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钱芳

作品数:8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3篇静脉阻塞
  • 2篇断层扫描
  • 2篇血管
  • 2篇视网膜病
  • 2篇视网膜病变
  • 2篇视网膜静脉
  • 2篇视网膜静脉阻...
  • 2篇水肿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体腔
  • 2篇腔注射
  • 2篇注射
  • 2篇脉络膜
  • 2篇黄斑
  • 2篇黄斑水肿
  • 2篇浆液
  • 2篇浆液性

机构

  • 8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滕州市中心人...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郑州市第二人...
  • 1篇天津市第五中...

作者

  • 8篇钱芳
  • 7篇刘瑜玲
  • 4篇马志中
  • 4篇赵琳
  • 3篇陈晓勇
  • 2篇鹿新荣
  • 2篇郭彤
  • 1篇张敏
  • 1篇张敏
  • 1篇杨晨
  • 1篇齐虹
  • 1篇张惠蓉
  • 1篇李炳震
  • 1篇王涛
  • 1篇许珂
  • 1篇杜敏
  • 1篇邵玲
  • 1篇李树杰
  • 1篇鹿欣荣
  • 1篇吴玲玲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中华实验眼科...
  • 1篇中华眼科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视网膜蔓状血管瘤合并半侧性视网膜静脉阻塞一例被引量:3
2011年
患者男,39岁。因左眼视力下降3年于2006年来我院就诊。既往史、家族史均无特殊。眼科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左眼0.05.行眼0.5。双眼眼前节和眼压检查均正常.
杨晨刘瑜玲窦宏亮鹿兴荣钱芳
关键词:病例报告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CTA)的图像特征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SC)患者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图像,分析患眼及对侧眼脉络膜的改变特征。方法经确诊的30例单眼CSC患者及20例(20眼)正常人纳入研究,患眼30眼、对侧眼30眼及正常对照眼20眼均行常规检查及吲哚菁绿血管造影、OCTA检查。利用Optovue OCT获得OCTA图像及黄斑中心凹下脉络膜厚度(subfoveal choroidal thickness,SFCT)值,观察患眼及对侧眼的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图像特点及SFCT变化。结果患眼SFCT为(423.70±72.88)μm,对侧眼SFCT为(370.70±61.97)μm,正常对照眼SFCT为(244.23±51.24)μm;患眼SFCT较对侧眼增厚(t=3.205,P<0.05),患眼和对侧眼SFCT均较正常对照眼增厚(t=7.161,5.667;均为P<0.05)。30只患眼中29眼(96.7%)OCTA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高信号范围与吲哚菁绿血管造影高灌注区域基本对应;1眼(3.3%)未见异常血流信号。其中高血流信号外环绕低血流信号7眼,低血流信号区内外均见高血流信号5眼,斑驳状高血流信号16眼,新生血管形态1眼。30只对侧眼中12眼(40.0%)见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异常血流信号,呈斑驳状改变;18眼(60.0%)未见异常。20只正常眼脉络膜毛细血管均表现为正常均匀的血流信号。结论 CSC的脉络膜改变主要表现为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异常血流信号及SFCT增厚,部分对侧无症状眼也会出现相应改变。OCTA作为一种检查手段,在CSC的诊断、预防和病情评价中均有明确的临床应用价值。
邵玲刘瑜玲杜敏鹿新荣张敏钱芳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脉络膜厚度
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致黄斑水肿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评估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继发黄斑水肿时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serous retinal detachment,SRD)与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 临床病例系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在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玻璃体腔注射1.25mg (0.05ml) Avastin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59例(59只眼).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进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裂隙灯、间接检眼镜检查和彩色眼底照相、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治疗前及治疗后3月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根据OCT图像有无SRD,将患者分为SRD(+)组与SRD(-)组.结果 SRD(+)组22例(37.29%,22/59)患者,平均年龄低于S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黄斑中心区厚度(central subfield macularthickness,CSMT)明显>S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后1、3个月,SRD(+)组CSMT的改善幅度明显>S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后3个月,SRD(+)组BCVA的提高幅度亦大于SR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Avastin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合并SRD的患者CSMT及BCVA改善幅度更大,效果明显.
李树杰钱芳陈晓勇马志中郭彤刘瑜玲赵琳
关键词:AVASTIN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比例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背景 有研究表明,高加索人视网膜静脉阻塞(RVO)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产生存在关联,但目前鲜见关于亚洲人群RVO患者中POAG发病比例的报道. 目的 观察以医院人群为基础的RVO患者中POAG的发病比例.方法 采用横断面观察性研究设计,连续纳入2011年10月至2013年5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确诊且病程在1年以内的RVO患者375例,患者均接受房角镜检查,POAG的诊断参照国际地域性和流行病学眼科学学会的青光眼诊断标准.根据眼底彩色照片和FFA将RVO分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型、半侧视网膜静脉阻塞(HRVO)型和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型;按照静脉阻塞的部位分为动静脉交叉RVO(AV-RVO)型、视盘RVO(OC-RVO)型、无视盘水肿的视神经RVO(NONHS-RVO)型及有视盘水肿的视神经RVO(ONHS-RVO)型.分别统计不同RVO类型患者中POAG的发病比例.结果 共317例患者纳入青光眼筛查并完成各检查项目,应答率为84.5%.POAG在RVO患者中的发病比例为8.2%,其中在CRVO型中的比例为7.1%,在HRVO型中为23.5%,在BRVO型中为6.2%.OC-RVO型患者和NONHS-RVO型患者中POAG的发病比例分别为27.9%和13.2%,明显高于AV-RVO和ONHS-RVO中的4.7%和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中国RVO患者中POAG的发病比例是正常人群的3~4倍;OC-RVO型和NONHS-RVO型患者中POAG的发病比例较高,提示RVO的发病可能与POAG的视盘结构改变密切相关.
许珂吴玲玲马志中刘瑜玲钱芳
关键词:视网膜静脉开角型青光眼视网膜静脉阻塞
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临床效果及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眼科中心40例(40只眼)ICNV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经间接检眼镜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为ICNV。对所有患者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进行治疗,注药次数1~4次,平均(2.5±0.72)次。术后患者复诊1次/月,在复诊时经OCT检查发现病变部位仍存在视网膜下积液者重复注射。手术前后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和平均视网膜厚度(CRT)以均数±标准差(x珋±s)的形式表示,并采用配对t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患者的年龄、病程、CNV位置、玻璃体腔注射次数、术前BCVA、术前CRT及玻璃体腔注射药物种类与术后6个月BCVA的相关系数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表示,并采用秩和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患者玻璃体腔注射药物的种类及CNV位置采用χ2检验的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术前患者平均BCVA为(55.30±18.19),术后6个月患者平均BCVA为(76.45±13.03),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2,P〈0.05)。术前患者的CRT为(359.10±135.28)μm,术后6个月患者的CRT为(280.00±79.65)μm,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3,P〈0.05)。术后6个月BCVA提高≥15个字母者24例(24只眼),占60.00%;BCVA提高〈15个字母者16例(16只眼),占40.00%,无BCVA下降者。术后6个月患者的BCVA与病程、术前BCVA及术前CRT等因素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131,0.433,-0.028;P〈0.05)。与患者的年龄、CNV位置、玻璃体腔注射次数及玻璃体腔注射药物种类等因素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0.149,0.036,0.099,0.089;P〉0.05)。将患者进一步根据病程
吴秋菊钱芳刘瑜玲赵琳陈晓勇马志中郭彤
关键词:脉络膜新生血管药物疗法
视网膜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观察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并与其他眼底疾病相鉴别,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2例(22只眼)确诊为视网膜大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部分结合相干光断层扫描、B超等检查。结果22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16例;年龄54~82岁,平均70岁。均为单眼发病,22例中单个大动脉瘤19例,有2个大动脉瘤者3例;瘤体均位于颞侧动脉分支,其中颞上支16只眼,颞下支6只眼;动脉瘤全部位于1~3级分支内;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前出血和(或)玻璃体积血;最佳矫正视力〈0.05者10例,0.05~0.2者6例,0.3—0.6者5例,〉10.7者1例。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网膜动脉硬化,16例患者有高血压病史,5例合并糖尿病史。治疗后追踪11例患者,最佳矫正视力〈0.05者1例,0.05~0.2者4例,〉10.7者6例。结论视网膜大动脉瘤多发生于老年人,特别是女性。常发生在视网膜动脉第1~3分支,局部扩张如瘤样,并有视网膜出血、水肿和渗出,同时多伴有视网膜动脉硬化。这些特点可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Coats病及脉络膜新生血管等眼底病变相鉴别。
王涛张惠蓉鹿新荣钱芳
关键词:视网膜动脉大动脉瘤视力
七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筛选经济、简便、有效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查法。方法分别采用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美国早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小组确立的散瞳30度眼底七方位彩色照像法和FFA法对164例(308只眼)糖尿病患者进行检查,由有经验的眼底医生按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国际临床分类法对图片进行分析给出分期,对三种方法所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一致性一般(K=O.488),七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和FFA法在DR诊断分期中有比较好的一致性(K=0.873)。结论七方位彩色眼底照像法可作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筛查和指导治疗的一种比较可靠的方法,而散瞳50度眼底后极部彩色照像法的可靠性一般。
赵琳刘瑜玲鹿欣荣钱芳张敏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黄斑水肿分析被引量:26
2014年
目的 通过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后发生黄斑水肿(ME)的差异,探讨差异产生的原因.方法 前瞻性研究.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于北京大学眼科中心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患者112例175只眼,其中糖尿病患者72只眼,非糖尿病患者103只眼.主要检测指标是两组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及黄斑中心亚区域平均厚度(CSMT).结果 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BCVA均明显好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237,P=0.027;t=-2.504,P=0.013;t=-2.233,P=0.027).非糖尿病组术前、术后1月及术后3月CSMT均明显低于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00,P=0.029;t =-3.906,P=0.000;t=-3.399,P=0.001).术后1月非糖尿病组发生黄斑水肿为1只眼(0.97%1/103),糖尿病组黄斑水肿为9只眼(12.5% 9/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455,P=0.001);术后3月非糖尿病组发生黄斑水肿为1只眼(0.97%1/103),糖尿病组黄斑水肿为6只眼(8.33% 6/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82,P=0.014).黄斑水肿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相关(P =0.015).结论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严重程度是主要影响因素.
苏盈盈钱芳陈晓勇齐虹李炳震刘瑜玲马志中赵琳
关键词:黄斑水肿白内障糖尿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