艾滋病防控做出不懈努力。
- 钟慧婷黄琳林桂鸿
- 关键词:艾滋病HIV阳性转介
- 常见医疗用品集中式消毒供应模式实施与效果分析
- 2015年
- 目的:分析并研究常用医疗物品(湿化瓶、治疗盘、止血带)集中式消毒供应模式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效果,从而为提高管理质量提供科学性的指导。方法:回顾2014年1-6月本院采取常用医疗物品集中式消毒供应模式(试验组)与2013年7-12月未采取常用医疗物品集中式消毒管理模式(对照组)的数据信息,对比并分析采取前后清洗的合格率及成本效益的差异。结果:对照组常用医疗物品清洗的合格率为94.2%,试验组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医疗用品成本核算为(22.0±2.0)万元,试验组为(15.0±1.0)万元,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院采取常用医疗物品集中式消毒供应模式能够有效的控制医院的感染率,提升了医院的医疗质量,降低了医疗用品花费,值得推广应用。
- 李欣影严彩丽钟慧婷
- 关键词:集中式医院感染
- 手术切口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1例被引量:4
- 2014年
- 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是指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与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分枝杆菌。NTM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条件致病菌,存在于水、土壤和气溶胶中,可以导致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发生感染。2013年2月,本院心胸外科医生报告1例手术切口迁延不愈的病例,医院感染管理部(院感部)接到报告后根据临床症状及微生物实验室检验结果,确认为NTM(快速生长型)感染病例。遂结合文献,对感染的原因开展现场与流行病学调查,现报告如下。
- 李欣影严彩丽钟慧婷
- 关键词:非结核分枝杆菌切口感染手术部位感染流行病学
- 品管圈在落实ICU多药耐药菌感染隔离措施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5年
-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QCC)活动对落实ICU多药耐药菌(MDROs)感染隔离措施的作用,以控制ICU患者MDROs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于2013年6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共有圈员8名,确立活动主题,分析原因,设立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ICU医务人员对MDROs感染的隔离措施落实不到位率由活动前的24.30%下降至8.13%,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4,P<0.01);每一名圈员的责任心、自信心、沟通协调力、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和谐度各方面均有显著提高。结论应用品管圈对提高ICU医务人员落实MDROs感染隔离措施的依从性有良好的效果,同时提高了圈员参与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工具。
- 李欣影钟慧婷严彩丽
- 关键词:品管圈重症监护病房多药耐药菌
- 2008-2011年惠州市重症手足口病病原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6
- 2012年
- 目的分析惠州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流行病学特征和病原学特征,为制定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惠州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定点收治医院报告的255例重症病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重症患者发病1周内的咽拭子或肛拭子,用RT-PCR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总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的特异性核酸检测。结果 255例重症手足口病病例中,肠道病毒通用型核酸阳性180份,检出率70.59%(180/255),其中EV71、CoxA16、非EV71和CoxA16的其他肠道病毒(other intestinal virus)核酸分别为144、6、30份,占肠道病毒感染阳性的80.0%(144/180)、3.33%(6/180)、16.67%(30/180),非肠道病毒(NEV)75例占29.41%(75/255)。重症病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EV71阳性者中以3岁以下幼童为多,男性多于女性,以散居儿童居多。结论 2008-2011年引起惠州市手足口病重症的病原体以EV71为主,占80%,CoxA16的检出率为3.33%,非EV71和CoxA16其他肠道病毒的检出率为16.67%。EV71是惠州市近四年引起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优势流行毒株。RT-PCR可用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快速诊断,对5岁以下儿童手足口病进行病原学检测,及早发现重症病例、及早治疗,是防止手足口病死亡病例的关键。
- 肖和龙杨剑英严宇斌练巧玲陈敏敏钟慧婷
- 关键词:手足口病EV71COXA16病原学
- 广东省惠州市2011-2015年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病原谱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收集2011-2015年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55例发热伴出疹症候群(Rash and fever illness,RFIs)病例,分析其病原谱分布和流行特征,为发热伴出疹症候群的防治工作提供数据基础。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方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细菌分离鉴定方法对655例临床标本进行肠道病毒、风疹病毒、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登革热、人类小DNA病毒B19、链球菌、伤寒、副伤寒和莱姆病病原学检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655例临床标本中阳性病例为337例,病原谱构成主要为肠道病毒、麻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男性检出率为54.78%,女性检出率为45.93%,男女检出率具有差异性;不同年龄组病原体分布,除水痘-带状疱疹和CA16肠道病毒不具有差异性外,其他均具有差异性:肠道病毒EV71和PE主要分布于0-3岁的婴幼儿组,其次是4-12岁的儿童组。风疹病毒主要分布于13-19岁的青少年组和20-60岁的成年组。麻疹病毒主要分布于成年组和婴幼儿组。登革热主要分布于成年组。季节分布和地区分布方面,病原谱未见明显区别。结论:在本院辐射的服务范围地区内,RFIs感染的主要病原体是肠道病毒和麻疹病毒,RFIs病原体感染与年龄具有相关性,婴幼儿为主要的感染人群,应作为防治的重点,水痘、麻疹、风疹和肠道病毒疫苗的研制和接种对RFIs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 李欣影文锐玲林桂鸿钟慧婷
- 关键词:病原谱
- 不同调查方式的医院感染现患率分析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通过分析2017、2018年医院感染信息,获取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17年的调查是通过查阅病历、床旁调查、填写调查表完成的。2018年采用院感杏林实时监控系统提取院感信息。结果:2017年发生医院感染37人,现患率5.38%,例次现患率为5.67%;2018年发生医院感染42人,现患率5.29%,例次现患率为5.29%。感染部位分布的前三位均是下呼吸道、皮肤软组织以及泌尿道。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为主。2017年、2018年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7.06%和35.89%。使用抗菌药物的目的均以治疗用药为主;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则以单联用药为主。2018年、2017年治疗用药的病例中细菌培养送检率分别是67.70%和86.43%。结论:2017年、2018年医院感染现患率、实查率及调查日抗菌药物使用率均达到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但是送检率的下降,提示使用抗菌药物前细菌培养的送检意识薄弱是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之一。
- 钟慧婷
- 关键词:医院感染现患率抗菌药物
- 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整改与效果分析
- 2015年
- 目的通过分析我院清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的整改效果,探讨如何提高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意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整改前A组患者和整改后B组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品种选择、给药时机及平均用药时间4个指标的情况。结果 B组患者在预防用抗菌药物各项评价指标上均明显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多部门联合采取强有力的整改措施,有助于规范清洁手术围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
- 李欣影严彩丽钟慧婷
- 关键词:抗菌药物整改
- 2014-2016年惠州市惠城区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情况分析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分析惠州市惠城区非结核病防治机构(简称非结防机构)报告疑似肺结核患者转诊到位情况,为加强患者的治疗管理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2016年惠州市惠城区非结防机构网络报告肺结核转诊、追踪、到位、未到位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14-2016年惠州市惠城区非结防机构对疑似肺结核患者的转诊到位率分别为29. 14%、15. 80%、17. 54%,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36. 06,P<0. 001);追踪到位率分别为71. 72%、87. 32%、82. 98%,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131. 94,P <0. 001);总体到位率分别为81. 16%、89. 66%、86. 41%,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65. 54,P<0. 001)。三年间,结防机构追踪未到位患者共897例,而"其他原因未到位"、"拒绝就诊"及"查无此人"分别占总追踪未到位的62. 88%、21. 18%、11. 71%。2014-2016年惠城区到位肺结核患者5 415例,经结核病防治机构进一步检查,排除肺结核2 894例,排除率为53. 44%。三年间排除率分别为45. 57%、56. 22%、58. 22%,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64. 65,P<0. 001)。结论 2014-2016年惠州市惠城区非结防机构网报的疑似肺结核转诊到位率不高,追踪到位率和总体到位率维持在较高水平。需进一步加强医防合作,督促非结防机构加强临床一线医生的培训,提高其转诊意识,同时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提高结核病人转诊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总体到位率。
- 林桂鸿李欣影蔡花中钟慧婷严彩丽李晓芬
- 关键词:肺结核医防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