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庆先
- 作品数:33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白城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氨苄西林粉末药品的非破坏定量分析被引量:5
- 2007年
- 本文采用短波近红外漫反射光谱法对氨苄西林粉末药品中主要成分氨苄西林进行快速、无损非破坏快速定量分析。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近红外光谱信息与待测组分含量间的最佳数学校正模型。讨论了光谱的预处理方法和主成分数对PLS定量预测能力的影响,并对预测集样品含量进行预测,得到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 王桂芳王彬陈庆先孙丽丽任玉林
- 地方性氟骨症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的调查研究
- 2023年
- 地方性氟中毒^([1])(endemic fluorosis)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的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氟骨症是地方性氟中毒的典型临床表现之一,随着高氟暴露时间的不断延长,病情会持续加重。氟骨症的治疗涉及自我行为疗法、行为支持疗法、针灸、按摩、理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研究者在开展临床治疗或相关研究时往往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即使治疗方法相同,选择的治疗效果评价指标也各有差异;即使选择了相同的疗效评价指标,判定标准也各不相同。
- 姜爽张海涛李长华陈显赫张少先范婷宇李昊李微曲荣春陈庆先
- 关键词:疗效评价指标行为疗法氟骨症支持疗法
- 地方性氟中毒近10年治疗研究概况被引量:10
- 2020年
- 地方性氟中毒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是造成病区居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重要原因之一,为持续落实地方病综合防治措施,巩固防治成果,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0部门制定了《地方病防治专项三年攻坚行动方案(2018-2020)》,明确提出现症病人救治救助行动和包括筛选氟中毒有效治疗药物在内的加强科技防病行动。本文仅对地方性氟中毒治疗现状进行综述,为今后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 姜爽陈庆先张海涛
- 关键词:地方病防治地方性氟中毒因病致贫
- 吉林省2012年防病井水氟、水砷含量检测结果分析
- 2013年
-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长期摄人过量的氟而导致的慢性蓄积性中毒。吉林省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是典型的饮水型病区,是中国氟中毒较重的省份之一,也有地方性砷中毒流行。为了解我省使用防病井水氟和水砷含量情况,对部分使用防病井进行了水氟、水砷含量检测。
- 姜爽陈庆先张海涛
- 关键词:水砷含量水氟防病地方性氟中毒氟中毒病区地方性砷中毒
- 用于治疗氟骨症药品骨苓通痹丸的质量标准研究
- 2024年
- 目的 建立骨苓通痹丸中有效成分检测方法,为提高骨苓通痹丸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骨苓通痹丸中有效成分黄芪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建立了骨苓通痹丸含量检测方法,在黄芪含量测定中,其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在2.984~12.931μg/L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样品加样回收率为91.2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4%。结论 增加黄芪含量检测,可以提升通痹丸的质量。黄芪成分含量测定中,分析效果良好。本法简便、专属,可用于控制骨苓通痹丸的质量,值得推广。
- 姜爽陈庆先朱晶
- 关键词:骨苓通痹丸高效液相色谱法
- 现代色谱技术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 2020年
- 中药是临床多种疾病治疗的有效方案,为确保中药质量符合要求,需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药品检验。中药多成分多为纯天然物质,不同成分的具体特性存在较大差异,采用传统的药品检验技术无法保证各种中药成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此需选择更为适宜的检验技术。现代色谱技术是中药检验的全新技术,其主要优势为操作简答,检验效率及准确性较高,将其应用于中药检验中具有突出的临床价值。
- 朱晶陈庆先高莹莹朱明
- 关键词:中药检验
- 盆炎胶囊质量控制标准研究
- 2015年
- 目的:建立盆炎胶囊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在检验标准中增加丹皮等4种药材的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项目。结果:通过实验室验证,新检验标准具有专属性强、重现性好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结论:盆炎胶囊在妇科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原有的质量标准不含药材检验项目,对药品质量控制不利;新检验标准通过增加丹皮等4种药材的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项目,能够有效控制盆炎胶囊的质量。
- 苏丹朱晶陈庆先季伟达
- 关键词:显微鉴别薄层色谱鉴别
- 地方性氟中毒近10年发病机制研究概况被引量:9
- 2021年
- 地方性氟中毒,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在自然条件下,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通过饮水、空气或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1]。从1768年德国化学家Marggraf记述的一种能腐蚀玻璃的酸开始,氟的发现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多年来经广大地氟病防治和科研工作者的辛勤工作,尽管在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与规律、病损与诊断、控制与效果等方面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本文仅对近10年来地氟病发病机制研究现状作一简要概述,以期为今后地方性氟中毒相关研究提供些许参考。
- 姜爽陈庆先张海涛
- 关键词:地方性氟中毒发病机制研究地氟病地理环境
- 中医药对地方性氟中毒治疗作用的研究现状被引量:3
- 2021年
- 地方性氟中毒,是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它是人们长期在高氟的自然环境中生活,通过空气、水、食物等介质摄入人体,摄氟量大于生理需要量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1]。三国时期魏国嵇康所著的《养生论》提及"齿居晋而黄"是人类历史上有关地方性氟中毒的最早文字。有资料显示:我国的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村人口达5957.9万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病区村人口达3110.8万人,饮茶型氟中毒病区村人口达1333.9万人[2]。
- 陈庆先姜爽朱晶
- 关键词:地方性氟中毒饮水型氟中毒饮茶型氟中毒生理需要量《养生论》燃煤污染型氟中毒
- 地方性氟骨症治疗效果评价指标的研究概况被引量:1
- 2022年
- 地方性氟骨症^([1])是地方性氟中毒病区居民,通过空气、饮水、食物等介质摄入过量氟化物引起,以颈部、腰部、四肢大关节(肩、肘、腕、髋、膝、踝)疼痛、关节功能障碍、神经功能障碍、骨和关节X线异常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骨病。自1932年丹麦学者Gudjonsson和Moller^([2])根据冰晶石工人骨骼X线征象变化中发现地方性氟骨症,从此,人类对地方性氟骨症才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 姜爽陈庆先张海涛陈显赫李微曲荣春张雁冰
- 关键词:地方性氟骨症代谢性骨病神经功能障碍关节功能障碍X线征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