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亚明

作品数:12 被引量:556H指数:10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农业科学
  • 6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土壤
  • 5篇草地
  • 3篇荒漠
  • 3篇荒漠草地
  • 2篇英文
  • 2篇植被
  • 2篇植物
  • 2篇植物多样性
  • 2篇围封
  • 2篇放牧
  • 2篇高寒草甸
  • 2篇草甸
  • 1篇氮素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业
  • 1篇演替
  • 1篇演替过程
  • 1篇养分
  • 1篇养分含量
  • 1篇有机碳

机构

  • 12篇兰州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西北第二民族...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阿拉善盟草原...
  • 1篇海南大田国家...

作者

  • 12篇陈亚明
  • 5篇傅华
  • 4篇周志宇
  • 3篇张荣
  • 2篇万长贵
  • 2篇吴彩霞
  • 2篇孙国钧
  • 2篇李凤民
  • 2篇李雪瑞
  • 1篇周圻
  • 1篇李翔
  • 1篇杜国祯
  • 1篇严虹羽
  • 1篇何瑞国
  • 1篇裴世芳
  • 1篇李锋瑞
  • 1篇付华
  • 1篇王彦荣
  • 1篇符运南
  • 1篇周志刚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3篇中国沙漠
  • 2篇草业学报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畜牧杂志

年份

  • 1篇2007
  • 8篇2004
  • 3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繁殖体与微生境在退化草地恢复中的作用(英文)被引量:13
2004年
退化草地的成功恢复主要依赖于种子和母株无性繁殖幼苗的有效建植 ,即草地群落中可利用繁殖体是退化草地得以恢复的内在条件。此外 ,群落中那些提供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发育的适宜微生境 (safe sites/ suitable microsites) ,构成了退化草地恢复的外在条件。由于严重退化草地群落缺乏可利用繁殖体和供繁殖体生长发育的适宜微生境 ,使得退化草地恢复受到很大限制 ,因而 ,同时满足繁殖体与微生境是退化草地恢复的先决条件。人为提供繁殖体和适宜微生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退化草地的恢复速度 ,即在缺乏繁殖体草地群落供给繁殖体 ,或者在缺乏微生境的草地群落中创造适宜微生境。不同植物种群建植需要的环境存在着显著差异 ,因此在人工恢复草地群落过程中 ,对这些植物的繁殖体和繁殖体着床环境给予特殊处理是必需的 ,使之同时满足多种植物种群建植需求。对退化草地植物繁殖体。
张荣陈亚明孙国钧李凤民
关键词:退化草地繁殖体自然恢复
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上土壤氮素矿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4
2007年
采用封顶埋管法对贺兰山西坡不同海拔梯度上土壤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3-N)以及N净矿化速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海拔1 370-2 940 m的范围内,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降低。②土壤N净矿化速率随海拔高度的降低呈现出明显的“V”字型变化规律,在海拔2 940 m处最高(平均为0.272 mg.kg^-1.d^-1),在海拔2 100 m处最低(平均为0.001 mg.kg^-1.d^-1),之后又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上升,在海拔1 370 m处达到0.136 mg.kg^-1.d^-1的水平。③回归分析显示,土壤矿化氮含量(NH4+N+NO3-N)与土壤含水量、全氮、有机质、群落中植物密度、地上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容重、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但土壤N净矿化速率与土壤含水量、全氮、有机质、容重、pH值之间却没有相关性。
王斌陈亚明周志宇
关键词:铵态氮硝态氮
海南岛热带生态型草地畜牧业初论被引量:1
2003年
独特的热带雨林生态环境决定了海南岛是多种植物和动物生长繁育的天然温床。文章根据海南草地演变、植被利用动态、牧草生长特性以及外来牧草在海岛的表现等阐明了海南草地分布、生物生产及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决定了海南热带生态型高效畜牧业具有多样性的特征。据此提出在海南中部建植人工草场以轮牧为主 ,在农区以割草或制草粉补饲为主 ,在供体母畜实现超数排卵的基础上发展胚胎移植和推广冷冻精液及人工授精技术的高效肉牛生产模式 。
周圻陈亚明
关键词:热带畜牧业
阿拉善荒漠不同密度白沙蒿人工种群生长、繁殖与土壤水分的关系被引量:32
2004年
研究了阿拉善荒漠飞播建植的不同密度人工白沙蒿 (Artemisia sphaerocephala)种群的生长、繁殖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主要结果是 :(1)不同密度白沙蒿人工种群的生长与繁殖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它反映在白沙蒿单株地上生物量、根量、生殖枝数和种子产量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2 )不同密度白沙蒿种群的存活率明显不同 ,当种群密度超过 3.1株 /m2时 ,个体植物生长发育不良 ,并出现密度制约死亡 (自疏 )现象 ,植株死亡率急剧上升。(3)不同密度白沙蒿草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存在明显差异 ,特别是 0~ 2 0和 2 0~ 4 0 cm两个土层的土壤含水量随种群密度的增加显著下降 ,与水资源容量相适应的白沙蒿种群密度约为 2 .1株 /m2 ,在该密度下土壤水分含量基本上能够满足白沙蒿的生理生态需水。 (4 )回归分析显示 ,白沙蒿单株地上生物量与0~ 2 0和 2 0~ 4 0 cm的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 ,而与 4 0 cm以下土层的土壤含水量无显著相关性 ,表明白沙蒿种群的生长主要受 0~ 4 0
周志宇李锋瑞陈亚明吴彩霞傅华李雪瑞
关键词:白沙蒿荒漠草地种群密度土壤水分
草本和灌木的养分含量及其与海南坡鹿食性的关系被引量:11
2004年
在海南大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围栏内采集海南坡鹿经常采食的草本植物和灌木各18种,测定其水分(Water)、粗蛋白质(CP)、粗纤维(CF)、无氮浸出物(NFE)、钙(Ca)、铁(Fe)、锰(Mn)、锌(Zn)和铜(Cu)含量。结果表明,草本植物的水分和粗纤维含量显著高于灌木,粗蛋白质、钙和微量元素含量显著低于灌木,二者的无氮浸出物含量无显著差异。研究认为,草本植物含水量较高,采食时感觉幼嫩可口,是海南坡鹿对其喜食的重要原因之一;植物的粗纤维含量是导致海南坡鹿喜食幼嫩植物或植物幼嫩部位的关键原因,坡鹿对粗纤维含量超过25%的植物部位不喜食;在面积相对有限、旱季长达半年的海南大田自然保护区围栏内,草本植物是坡鹿的主要能量来源,灌木是坡鹿维持生态营养平衡供给的重要补充。
周圻陈亚明何瑞国李翔严虹羽符运南
关键词:海南坡鹿养分食性
阿拉善荒漠草地恢复初期植被与土壤环境的变化被引量:75
2003年
对阿拉善荒漠草地恢复初期(1998—2001)植被特征和土壤养分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草地恢复过程中,植被的盖度和生物量比封育前分别增加272%~536%和44 39%~305 3%。植被的恢复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了变化,与封育前相比土壤中有机质、全N、速效K以及细砂、特别细砂和粘粒含量显著增加;速效N、速效P降低。土壤有机质、全N和全P的含量与土壤中<0 05mm颗粒和速效K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并且前三者之间也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
傅华陈亚明周志宇爱东周志刚
关键词:荒漠草地植被恢复土壤环境土壤理化性质
根-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研究现状与展望被引量:25
2004年
对根 -土界面水分再分配的研究背景 (概念、发现及证据 )、普遍性与再分配的水量及其生理生态学意义 (对相邻植物利用水分、根际活动、土壤 -植物 -大气系统水分传输和根系可塑性发育的促进效应 )等进行了深入论述 ,对水分再分配的认识和研究方法进行了探讨 。
陈亚明傅华张荣万长贵
阿拉善荒漠草地恢复演替过程中物种多样性与生产力的变化被引量:94
2003年
以阿拉善极度退化的草原化荒漠区为研究对象,对放牧与围封条件下退化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生产力和群落演替及其生态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荒漠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在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表现为随着自由放牧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随着围封时间的延续逐渐增加,而生态优势度变化趋势则相反。2)围封导致荒漠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增加的主导因子是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围封使荒漠群落恢复的生态机制在于消除牧压后不同种群繁殖对策的实现,拓殖能力的增强和剩余资源的充分利用。3)围封第3年草原化荒漠群落优势种发生变化,短花针茅大量生长,群落发生恢复演替的结果使群落生产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周志宇付华陈亚明吴彩霞李雪瑞朱兴运甘红军爱东
关键词:围封恢复演替植物多样性生产力退化群落
施肥对高寒草甸植物多样性和经济类群的影响被引量:66
2004年
以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甘南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施肥对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和经济类群的影响 .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沿着施肥水平增加的梯度上 ,高寒草甸物种丰富度、Sim pson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和 Pielou均匀度指数均显著降低 .当施肥水平达到 12 0 g· m- 2 时 ,以不施肥为对照 ,在施肥的第 2年和第 3年 ,0 .2 5 m2面积种丰富度分别下降 15 .16 %和 73.93% ;Simpson指数降低 4 .6 8%和 34.75 % ;Shannon- Wiener指数下降 13.14 %和 5 5 .39% ;Pielou均匀度指数降低 8.6 2 %和 2 4 .6 1% .不同经济类群对施肥的响应不同 .禾草类地上生物量随施肥量的提高而增加 ,莎草类、豆科、杂类草和毒草地上生物量则随施肥量的提高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以不施肥为对照 ,在 12 0 g· m- 2施肥水平下 ,地上生物量禾草类增加 5 74 .81% ,莎草类、豆科、杂类草和毒草分别减少 95 .4 1%、93.99%、6 2 .83%和 84 .0 6 % 施肥后 2年平均值 .当施肥水平达到 6 0 g· m- 2时 ,豆科在群落地上生物量的比例比不施肥下降 80 .94 % 14 .98% :2 .92 % ,从维持草地营养品质考虑 ,高寒草甸施肥量不应超过 6 0 g·m- 2水平 .
陈亚明李自珍杜国祯
关键词:高寒草甸施肥植物多样性
阿拉善主要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47
2004年
以阿拉善左旗境内贺兰山中段 (西坡 )及其山前地带主要草地类型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 (SOC)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因子、植被特征和土壤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海拔高度的降低而逐渐降低 ,其垂直分异规律是 :山地荒漠草原沿土壤剖面依次降低 ,高山草甸、草原化荒漠和沙砾质草原化荒漠 0~ 2 0 cm与 2 0~ 40 cm土层差异不显著 ,但高于 40~ 60 cm土层。 0~ 2 0 cm和 2 0~ 4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年降水量、植被盖度、草地生产力、土壤含水量和<0 .0 5mm颗粒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与年均温、土壤 p 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 (P<0 .0 0 1)。偏相关分析显示 ,影响 0~ 2 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最主要的因素是植被盖度、草地生产力和年降水量 ,而影响 2 0~ 4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的最主要因素是草地生产力和植被盖度。放牧与围封对荒漠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显著影响 ,在重度放牧下 0~ 2 0 cm土壤有机碳含量明显低于轻、中度放牧处理 (P<0 .0 5) ;重度退化草地围封 3 a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比自由放牧草地显著增加。研究区沙砾质草原化荒漠区 0~ 2 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在 15a持续过度放牧后下降了 2 5.2 %。
傅华陈亚明王彦荣万长贵
关键词: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植被盖度草地生产力年降水量放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