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志平

作品数:38 被引量:160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肝炎
  • 14篇乙型
  • 10篇衰竭
  • 8篇病毒
  • 7篇乙型肝炎
  • 7篇预后
  • 7篇急性肝
  • 7篇肝功
  • 7篇肝功能
  • 7篇肝衰
  • 7篇肝衰竭
  • 7篇肝硬化
  • 6篇重型
  • 6篇重型肝炎
  • 6篇细胞
  • 6篇慢性
  • 5篇急性肝衰
  • 5篇急性肝衰竭
  • 5篇功能衰竭
  • 5篇肝功能衰竭

机构

  • 19篇上海市公共卫...
  • 16篇复旦大学
  • 8篇复旦大学附属...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南京军区福州...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吉林大学第一...
  • 2篇新疆医科大学...
  • 2篇中南大学
  • 2篇山东大学第二...
  • 1篇北京地坛医院
  • 1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 1篇湖北医药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武警后勤学院...
  • 1篇十堰市太和医...

作者

  • 38篇钱志平
  • 30篇王介非
  • 14篇邹颖
  • 10篇张宇一
  • 8篇张宇一
  • 8篇张正国
  • 6篇袁伟
  • 4篇郑建铭
  • 4篇李宁
  • 4篇梅雪
  • 4篇袁伟
  • 4篇陈明泉
  • 4篇朱慧
  • 4篇郭红英
  • 4篇施光峰
  • 4篇陈楠
  • 4篇巫善明
  • 4篇梅雪
  • 4篇刘玉
  • 3篇李谦

传媒

  • 15篇肝脏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慢性病预...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肝博士
  • 1篇医学与哲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7
  • 4篇2006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硬化急性肾损伤早期诊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多发生于重症患者,同时也是严重肝病尤其是终末期肝病较为常见的、病死率较高的并发症。西班牙学者Arroyo于1996年提出了肝硬化患者急性肾衰竭的传统诊断标准,经过近10年的临床实践,急性肾衰竭的概念和诊断标准不断修改,直至2005年AKI网络工作组(AKIN)提出急性肾损伤(AKI)的定义并沿用至今.
纪留娟钱志平王介非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急性肾衰竭肾功能肾小球滤过率
中西医结合联合灌肠疗法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观察中药口服联合大黄乌梅合剂高位保留灌肠结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除西医常规治疗外,同时给予大黄乌梅合剂高位保留灌肠(4周)和中药辨证治疗(8周);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的肝功能、凝血功能、NH3以及治疗期和随访期病毒载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52%,对照组为40%,组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周后ALT、TBil、PT、P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8周后ALT、TBil、Alb、PT、PA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随访48周HBV DNA阴转、病毒耐药复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联合灌肠疗法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良好,远期HBV DNA病毒阴转率高,复发率低。
刘玉张正国钱志平张宇一朱慧王介非
关键词:肝功能衰竭灌肠HBVDNA转阴
4种评分系统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LSPS、ALBI、MELD及CTP评分系统对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短期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18年12月18日至2021年9月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的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患者52例。根据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35例和死亡组17例,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计算评分,使用ROC曲线评估4个评分系统对纳入患者28 d和90 d死亡的预测效能。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TBil[395.6(97.9,562.9)比211.9(41.7,422.6)μmol/L]、门静脉内径[13(12.5,14)比12(10,13)mm]、脾直径[13.2(11.9,16.1)比11.8(11,12.05)cm]明显偏高(均P<0.05),肝性脑病(94.1%比11.4%)、肝肾综合征(100.0%比57.1%)、感染(100.0%比65.7%)发生率明显偏高(均P<0.05),ALBI[-2.3(-2.69,-1.87)比-2.7(-3.01,-2.37)]、MELD[18.94(11.8,38.6)比12.47(4.64,22.58)]及CTP[14(13,14)比11(9,12)]评分明显偏高(均P<0.05)。28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分析显示LSPS、ALBI、MELD及CTP评分的AUC分别为0.533、0.620、0.664、0.848,CTP评分预测28 d病死率效能最好(P<0.05);90 d死亡风险的ROC曲线分析显示,LSPS、ALBI、MELD及CTP评分的AUC分别为0.633、0.586、0.656、0.805,CTP评分预测90 d病死率效能较高(P<0.05)。结论CTP评分预测HBV-ACLF并发EGVB患者短期预后效能显著。
王爱民梅雪郭红英袁伟张宇一钱志平王介非刘玉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CTP评分短期预后
急性戊型肝炎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分析急性戊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26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收治确诊为急性戊型肝炎的17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年龄<60岁为91例,≥60岁为88例;男性129例,女性50例;未合并基础肝病142例,合并基础肝病37例;HBV、HEV重叠感染20例,HEV单纯感染157例;158例好转,21例无效。与年龄<60岁患者相比,≥60岁患者的ALT和TBil更高,GGT和Alb更低,住院时间更长;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患者的TBil、PT、肝脏弹性值更高,住院时间更长;与未合并基础肝病患者相比,合并基础肝病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与HEV单感染患者,乙戊重叠感染患者住院时间更长;与好转组比较,无效组男性占比多,发生肝衰竭比例高,AST、TBil、PT、肝脏弹性值均偏高,GGT、Alb均偏低。TBil(P=0.001)、Alb(P=0.041)、PT(P=0.009)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AHE患者男性占比高,老年、男性的病情相对严重,老年、男性、合并基础肝病及HBV、HEV重叠感染患者的住院时间相对更长,TBil、Alb、PT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
刘玉梅雪张宇一邹颖郭红英袁伟王介非钱志平张正国
关键词:急性戊型肝炎戊型肝炎病毒
MELD评分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评价作用被引量:12
2006年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与凝血酶原时间(PT)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能力。方法选取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住院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66例,分成生存组和死亡组,分别记录患者入院第2天的MELD评分和PT,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评价MELD与PT的预测能力。结果生存组患者MELD评分和PT分别为24.1±5.42和(22.2±3.73)s,死亡组患者MELD评分和PT分别为37.3±5.74和(29.6±5.19)s(P<0.01),MELD评分与PT显著相关(r=0.78,P<0.01),MELD评分与PT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6、0.887(P<0.05)。结论MELD与PT两者均能较好地预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但MELD评分的分辨力显著优于PT。
钱志平廖粤斌王介非巫善明
关键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终末期肝病凝血酶原时间预后
代谢组学在HBV相关肝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6年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呈世界性分布,病程迁延不愈可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和肝细胞癌(HCC),部分患者病情恶化可进展为肝功能衰竭.肝脏作为人体最重要的代谢器官,一旦发生疾病必然引起相关的代谢网络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体内众多的内源性小分子代谢物水平.检测体液中的这些内源性小分子物质可作为肝脏损伤的敏感指标并且有助于分析和阐明肝脏疾病的病因学和发病机制.系统生物学的分支一代谢组学可实现这一目标.本文就代谢组学在HBV相关肝脏疾病中近几年的研究进展进行如下综述.
纪留娟钱志平王介非
关键词:肝脏疾病代谢组学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小分子物质系统生物学
各类病因的肝硬化急性失代偿与慢性肝病急性肝损患者自然病程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介绍
目的 目前依据表明肝硬化基础的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独立于肝硬化失代偿的一类临床疾病分类.其主要特征是在肝功能急剧恶化的基础上出现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和高短期死亡率.对于在肝硬化及非肝硬化基础上ACLF的自然病程、多脏...
陈柳莹钱志平黄燕李海徐宝艳温晓玉鲁晓擘郑昕刘峰王少扬盂忠吉李晨白浪
认知行为干预对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调查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患者生活质量,观察认知行为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慢性传染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9月首次在本院就诊,并根据流行病史、病毒学及肝脏血清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8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干预组46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抗病毒治疗并规律门诊随访;干预组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对患者进行12周的认知行为干预,内容包括加强对疾病的认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及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等。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生存质量测定简易量表(WHOQOL-bref)评价HCV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不同社会经济背景及不良生活习惯可影响HCV患者的生活质量,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57.91±1.67)分]明显高于对照组[(56.99±2.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在社会关系领域[(15.45±1.14)分]和心理领域[(15.10±0.79)分]较对照组[分别为(14.58±1.43)、(14.69±0.967)分]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HCV患者认知行为干预能改善其生活质量,为其他慢性感染性疾病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袁伟张宇一张正国王介非钱志平
关键词:丙型病毒性肝炎生活质量干预研究
CD4^(+)T淋巴细胞计数正常的急性乙型肝炎后肝衰竭并发卡波西肉瘤1例
2022年
卡波西肉瘤多见于艾滋病患者和器官移植后应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 常以伴有明显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下降为特征。本例患者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 入院后查CD4^(+)T淋巴细胞计数处于正常范围, 未见其他机会性感染。提示CD4^(+)T淋巴细胞计数正常的非HIV感染者也有并发卡波西肉瘤的可能性, 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
袁伟张正国王介非冯艳玲张宇一郭红英刘玉梅雪邹颖朱慧成星霞钱志平
关键词:肉瘤卡波西
乙型肝炎病毒干预后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P-干扰素调节因子3表达的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研究HBV干预后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矿干扰素调节因子3及其下游I型干扰素表达的变化。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法分离肝脏树突状细胞,并用粒细胞一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自细胞介素4在24孔板中诱导培养。用超离心技术获得HBV,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第5天将培养的树突状细胞分为2组:HBV组与HBV共同培养,对照组加入等量的细胞培养液。24h后,两组均加入聚肌胞刺激,收集0、l、2、6、24h的细胞和上清液,用Westernblot检测P-千扰素调节因子3的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清液中干扰素β的浓度。组问比较用f检验。结果0h时HBV组培养液上清液干扰素β浓度【(12.38±3.71)pg/ml】与对照组【(10.83±4.11)pg/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肌胞刺激后6h,HBV组培养液上清液干扰素D浓度[(88.57±9.01)pg/ml】与对照组[(137.58±12.28)pg/m1]比较,t=9.65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聚肌胞刺激后24h,HBV组培养液上清液干扰素p浓度[(69.89±5.80)pg/ml】与对照组【(72.25±8.61)pg/m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聚肌胞刺激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后P-干扰素调节因子3表达逐渐增强。经HBV干预在感染时病毒与细胞数量的比值为25,24h后再用聚肌胞刺激2h,HBV组P干扰素调节因子3表达较对照组减弱。结论HBV干预后小鼠肝脏树突状细胞P-干扰素调节因子3及其下游I型干扰素表达均下调。
郑建铭施光峰李宁钱志平朱梦琪陈明泉李谦王新宇
关键词:乙型聚肌胞苷酸小鼠树突细胞干扰素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