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宋洪

作品数:11 被引量:14H指数:3
供职机构:莆田学院外国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0篇翻译
  • 8篇释学
  • 8篇诠释学
  • 5篇哲学
  • 5篇哲学诠释
  • 5篇哲学诠释学
  • 4篇翻译研究
  • 3篇译者
  • 3篇译者主体
  • 3篇译者主体性
  • 3篇主体间
  • 2篇大学英语
  • 2篇译论
  • 2篇英语
  • 2篇永恒
  • 2篇视域
  • 2篇途中
  • 2篇主体间性
  • 2篇主体性
  • 2篇结构主义

机构

  • 9篇莆田学院
  • 2篇福建师范大学

作者

  • 11篇陈宋洪
  • 2篇林元龙

传媒

  • 2篇莆田学院学报
  • 1篇安庆师范学院...
  • 1篇长春大学学报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化工大学...
  • 1篇四川理工学院...
  • 1篇重庆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翻译:在永恒诠释的途中—译者主体性的哲学诠释学视角
在传统的翻译思想中,翻译过程仅仅被视为从原语到译语的简单的转换过程。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举世瞩目的语言论转向,伴随着这一人类认知方式的重大变革,人们逐渐认识到翻译是一个积极且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译者也并非绝对服从于原文作...
陈宋洪
关键词:翻译诠释学译者主体性
文献传递
哲学诠释学视域下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2016年
基于哲学诠释学的主要思想,从前理解、视域融合与效果历史的视角,分析学生翻译自主能力的培养、翻译教学中的多元对话及翻译教学与专业实践相互结合等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环节中的存在问题,从哲学诠释学视域,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提出改革思路。
陈宋洪林元龙
关键词:哲学诠释学翻译大学英语教学改革
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的思考——基于哲学诠释学的视角被引量:6
2014年
诠释学思想与教学理念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契合。传统诠释学视域中的教学理念由于对原意的片面强调,强调忽视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因素,从而将大学英语教学引入以教师中心论的泥潭。在当前此起彼伏的英语教学与考试改革的思潮中,大学英语教学新理念应从诠释学的本体论转向出发,借鉴哲学诠释学思想消解传统教学理念中的二元对立,以理解本体论为基础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通过视域融合构建师生之间的多元对话,立足实践诠释观探索多元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哲学诠释学的思想推动了教学理念的更新,为转型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新模式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陈宋洪林元龙
关键词:哲学诠释学教学理念大学英语教学
走向主体间对话的翻译研究——传统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路线的哲学诠释学反思被引量:4
2011年
结构主义语言学研究路线与"等值"理论在传统翻译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但鉴于传统理论对语言规律的过分倚重,译者的主体性被严重束缚。哲学诠释学思想冲破了传统理论的制约,通过视域融合、主体间对话构建了新意义观的基础。在发展的视域、历史的对话中,诠释的多元得到认同,译者的主体性获得彻底解放。哲学诠释学理论驳斥了传统理论的缺陷,展示了翻译主体诠释的永恒魅力,由此开启了翻译主体间对话的研究模式。
陈宋洪
关键词:结构主义翻译哲学诠释学主体间性
诠释之思与译论之辩——从诠释学的发展看翻译研究模式的转换被引量:1
2011年
帕尔默的诠释定义概述了诠释学思想的发展体系。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特殊诠释。诠释学的发展推动了翻译研究从注重单一主客体关系的文本中心论与作者中心论转向以文本客体为中心的主体间理解模式。
陈宋洪
关键词:翻译诠释学主体性主体间性
从二元对立的解构走向主体间的和谐对话——后结构主义视域中翻译研究的思考
2013年
在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思潮中,翻译被视为从原语向译入语等值转换的科学过程,翻译中的人文因素因此被长期忽略。胡塞尔、德里达与伽达默尔的哲学思想消解了结构主义二元对立的思想根基,启发了对翻译主体因素的思考。翻译是作者、译者、读者围绕文本展开的多元对话过程。在多元对话的翻译模式中,翻译中的各主客体因素和谐共存,共同发展,成为推动翻译不断向前的永恒动力。
陈宋洪
关键词:翻译二元对立
诠释循环视域中翻译研究范式的嬗变
2014年
诠释循环是诠释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影响翻译研究范式嬗变的重要因素。圣经诠释学的"语词-文本"循环专注于文本内部分析,导致了文本中心论的狭隘。方法论诠释学的"文本-历史语境"循环试图通过主观重建客观历史情境,却造成了作者中心论下译者的隐身。哲学诠释学的"传统-历史主体"循环强调诠释者的主体张力,却将翻译研究引向译者中心论的误区。在克服恶性循环的反思中,赫施确立了诠释循环的起点,建立起辩证整体论思想。辩证整体论开启了翻译研究的新范式,对于促进诠释的良性循环与翻译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陈宋洪
关键词:诠释学翻译范式
翻译:在永恒诠释的途中
在传统的翻译思想中,翻译过程仅仅被视为从原语到译语的简单的转换过程。二十世纪西方哲学发生了举世瞩目的语言论转向,伴随着这一人类认知方式的重大变革,人们逐渐认识到翻译是一个积极且富有创造性的过程。译者也并非绝对服从于原文作...
陈宋洪
关键词:翻译诠释学主体性
诠释之度与翻译之界——“过度诠释”对翻译研究的启示
2014年
翻译与诠释均以意义问题为核心,是融合多方面主客观因素的有机整体。在解构主义的思潮中,翻译与诠释领域出现了"过度翻译"与"过度诠释"的现象。艾柯关于诠释与过度诠释的论述以文本意义为中心,分析诠释过程中"作者意图"、"作品意图"和"读者意图"三者之间的矛盾与联系。这一思想给予翻译研究重要启示。全面系统的翻译研究应以"作品意图"来限制译者诠释的限度,综合考量翻译内外各项主客观因素,避免"过度诠释"对翻译研究产生的消极影响。
陈宋洪
关键词:翻译作者意图
从诠释的视域到译论的发展——哲学诠释学视角下的翻译理论探究被引量:4
2013年
指出诠释学研究与翻译研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基于哲学诠释学的主要理论,分别从前结构、理解的历史性、效果历史性及视域融合的视角,分析翻译研究中译者主体性、重译及跨文化翻译等关键问题,探讨哲学诠释学对翻译研究的推动作用。
陈宋洪
关键词:哲学诠释学译者主体性重译跨文化翻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