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冠伊

作品数:15 被引量:24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输血
  • 7篇单采
  • 6篇自体输血
  • 4篇自体
  • 3篇血功能
  • 3篇手术
  • 2篇弹力
  • 2篇血回输
  • 2篇血栓
  • 2篇血栓弹力图
  • 2篇血液
  • 2篇择期
  • 2篇择期手术
  • 2篇神经纤维
  • 2篇神经纤维瘤
  • 2篇术中自体血回...
  • 2篇凝血
  • 2篇凝血功能
  • 2篇自体血
  • 2篇自体血回输

机构

  • 11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吉化集团公司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吉化总医院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5篇陈冠伊
  • 11篇欧阳锡林
  • 9篇吴靖辉
  • 7篇王丽华
  • 5篇杨金华
  • 1篇王丽华
  • 1篇王丽华
  • 1篇杨磊
  • 1篇汪德清

传媒

  • 6篇中国输血杂志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海南医学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国际输血及血...
  • 1篇感染、炎症、...
  • 1篇空军军医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7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通用型血浆体内外免疫安全性研究
目的在通用型血浆的制备研究基础上进一步对其进行体内外免疫安全性研究,研究其中血型抗体IgM和IgG的抗体效价,体外溶血情况及循环免疫复合物和补体的浓度,同时通过动物实验进行体内免疫安全性验证。方法1.将A型、B型、AB型...
陈冠伊
关键词:抗体效价循环免疫复合物补体
文献传递
产KPC与NDM碳青霉烯酶细菌多重PCR方法的构建与临床应用研究
2012年
目的建立一种适于临床微生物实验室快速检测blaKPC与blaNDM基因的多重PCR方法。方法根据Gene Bank提供的序列,人工合成blaKPC与blaNDM基因模板以及多重PCR反应的引物;利用产KPC的大肠埃希菌作为阳性对照,对新构建的多重PCR反应进行验证,并且对临床15例临床分离鉴定的疑似产KPC与NDM的耐药细菌进行检测。结果成功构建了用于检测blaKPC与blaNDM基因的多种PCR反应体系,可以筛查出产KPC的大肠埃希菌;检测的15株临床分离鉴定的细菌均为阴性。结论构建的多重PCR反应体系可以快速准确地对临床产KPC与NDM细菌进行检测,以用于临床疑似细菌的进一步确认。
陈栋陈冠伊杨志刘智勇杨媚夏涵黄庆府伟灵
关键词:多重PCR细菌检测
两种输血方案在择期手术大量输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比较被引量:16
2015年
目的探讨择期手术患者术中采用血栓弹力图试验(TEG)监测止凝血功能指导输血和大剂量输血方案(MTP)输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6月实施择期手术并于术中大量输血(输血量>8 U红细胞/24 h)的72例患者,按输血方案不同分组,A组34例术中检测TEG指导输血,B组38例按大剂量输血方案输血。术前和术后24 h分别采集两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四项、出血量及异体血用血量等数据并进行比较。结果 A、B两组术后24 h内的血红蛋白(Hb)、血细胞压积(Hct)、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降低或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检测显示,A组Fib浓度高于B组,PT时间短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24 h内的出血量和异体血输入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EG监测发现大量输血后最大振幅(MA)低于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指导输血,患者术后24 h内出血量和输血量基本一致,术后凝血功能较术前均有所降低,但仍在正常参考范围内,证明两种方法指导输血都可以维持患者较稳定的凝血功能,避免大出血和大量输血。
陈冠伊欧阳锡林吴靖辉王丽华
关键词:大量输血输血管理凝血功能
心理疏导护理在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期间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心理疏导护理在单采深度自体储血(AAA)期间对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2月在本院输血科行AAA的253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化分为观察组(n=127)和对照组(n=126),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观察组接受心理疏导护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2组患者心理应激状态,比较2组患者AAA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应用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比较2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AAA结束时的SAS和SDS评分(分)分别为:30.03±5.06 vs 43.55±3.68和33.59±4.49 vs 42.18±4.22(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输血不良反应率(抽搐除外)分别为:心慌气短11.8%(15/127)vs 26.2%(33/126)、出虚汗6.3%(8/127)vs 16.7%(21/126)、头晕口麻8.7%(11/127)vs 23.8%(30/126)、恶心5.5%(7/127)vs 19.8%(30/126)(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8.4%(125/127)vs 92.9%(117/126)(P<0.05)。结论心理疏导护理明显缓解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期间患者的心理应激状态,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杨磊陈冠伊王丽华吴靖辉欧阳锡林
关键词:心理疏导心理应激护理满意度自体输血
不同加速度暴露模式下的局部脑血氧饱和度变化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研究不同加速度暴露模式下局部脑血氧饱和度(rSO_(2))的变化特点,探讨该生理指标在G引起的意识丧失(G-LOC)预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13名男性受试者在载人离心机上进行了慢增长率(GOR)模式及模拟空战机动(SACM)模式加速度暴露。加速度暴露时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记录加速度暴露过程中的rSO_(2)变化。结果受试者的GOR1耐力为(4.41±0.76)G,GOR2耐力为(5.87±0.95)G,SACM的G-时间耐力为(119.6±77.4)s。rSO_(2)在加速度暴露开始后随着载荷的增加逐渐降低,与加速度暴露前的rSO_(2)基础值相比,到达GOR1耐力终点、到达GOR2耐力终点前5 s和GOR2耐力终点时rSO_(2)平均值分别减少了8%、9%和11%(P<0.01);到达SACM耐力终点前5 s及到达耐力终点时rSO_(2)平均值分别减少了13.0%和13.7%(P<0.01)。到达rSO_(2)最小值与GOR2耐力终点的时间差t_(1)为(-3.0±11.3)s,到达rSO_(2)最小值与SACM暴露耐力终点的时间差t_(3)为(-1.6±5.1)s。结论rSO_(2)在GOR和SACM两种模式加速度暴露时均随着G值或持续时间的增加而逐渐降低。rSO_(2)最小值不适用于G-LOC预警,可以选择到达耐力终点前某一时间点的rSO_(2)值研究制定G-LOC预警阈值。
卫晓阳李宝辉杨景慧杨明浩张小雪王海霞陈冠伊李毅峰欧阳锡林金朝
关键词:加速度
本科实习生岗前输血知识问卷调查及教学方案探讨
目的提高本科实习生岗前对输血相关知识的熟悉程度,改进输血科岗前培训的教学方案。方法选择2019年6月新入的临床医学专业和医学影像专业本科实习生75名,于培训前和培训后分别进行两次输血专业知识问卷调查,一次岗前培训授课,比...
陈冠伊迟云飞吴靖辉谷立男杨金华欧阳锡林
2011—2014年北京市某三甲医院临床用血情况分析被引量:5
2015年
我们统计了2011—2014年我院用血量和各临床科室、各血型用量的分布,总结我院临床用血的特点,为合理的血液储备和管理提供依据。
陈冠伊吴靖辉王丽华欧阳锡林
关键词:用血情况临床用血血液储备用血量
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在巨大神经纤维瘤择期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单采深度自体储血技术(AAA)在择期特大手术中的节血效果。方法 选择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巨大神经纤维瘤择期手术的15例患者,根据是否进行AAA分为深度自体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手...
陈冠伊吴靖辉王丽华刘圣娥陈蕾杨金华谷立男卢祝杰欧阳锡林
关键词:储存式自体输血术中自体血回输巨大神经纤维瘤大手术
通用型血浆的研究进展
2016年
血浆是临床医疗救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血液制品之一,但其在临床输注中仍可能引起多种输血传播性疾病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通用型血浆是将A、B、AB、0型血浆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制备的血浆,其可降低抗A、抗B效价,达到适用于ABO各血型患者的治疗目的。使用血浆病毒灭活方法处理通用型血浆,可提高其生物学和免疫学安全性,降低发生输血传播性疾病和输血不良反应的风险。同时,通用型血浆作为一种批量生产的标准化产品,又能达到精准输血的治疗效果。笔者就近年通用型血浆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陈冠伊汪德清
关键词:血浆ABO血型系统病毒灭活
影响单采深度自体储血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择期手术患者深度采集自体浓缩红细胞前后血红蛋白变化的影响因素。方法统计2015.3-2016.4进行术前深度采集4U自体浓缩红细胞的117例患者,记录患者一般资料、采血前后Hb、采血后至手术的时间间隔,通过t检验、单因素分析、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总结分析影响患者采血前后Hb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因素(女性)是影响采血前后Hb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P<0.001),采血前高Hb也是影响采血前后Hb变化的消极因素(P=0.001),而年龄、体质指数(BMI)、时间间隔均无影响作用。结论符合自体储血适应证的择期手术患者,深度采集自体4U浓缩红细胞后血红蛋白变化量主要与性别密切相关,而不受年龄、体质指数、时间间隔的影响。
吴靖辉陈冠伊王丽华刘圣娥陈蕾杨金华谷立男卢祝杰欧阳锡林
关键词:自体输血影响因素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