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垦
- 作品数:2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送纸偏斜纠正机构
- 一种送纸偏斜纠正机构,属于纸张输送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由纸张导板、驱动轮、压轮、压轮架、机架与机架连为一体的导向板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可调偏转角压轮,使压轮的回转轴线偏斜而提供纠偏力,保证纸张的无偏平稳输送。其结构简单...
- 林喜荣韩大庆陈垦
- 文献传递
- 多阶只读光盘及其制法
- 本发明涉及多阶只读光盘及其制法,该多阶只读光盘具有多种记录坑,多种记录坑的、沿记录坑的宽度方向的纵截面为多阶任意形状,不同阶数的记录坑的纵截面的面积各不相同,记录坑的纵截面的面积满足下式:S=∫h(x)dx,其中,S表示...
- 徐端颐倪屹潘龙法陈垦熊剑平陆达胡恒马建设裴京张启程
- 文献传递
- 一种基于电机电流测量的3P3R机械臂末端力估计方法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电机电流测量的3P3R机械臂末端力估计方法,属于机器人自动化装配技术领域。该方法首先在3P3R机械臂每个关节的驱动电机上安装一个电流采集模块,每个电流采集模块实时采集对应关节驱动电机的电流值。在任一时刻...
- 徐静张贶恩侯志民董海明陈垦吴丹王国磊张继文
- CD-R光盘常规检测参数和质量控制被引量:1
- 2003年
- 《可记录光盘(CD-R)常规检测参数》(CY/T 38-2001)已于2001年8月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批准、公布,并于2002年1月开始实施。本文试图对CD-R光盘的这些常规检测参数的物理意义、对盘片质量的影响、该参数的工艺调整和检测方法等作一阐述,希望对可记录光盘复制企业的质量控制有所帮助。1,偏心 ECC(Eccentricity): 偏心是盘片中心孔的几何中心相对盘片信息道/预刻槽的几何中心的偏差。单位一般用μm表示。在驱动器中光学头读取信息时,轨道跟踪伺服机构使光学头在半径方向快速移动,跟随轨道读出信息。径向跟踪伺服机构的跟踪能力和频率响应有一定的范围,光学头的惰性又会限制伺服机构的反应速度。
- 陈垦
- 关键词:CD-R光学头伺服机构双折射率倍速
- 利用光密度曲线模型研究CD—R染料旋涂工艺
- 2003年
- 染料旋涂是CD—R复制中的核心工艺 ,旋涂的结果影响最终的盘片质量。光密度曲线代表了旋涂结果。利用光密度曲线模型分析旋涂工艺中的许多重要参数 ,从而控制盘片质量。利用专用仪器测试出旋涂后盘片的光密度曲线 ,并对曲线进行分段性拟合。新曲线具有 4个特征点和 3个特征线段 ,利用这些特征进行工艺分析。
- 岳宏达宾月景潘龙法陈垦
- 关键词:光密度工艺参数
- 游程长度受限的多阶可录光盘的信息记录方法
- 游程长度受限的多阶可录光盘的信息记录方法,属于可录光盘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阶可录光盘上记录符的宽度是多阶的,记录符的宽度由刻录激光功率决定;同时,游程长度是受限的,即两个非“0”数据之间最少有d个“0”,最多有k...
- 徐端颐倪屹潘龙法陈垦熊剑平陆达胡恒马建设裴京张启程胡华宋洁
- 文献传递
- 母盘刻录中信息符成形模拟与实验研究被引量:3
- 2006年
- 介绍了光刻胶的性能和反应机理,建立了光刻模型,讨论了曝光和显影对信息符的综合影响并对信息符形貌进行了仿真,着重分析刻录激光光斑能量分布对不同周期记录符的影响。以Shipley AZ-1350光刻胶和相应的显影液以及DVD母盘的生产为例,验证了仿真的正确性。
- 宋洁陈垦徐端颐潘龙法倪屹张启程
- 关键词:母盘抗蚀剂显影
- 光盘质量年里谈光盘质量
- 2007年
- 2007年是中国光盘复制产业的质量年。光盘产业的政府主管部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将和产业同仁一起,为中国光盘复制产业在“十一五”期间的健康有序发展打下坚实的质量基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印刷复制管理司王司长在“第八届中国国际光存储设备展览会和技术交流会”的报告中指出:新闻出版总署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积极支持企业间的联合、兼并,并通过“扶强抑弱”等手段,加大对强势企业做强做大的支持力度。对不成规模,又无特色,达不到光盘产品质量的企业,要采取抑制、萎缩的办法,实现优胜劣汰。
- 陈垦
- 关键词:产品质量光盘刻录刻录机
- 游程长度受限的多阶可录光盘及其制法
- 游程长度受限的多阶可录光盘及制法,属于可录光盘技术领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阶可录光盘上记录符的宽度是多阶的,记录符的宽度由刻录激光功率决定;同时,游程长度是受限的,即两个非“0”数据之间最少有d个“0”,最多有k个“0”...
- 徐端颐倪屹潘龙法陈垦熊剑平陆达胡恒马建设裴京张启程胡华宋洁
- 文献传递
- 共振、融通、调试:媒介化视阈下国际传播能力体系构建与创新被引量:7
- 2021年
-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伴随着媒介化进程的演化,整个社会的运行规则、传播逻辑正发生着深刻变化。在此背景下的国际传播也应充分采用媒介化逻辑实现关系连接和情感共振,启动和激活国际传播资源,创新国际传播策略与方法,凝聚城市、企业、高校等多类主体国际形象建构合力,实现国际传播能力体系构建与创新,在理念创新与实践推动中共同提高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和水平。
- 周敏郅慧喻国明徐和建韩蕾姜飞张毓强钟莉陈冬艳吕大鹏田菊芳耿兴强陈垦罗玲李厚锐
- 关键词:媒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