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兴品

作品数:59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电气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专利
  • 19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一般工业技术
  • 18篇金属学及工艺
  • 15篇电气工程
  • 3篇理学
  • 2篇冶金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19篇带材
  • 19篇合金
  • 19篇超导
  • 14篇织构
  • 13篇临界电流
  • 11篇高温超导
  • 9篇退火
  • 9篇超导带
  • 9篇超导带材
  • 8篇形变
  • 8篇再结晶
  • 8篇立方织构
  • 8篇临界电流密度
  • 7篇铋系
  • 7篇力学性能
  • 7篇晶粒
  • 7篇EBSD
  • 7篇力学性
  • 6篇导体
  • 6篇时效

机构

  • 49篇重庆大学
  • 10篇清华大学
  • 4篇东北大学
  • 4篇钢铁研究总院
  • 2篇北京英纳超导...
  • 1篇马鞍山钢铁股...
  • 1篇上海大学

作者

  • 56篇陈兴品
  • 26篇刘庆
  • 15篇李明亚
  • 12篇余晓伟
  • 10篇尚都
  • 7篇梅霖
  • 6篇韩征和
  • 5篇张婧鹏
  • 4篇黄光杰
  • 4篇陈雪
  • 4篇李思
  • 4篇李龙飞
  • 4篇陈丹
  • 4篇曹文全
  • 4篇陈雪
  • 3篇肖睿
  • 3篇李晓光
  • 3篇俞峰
  • 3篇杨梦娟
  • 3篇李晓光

传媒

  • 6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金属学报
  • 3篇电子显微学报
  • 3篇材料热处理学...
  • 2篇稀有金属
  • 2篇第七届全国超...
  • 1篇金属热处理
  • 1篇特殊钢
  • 1篇第八届全国超...
  • 1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第十一次全国...
  • 1篇2011中国...

年份

  • 2篇2022
  • 3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5篇2012
  • 10篇2011
  • 7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应变路径变化对纯镍组织和织构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采用背散射电子衍射(EBSD)和X射线衍射(XRD)技术对比分析了两种应变方式(单向轧制和交叉轧制)对大变形量(厚度方向压下量90%)纯镍形变组织和织构以及随后热处理过程中组织和织构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单向与交叉轧制纯镍的形变微观组织均以层片状组织为主,但前者储存能高于后者;单向轧制纯镍的宏观织构是典型的铜型冷轧织构,而交叉轧制纯镍的主要织构组分是黄铜和旋转型黄铜织构,且前者的织构强度明显高于后者。对两种方式形变样品在不同温度下进行退火处理,发现单向轧制样品中形成了以立方织构为主的再结晶织构,且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立方织构的强度逐渐增强;而交叉轧制样品则形成了弱的再结晶纤维织构,其强度远小于单向轧制样品的再结晶织构强度。另外,单向轧制样品在高温800°C保温处理后,出现了少量异常长大晶粒,这是由于取向相近的立方取向晶粒聚集形成团簇,使得微观取向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而交叉轧制方式可以抑制热处理过程中的晶粒异常长大。
王丽霞陈兴品谢炜任平梅霖
关键词:纯镍形变织构再结晶EBSD
铋系高温超导粉体的处理与相组成的控制研究
本文对由喷雾干燥法制备的铋系超导粉体进行焙烧处理,通过改变温度、氧分压、包温时间等工艺参数,对铋系高温超导粉末中的相组成进行控制,制备出了相组成不同的超导粉末。利用XRD,SEM等分析手
李明亚陈兴品韩征和
文献传递
滚动轴承钢冶金质量与疲劳性能现状及高端轴承钢发展方向被引量:46
2020年
本文首先介绍了以GCr15为代表的第一代轴承钢、以M50和M50NiL为代表的第二代轴承钢、以Cronidur30和CSS-42L为代表的第三代轴承钢的发展历程,提出了以轻质化为特征的第四代轴承合金发展方向;通过对传统轴承钢的冶金质量和疲劳性能等归纳分析,提出了大颗粒夹杂物和碳化物细质化与均匀化的轴承钢冶金质量控制方向,揭示了轴承钢接触疲劳的夹杂物控制机制和碳化物控制的2种不同抗疲劳机制;通过对传统轴承钢GCr15的超高纯冶金质量控制工艺技术与定量表征技术的国内外最新进展,提出了超高纯与等向性的高端轴承钢冶金质量控制发展方向;通过对轴承钢GCr15和CSS-42L的基体和碳化物超细化的整体热处理技术与表面渗碳技术研究,创新研发出双细化热处理和表面超硬化热处理,从而将轴承钢GCr15的室温接触疲劳寿命提高到5倍和10倍以上。文章最后针对轴承钢的冶金质量与性能进行了检验检测技术分析,指出定量检验检测技术的应用是高性能轴承钢的重要保障。
俞峰俞峰陈兴品徐海峰董瀚翁宇庆
关键词:冶金质量
高性能铋系高温超导带材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铋系高温超导带材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材由金属套和位于金属套内的超导芯组成,所述超导芯主相为(Bi,Pb)<Sub>2</Sub>Sr<Sub>2</Sub>Ca<Sub>2</Sub>Cu<Su...
陈兴品李明亚
文献传递
一种提高铝合金轧制板材力学性能的形变热处理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高铝合金轧制板材力学性能的形变热处理方法,具体实施步骤如下:(1)固溶处理步骤;(2)预时效步骤;(3)深冷轧制步骤;(4)温轧步骤。与传统6000系铝合金深冷轧状态板材相比,经本工艺加工的铝合金轧制板...
陈兴品梅霖任平李思黄光杰刘庆
文献传递
C含量对Fe-Mn-Al-C低密度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被引量:8
2019年
采用EBSD、TEM、XRD和万能试验机等对比研究了4种Fe-30Mn-10Al-xC (x=0.53、0.72、1.21、1.68,质量分数,%)低密度钢固溶处理后的微观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随着C含量的增加,奥氏体的体积分数逐渐增多,显微结构由铁素体/奥氏体双相组织逐渐演变为单相奥氏体组织,钢的强度不断增加,而延伸率则先增加后减小。统计分析表明,奥氏体的应变协调能力高于铁素体,双相钢随着奥氏体含量的增加,延展性明显增加,强度略微增加;而对于单相奥氏体钢,随着C含量的增加,屈服强度明显增加,延展性变差,加工硬化能力显著降低,这是由于钢中κ′碳化物的析出造成的。
陈兴品李文佳任平曹文全刘庆
关键词:力学性能奥氏体铁素体
Bi系超导粉末在热处理过程中放氧和吸氧过程的研究
本文采用氧分析仪系统地研究了Bi系超导粉末在热处理过程中出现的放氧现象和吸氧现象.研究了工艺参数如样品的质量、氧分压、混合气体流量以及升温速率对放氧过程的影响.当Bi系超导粉末在氧分压为8.5﹪的气氛中在830℃保温3小...
李明亚陈兴品瞿体明刘庆韩征和
文献传递
一种氧化物材料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氧化物材料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方法,属于材料科学领域。其特征是将氧化物材料在热处理温度为550~850℃的条件下进行热处理,并在炉管内通入固定氧分压的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的流量为10cm<Sup>3</Sup>...
韩征和李明亚陈兴品
文献传递
一种细化镁合金板材晶粒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镁合金板材晶粒细化的方法,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通过循环“冷轧-退火”法细化镁合金板材晶粒的制备方法,按照后面一次的冷轧变形量大于前一次的变形量,后面一次的退火处理温度低于前一次的处理温度这样一个规律,多次重复循...
陈兴品林震霞肖睿孙灿陈雪尚都刘庆
文献传递
Bi-2223/Ag高温超导带材的研究进展
陈兴品余晓伟
关键词:BI-2223/AG超导带材临界电流力学性能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