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宇

作品数:10 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民委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民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分子
  • 4篇微波辐射
  • 4篇分子钳
  • 4篇分子识别
  • 3篇胆酸
  • 3篇微波合成
  • 2篇去氧胆酸
  • 2篇猪去氧胆酸
  • 2篇吲哚
  • 2篇分子裂缝
  • 1篇蛋鸡
  • 1篇形态分析
  • 1篇性能研究
  • 1篇氧乙酸
  • 1篇乙酰
  • 1篇乙酰基
  • 1篇阴离子
  • 1篇溶剂
  • 1篇肉鸡
  • 1篇肉鸡组织

机构

  • 10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宜宾职业技术...

作者

  • 10篇陈宇
  • 6篇赵志刚
  • 3篇刘兴利
  • 3篇赵潇湘
  • 3篇叶英
  • 2篇李晖
  • 2篇柏雪
  • 2篇吴秀明
  • 2篇曾碧涛
  • 2篇石治川
  • 1篇王晓庆
  • 1篇张吉仲
  • 1篇郭春华
  • 1篇易奉敏
  • 1篇张嫦
  • 1篇李清寒
  • 1篇董艾青

传媒

  • 4篇有机化学
  • 2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1
  • 3篇2010
  • 4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氟苯尼考在鸡蛋和蛋鸡组织中的残留规律及预测模型建立被引量:13
2021年
氟苯尼考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动物养殖过程中的抗生素药物,可能残留于畜产品中,被人类长期食用会对机体造成耐药性、免疫抑制等不良影响。本实验旨在探讨蛋鸡摄入不同剂量氟苯尼考后,鸡蛋及各组织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的清除规律,建立残留预测数学模型。本实验选取处于产蛋高峰期的罗曼粉壳蛋鸡250只(350日龄、体质量;1.97±0.07)kg),随机分为5组,每组50只,分别给予氟苯尼考0(对照)、30、60、120、240 mg/(kg mb·d),连续给药5 d。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不同休药时间点蛋黄、蛋清、卵黄、肌肉、肝脏中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的残留含量。结果表明:休药1~3 d时,240 mg/(kg mb·d)剂量组蛋鸡产蛋率与其他处理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休药4 d后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氟苯尼考及其代谢产物氟苯尼考胺在产蛋鸡组织中残留含量分布:蛋黄>卵黄>蛋清>肝脏>肌肉;不同组织残留氟苯尼考及氟苯尼消除所需休药时间:肝脏<肌肉<蛋清<蛋黄<卵黄;氟苯尼考给药剂量和休药时间对残留含量影响高度显著(P<0.001),且给药剂量与休药时间互作效应高度显著(P<0.001)。休药时间、给药剂量和残留含量之间呈现二元二次回归关系(P<0.001)。为达到《中国兽药典(2015年版)》所规定的氟苯尼考给药剂量范围(40~60 mg/(kg mb·d)),肌肉等组织需休药1 d、蛋清蛋黄需休药13 d、卵黄需休药21 d。
柏雪陈宇赵立军张静
关键词:氟苯尼考氟苯尼考胺蛋鸡鸡蛋
微波促进无溶剂条件下酯键型猪去氧胆酸分子钳的快速有效合成被引量:2
2009年
在微波辐射无溶剂条件下,以固体K2CO3为载体,猪去氧胆酸甲酯与芳酰氯反应合成了11个猪去氧胆酸分子钳人工受体.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 NMR,IR,MS及元素分析所确证.同传统方法相比,该法具有简单、快速、有效、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同时考察了这类受体对芳胺和手性分子的识别性能.结果表明,这类分子钳受体不但对芳胺具有优良的识别性能,而且对D/L-氨基酸甲酯具有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
吴秀明赵志刚刘兴利陈宇赵潇湘
关键词:猪去氧胆酸分子钳分子识别
新的手性芳酰胺分子钳的微波干法合成被引量:2
2009年
在微波辐射无溶剂条件下,以1,3-二苯氧乙酸为隔离基,L-氨基酸甲酯为手臂设计合成了9个新的分子钳人工受体.所有化合物的结构均经1HNMR,IR,MS及元素分析所确证.同传统方法相比,该法具有简单、快速、有效、对环境友好等优点.初步的实验结果表明,这类分子钳受体对D/L-氨基酸甲酯具有良好的对映选择性识别性能.
曾碧涛赵志刚赵潇湘叶英陈宇石治川吴秀明
关键词:分子钳微波辐射分子识别
新的氨基甲酸酯型猪去氧胆酸分子裂缝的设计与微波合成被引量:4
2010年
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α-猪去氧胆酸甲酯为隔离基,通过氨基甲酸酯键挂接芳胺手臂到3α位上,设计合成了10个新的氨基甲酸酯型猪去氧胆酸分子裂缝.其结构均经1HNMR,IR,MS及元素分析所确证,并且考察了这类受体对D/L-氨基酸甲酯的识别性能.初步研究表明,这类分子裂缝对所考察的客体有良好对映选择性识别能力.
陈宇赵志刚王晓庆刘兴利易奉敏
关键词:猪去氧胆酸微波辐射分子裂缝
芳酰胺分子钳对阴离子的识别研究被引量:7
2009年
利用差紫外光谱法考察了新的分子钳1-4对阴离子的识别性能,测定了25℃下,在CHCl3中主客体间的结合常数(Ka)和自由能变化(ΔG°)。结果表明,所有分子钳主体对所考察的客体分子显示良好的识别作用,主客体间形成1∶1型超分子配合物。识别作用的主要推动力为多重氢键作用。并利用核磁共振氢谱与计算机模拟作为辅助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
曾碧涛赵志刚叶英陈宇赵潇湘
关键词:分子钳分子识别阴离子
3-乙酰基-2-芳基-5-(6-吲哚基)-1,3,4-噁二唑啉化合物的微波合成及表征被引量:2
2009年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icrowave irradiation,6-indole hydrazide were obtained by hydrazinolysising 6-methyl formate indole,which then react with different aromatic aldehydes to gain corresponding hydrazones 3a^3d.Intermediates 3a^3d were treated with anhydride to afford four new 3-acetyl-2-aryl-5-(6-indole)-1,3,4-oxadiazolines by using microwave.The structures of all new compounds were characterized by 1H NMR,IR,MS spectra and elemental analysis.
叶英赵志刚李清寒陈宇
关键词:吲哚微波辐射
新的脱氧胆酸型分子裂缝的微波合成及其识别性能研究
分子钳人工受体已成为超分子化学和生物有机研究的前沿课题之一,胆甾类化合物因为其自身特有的刚性疏水骨架,凹形物以及价廉易得的特点,成为构筑人工钳形受体的理想结构单元,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和兴趣。本文致力于脱氧胆酸类钳形受体...
陈宇
关键词:脱氧胆酸分子钳分子识别微波合成
文献传递
余甘子中微量元素形态分析研究被引量:7
2010年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中药余甘子中Cu、Mn、Zn、Fe、Ca、Mg六种微量元素的初级和次级形态,并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模拟水煎液中这6种微量元素在人体肠胃中的分配情况.结果表明:余甘子中6种元素在原药中含量特征为Ca﹥Mg﹥Fe﹥Mn﹥Zn﹥Cu;总提取率为39.06-92.41%,浸留比为7.30-151.0%,Zn、Cu的头煎残留率最高(77.46%,61.59%),Mg的残留率最低(21.47%).元素的颗粒物浓度均远超过可溶态,各金属成分只有少量以有机态结合,大多为无机结合态,Mg和Mn的游离形态超过80%.Mn、Zn、Ca在正辛醇/水分配体系中溶出性受酸碱性影响较大.
李晖张嫦张吉仲陈宇
关键词:微量元素形态分析
微波辐射下吲哚连噁二唑啉衍生物的合成和抗菌活性测定被引量:1
2010年
把噁二唑结构引入吲哚环中,合成一类结构新颖的吲哚衍生物,以期为新药筛选提供先导化合物.在微波辐射条件下,以较高的产率得到9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NMR,IR,MS及元素分析所证实,并测试了化合物的抑菌活性.
赵志刚刘兴利陈宇李晖石治川
关键词:吲哚噁二唑微波辐射抗菌活性
丙酸睾酮在肉鸡组织中残留及其对机体健康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丙酸睾酮在肉鸡组织中的残留及其对肉鸡血清生化指标及睾丸生长发育的影响,为保障畜产品安全提供检测依据。选取初始体重为(2.2±0.1)kg的60日龄青脚麻公鸡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试验组饲喂添加20 mg/kg丙酸睾酮的试验日粮,连续饲喂7d,分别于休药期第2、6、11、17天每组选择8只鸡屠宰,采集鸡冠、肝脏、睾丸和肌肉等组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HPLC-MS/MS)检测丙酸睾酮残留量、睾酮含量;翅静脉采集血液样品,分离血清后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生化指标的含量;采集睾丸样品,利用HE染色病理组织检查、甲苯胺蓝病理形态学镜检观测睾丸组织细胞形态、肥大细胞数等。结果显示,(1)血液中丙酸睾酮残留量最高,鸡冠中残留量次之,胸肌、腿肌、肝脏和睾丸中无残留;休药期长短对鸡冠中丙酸睾酮残留量无显著影响(P>0.05),休药17d后血清丙酸睾酮含量极显著低于2、6和11d(P<0.01),且休药期与鸡冠、血液中的丙酸睾酮残留量呈一元二次回归关系。(2)试验组睾丸中睾酮含量在休药2、6、11、17d时较对照组分别降低了71.45%、63.46%、62.86%、73.61%(P<0.01)。(3)在休药2d时,试验组睾丸相对重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肝脏相对重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4)肉鸡血清大部分指标(总蛋白(TP)、白蛋白(ALB)、白球比(A/G)、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及乳酸脱氢酶(LDH)、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酶)均无显著变化(P>0.05)。(5)丙酸睾酮对公鸡睾丸的影响较大,细胞失去了原有的椭圆形,生精细胞在管腔中排列紊乱。试验组脱颗粒数目、肥大细胞(MC)数分别比对照组多。综上所述,饲喂丙酸睾酮会导致公鸡睾丸萎缩,可通过血液和鸡冠取样检测到其残留量,这一结果可为保障畜产品安全提供检测依�
董艾青陈宇柏凡李云赵立军郭春华柏雪
关键词:丙酸睾酮睾酮睾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