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俊忠

作品数:10 被引量:19H指数:2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龙岗区科技局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肿瘤
  • 4篇胃癌
  • 3篇受体
  • 3篇胃肿瘤
  • 3篇细胞
  • 3篇细胞生长
  • 3篇细胞生长因子
  • 3篇及其受体
  • 3篇肝细胞
  • 3篇肝细胞生长因...
  • 2篇低钾
  • 2篇低钾血症
  • 2篇电图
  • 2篇血症
  • 2篇英文
  • 2篇同工酶
  • 2篇磷酸二酯酶
  • 2篇磷酸二酯酶同...
  • 2篇核苷酸
  • 2篇肝癌

机构

  • 10篇深圳市龙岗中...
  • 2篇北京大学深圳...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0篇陈俊忠
  • 5篇徐嘉凤
  • 2篇叶红军
  • 1篇刘青
  • 1篇刘圣活
  • 1篇崔毅
  • 1篇张洪德
  • 1篇赵勇
  • 1篇王超
  • 1篇李初俊
  • 1篇邓爱文

传媒

  • 2篇第一军医大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河南肿瘤学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2篇2003
  • 1篇1999
  • 1篇199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53、环氧合酶-2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3年
陈俊忠王超
关键词:P53基因环氧合酶-2胃肿瘤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胃癌被引量:2
2005年
陈俊忠徐嘉凤叶红军
关键词:胃肿瘤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新生血管生成
低钾血症患者的肠电图表现及其意义被引量:1
2003年
目的 :探讨低钾血症患者的肠电图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微机智能胃肠电图仪描记 2 0例正常人和14例低钾血症患者的肠电图 ,比较低钾血症患者在补钾治疗前后的肠电图变化。结果 :低钾血症患者肠电图的频率和振幅均显著低于正常人 (P <0 .0 5 ) ;低钾血症患者在补钾前后肠电图的频率、振幅、频率变异系数和振幅变异系数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肠电图也许可作为低钾血症疗效判断及肠运动功能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 ,对低钾性肠麻痹的预测和诊断也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陈俊忠徐嘉凤
关键词:低钾血症肠电图
低钾血症患者的肠电图表现及其意义(英文)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讨低钾血症患者的肠电图表现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微机智能胃肠电图仪描记20例血钾正常者和24例低钾血症患者的肠电图,比较低钾血症患者在补钾治疗前后的肠电图变化。结果低钾血症患者肠电图的频率和振幅均显著低于血钾正常者(P<0.05);低钾血症患者在补钾治疗前后肠电图的频率、振幅、频率变异系数及振幅变异系数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肠电图也许可作为低钾血症疗效判断及肠运动功能评价的一个客观指标,对低钾性肠麻痹的预测和诊断可能具有重要的价值。
陈俊忠邓爱文徐嘉凤
关键词:低钾血症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疗作用(附12例报告)(英文)
2005年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诊断和治疗价值。方法应用电子十二指肠镜对原位肝移植术后疑有胆道并发症(梗阻性黄疸)的12例患者进行ERCP。结果显示胆总管狭窄(梗阻)9例(伴胆总管结石2例),胆总管结石2例(伴胆总管扩张1例),移植肝肝内胆管变细1例。内镜下作胆总管气囊扩张、取石、放置金属胆总管内支架1例,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3例,留置鼻胆管引流2例。结论ERCP可作为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且对大多数肝移植术后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陈俊忠崔毅李初俊
关键词: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肝移植胆道并发症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胃癌被引量:2
2006年
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原癌基因c-met编码的蛋白c-Met是HGF的主要受体,HGF与上皮或内皮细胞上的c-Met结合,导致细胞分裂或分化增加,细胞分离,运动能力增强,细胞连接消失。近年研究表明,HGF可影响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肿瘤新生血管形成,HGF/c-Met与胃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
陈俊忠徐嘉凤叶红军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胃癌
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Ⅴ对肝癌的诊断价值
1997年
检测90例原发性肝癌(PHC)和84例良性肝病患者血清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Ⅴ(5′NPDase-Ⅴ),结果显示:PHC组血清5′NPDase-Ⅴ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肝病组(P<0.005),5′NPDase-Ⅴ在AFP阴性或低浓度升高PHC中阳性率为59.5%。提示:①血清5′NPDase-Ⅴ对PHC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77.8%、91.7%和84.5%。②5′NPDase-Ⅴ有助于AFP阴性或低浓度升高PHC的诊断。
陈俊忠
关键词:肝肿瘤同工酶
结肠Crohn病反复大出血一例
<正>男性患者25岁,因反复便血、发热3个月,再发2天于1999年7月8日入院。患者于同年4月26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为鲜红色血液便,量约1000ml,便后伴发热,当时到本院住院,作纤维结肠镜示结肠多发性溃疡,病变黏膜...
陈俊忠
文献传递
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Ⅴ和甲胎蛋白联检对肝癌诊断意义的评价被引量:1
1999年
目的评价血清5’核苷酸磷酸二酯酶同工酶Ⅴ(5’NPD-Ⅴ)和甲胎蛋白(AFP)联检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意义。方法分别采用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90例PHC和84例良性肝病患者血清5’NPD-Ⅴ和AFP浓度。结果PHC患者血清5’NPD-Ⅴ和AFP的阳性率分别为77.8%和76.7%,两者联合检测的阳性率为90%,显著高于任一单项阳性率(P<0.05),5’NPD-Ⅴ在AFP工阴性或低浓度升高的PHC中阳性率为59.5%。结论5’NPD-Ⅴ有助于AFP阴性或低浓度升高PHC的诊断,两者联合检测显著提高PHC的检出率。
陈俊忠
关键词:甲胎蛋白肝癌
肝细胞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1
2007年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及其受体(c-Met)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即用型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4例胃癌、2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和16例胃溃疡组织中HGF/c-Met的表达。结果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细胞内均无HGF/c-Met表达,HGF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7%(32/44)、20%(2/10)和37.5%(6/16),胃癌HGF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05)及胃溃疡组(P<0.025);c-Met在胃癌、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溃疡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7.3%(34/44)、40%(4/10)和37.5%(6/16),胃癌c-Met阳性率也显著高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组(P<0.05)及胃溃疡组(P<0.025)。结论胃癌组织中存在HGF和c-Met的共同表达,可能是促进肿瘤恶性演变的生物学行为,也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陈俊忠赵勇徐嘉凤刘青刘圣活张洪德
关键词: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胃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