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作楣

作品数:105 被引量:584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京神州种业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贵州省科技攻关计划贵州省农业动植物育种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1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1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5篇杂交
  • 32篇水稻
  • 24篇杂交稻
  • 22篇不育
  • 17篇育种
  • 17篇不育系
  • 14篇籼稻
  • 13篇棉花
  • 11篇杂交水稻
  • 9篇叶枯病
  • 9篇配合力
  • 9篇良种
  • 9篇枯病
  • 9篇核不育
  • 9篇白叶枯
  • 9篇白叶枯病
  • 8篇原种
  • 8篇种子
  • 8篇基因
  • 7篇选育

机构

  • 77篇南京农业大学
  • 13篇江苏省农业科...
  • 7篇南京神州种业...
  • 4篇济宁职业技术...
  • 4篇济宁农业学校
  • 2篇湖南杂交水稻...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怀化职业技术...
  • 1篇江苏神农大丰...
  • 1篇江苏省练湖农...
  • 1篇天津市蔬菜研...
  • 1篇江苏红旗种业...

作者

  • 87篇陆作楣
  • 21篇陶瑾
  • 8篇承泓良
  • 5篇周毓珍
  • 5篇高东迎
  • 5篇丁伦友
  • 5篇孙立华
  • 4篇徐保钦
  • 4篇王际凤
  • 4篇王胜军
  • 2篇王华
  • 2篇徐福海
  • 2篇张莉
  • 2篇万建民
  • 2篇袁有禄
  • 2篇黄雪清
  • 2篇周学标
  • 2篇洪德林
  • 2篇魏守军
  • 2篇谷长先

传媒

  • 19篇种子科技
  • 14篇种子
  • 1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0篇南京农业大学...
  • 7篇杂交水稻
  • 4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学报
  • 2篇西南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棉花
  • 1篇棉花学报
  • 1篇农业现代化研...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种业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作物研究
  • 1篇中国农学会水...

年份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5篇1994
1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我国常用杂交籼稻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0
2007年
根据已有的SSR分子标记对48个杂交籼稻亲本杂种优势群的划分结果,采用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和分群比较法研究了从不同类群选出的14个代表亲本相互杂交组合F1的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利用分子标记划分的4个杂种优势群及6个亚群之间存在遗传差异并构成28种可能的杂种优势模式。目前我国杂交籼稻杂种优势利用的主要模式如明恢63亚群×保持系群模式、两系恢复系亚群×保持系群模式仍然表现突出,而保持系群×温敏核雄性不育系群有可能成为新的杂种优势利用模式;两系恢复系和其他类型亲本杂交均能产生较强的杂种优势,定向改良后可能会提高籼稻杂种优势利用水平。
王胜军陆作楣
关键词:杂交籼稻杂种优势群杂种优势模式
籼稻半同胞全同胞二元不育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为了解决三系法水稻杂种优势利用中繁殖制种的产量与质量问题,本研究通过借鉴杂交玉米中的成功经验,用不育系的姊妹系来配制二元不育系。试验结果表明:(1)所配制二元不育系不育度为100%,其套袋自交结实率都为零,花粉败育类型以典败和圆败为主,个别二元不育系有少量染败现象;(2)二元不育系的农艺性状比亲本不育系有了一定的改良;(3)部分二元不育系的开花及异交习性得到了一定的改良。一般二元不育系开颖数量高于其对照亲本不育系,但开颖比例互有高低。大部分二元不育系表现花期集中。半同胞二元不育系在包颈度、柱头外露率方面,较对照母本不育系均有较大改良。全同胞二元不育系改良不明显。
陈新陆作楣陶瑾苏京平伙金俐陈玉
关键词:水稻育种二元不育系
一种杂交稻的育种方法
本发明涉及高抗白叶枯病杂交稻“汕优抗65”的选育方法。利用DV<Sub>85</Sub>衍生抗源与明恢63杂交,育成恢复系“南农抗65”,“南农抗65”与珍汕97A进行杂交,配制“汕优抗65”杂交种用于生产。经鉴定表明,...
周毓珍陆作楣丁伦友赵霭林
文献传递
水稻细胞突变体HX-3无性系的变异被引量:4
2002年
以水稻细胞突变体HX 3成熟胚为外植体 ,获得 5 88个R2 代体细胞无性系株系。观察其农艺性状和抗性 ,结果显示 ,HX 3的R2 代株系在株高、穗长、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抽穗期及抗病性等方面均发生变异。从R2 代株系中发现 3个农艺性状优良、抗白叶枯病且抽穗期较HX 3早 6~ 7d的株系 ,编号分别为HX 2 37、HX 2 70和HX 5 4 0。将这 3个材料分别与“龙特浦A”、“珍汕 97A”、“协青早A”和“Ⅱ 32A”配组 ,考察所配杂交组合的农艺性状。发现以龙特浦A配制的杂交组合均能正常抽穗结实 ,而其它 3个不育系配制的杂交组合在南京不能抽穗 ,说明这 3个材料仍有恢复性 ,但感光性没有发生变异。用国内外 2 1个白叶枯病菌株对这 3个突变体进行抗性鉴定 ,发现HX 2 37和HX 2 70与HX 3的抗谱相同 ,而HX 5 4 0对 3个菌株的反应与HX 3不同。并在HX 3的R2 株系中发现了一些感病株系 。
高东迎孙立华朱永兰陆作楣刘蔼民
关键词:水稻细胞突变体
恢复基因的渗入对红莲型不育系粤泰A纯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通过模拟生物学混杂试验,于2004-2006年在江苏南京和海南陵水调查粤泰A的纯度并分析其杂株类型及成因。结果表明,粤泰A不育性稳定,生物学混杂导致恢复基因的渗入是粤泰A纯度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常用的保持系、恢复系和温敏核不育系等的恢复基因可直接渗入粤泰A,或者间接通过对粤泰B的渗入而渗入到粤泰A,产生F1杂株及其"同质恢"后代。粤泰A、B异交结实率高,抽穗扬花期与生产上常用品种同步,是它容易发生生物学混杂的重要因素。排除恢复基因后严格隔离是确保粤泰A、B纯度的主要技术措施。
王际凤陆作楣
关键词:种子纯度恢复基因
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Xa-25(t)的RAPD分析被引量:13
2002年
利用 RAPD标记对从体细胞突变体 HX- 3中鉴定出的抗水稻白叶枯病新基因 Xa- 2 5 (t)进行了研究 ,在 30 6个随机引物中 ,两个引物 S12 6 9和 S132 7在亲本和抗感池 (均由 12个高抗或高感植株组成 )之间表现多态性。用这两个引物对龙特甫 A和 HX- 3的 F2 群体的 114个单株进行连锁分析 ,表明 S12 6 9和 S132 7与 Xa- 2 5 (t)的连锁距离分别为 5 .3和 2 3.7c M,且位于 Xa- 2 5 (t)的两侧。
高东迎向阳海孙立华陆作楣
关键词:RAPD分析水稻白叶枯病体细胞突变体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论杂种优势群理论对杂交稻育种的指导意义被引量:26
2010年
杂种优势群理论是杂交玉米育种历经百年而不衰的重要理论支柱。概述了杂种优势群理论的基本内容,以及在玉米和水稻两大作物中的研究和应用。分析了我国杂交稻育种面临的挑战,指出了用杂种优势群理论指导杂交稻育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陆作楣徐保钦
关键词:杂交稻育种三系配套配合力杂种优势群杂交模式
关于“花培提纯复壮杂交稻”的商榷被引量:1
1988年
近二、三年来,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利用花药培养技术对杂交稻进行“提纯复壮”获得成功的消息,已在广播、电视和一些报纸、杂志上作过报道。同时,由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和宝应县种子公司联合组织繁殖和制种的花培不育系珍汕97A和花培杂交稻汕优63,被省内外很多单位引种。去年9月,在扬州市召开了该项科研成果的鉴定会。同年12月,在合肥召开的全国杂交稻科研生产工作会议上也作过介绍,肯定了花培汕优63的增产效果。但是,在1987年江苏省和扬州市分别组织的杂交稻联合区域试验中。
陆作楣
关键词:花培杂交稻水稻不育系提纯复壮
关于杂交水稻“三系”提纯复壮技术研究的几个问题
1983年
杂交水稻迅速而普遍地发生混杂退化,是当前生产上的一大问题.它影响杂交稻的产量和声誉,故引起人们的关切和重视.几年来,全国不少地区和单位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目前情况看,杂交稻的混杂退化仍没有得到控制。
陆作楣
关键词:品系(育种)杂交稻水稻杂交水稻不育系提纯复壮
水稻株系循环法原种生产技术研究被引量:1
1989年
我们在《自花授粉作物良种繁育技术研究》(种子1985年第2期)一文中已论证并阐述,改良混合选择生产原种的方法(三圃制),虽然在国内良种生产的历史上起过很大作用,但是存在生长周期较长,经济效益较低等亟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为此,曾设计生产原种的'株系循环法'。旨在克服改良混合选择生产原种的主要缺点,促进良种繁育技术进步。
黄先觉陆作楣
关键词:水稻株系循环法原种生产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