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康

作品数:54 被引量:84H指数:5
供职机构: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20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30篇关节
  • 21篇关节镜
  • 16篇软骨
  • 9篇韧带
  • 8篇手术
  • 8篇肩关节
  • 8篇骨移植
  • 7篇术后
  • 7篇组织工程化
  • 7篇组织工程化软...
  • 7篇脱位
  • 7篇疗效
  • 7篇工程化软骨
  • 6篇夹持器
  • 5篇定位器
  • 5篇软骨损伤
  • 5篇软骨移植
  • 5篇喙突
  • 5篇肩周炎
  • 5篇骨损伤

机构

  • 53篇深圳市第二人...
  • 5篇深圳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深圳市南山区...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作者

  • 53篇陈康
  • 47篇朱伟民
  • 43篇陆伟
  • 34篇彭亮权
  • 34篇王大平
  • 21篇冯文哲
  • 20篇欧阳侃
  • 18篇柳海峰
  • 16篇李皓
  • 13篇熊建义
  • 13篇李瑛
  • 6篇吴冰
  • 5篇杨雷
  • 3篇陈洁琳
  • 3篇苏帆
  • 1篇李康养
  • 1篇许蕴
  • 1篇雷鸣
  • 1篇邓幼文
  • 1篇刘建全

传媒

  • 3篇中国矫形外科...
  • 3篇中国组织工程...
  • 3篇中华肩肘外科...
  • 2篇中国临床解剖...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深圳中西医结...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1篇牡丹江医学院...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中国骨伤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国际骨科学杂...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骨科临床...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1
  • 8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2
  • 1篇2011
5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组织工程软骨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研究新进展
由于组织工程的快速发展,制备具有成软骨活性的人工软骨使之植入人体后能够形成新的软骨组织,给软骨损伤的治愈带来了可能。其中涉及的3个基本要素:种子细胞、支架材料、细胞因子,随着近几年的大量研究,都有不同程度的突破。基因强化...
陈康王大平
关键词:组织工程软骨软骨损伤
文献传递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临床疗效研究被引量:14
2018年
背景:钙化性肌腱炎是导致肩节疼痛的常见疾病之一,易造成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0月行关节镜手术治疗的43例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患者的病例资料。男18例,女25例;年龄40~78岁,平均(56±7.2)岁;右肩27例,左肩16例;钙化灶位于肩袖表面19例,冈上肌腱内13例,冈上、冈下肌腱交界7例,冈下肌腱内4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 Constant-Murley评分、美国肩与肘协会(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ASES)评分及X线、CT检查进行评估。结果:43例患者随访时间16~44个月,平均(22.3±6.9)个月。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术前、术后(2周、4周、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例患者术后X线、CT检查提示仍残留部分钙化灶,但患者症状消失、功能良好。钙化灶分别于术后4、10个月消失。结论:关节镜下治疗肩袖钙化性肌腱炎,术后可取得满意效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陈康陆伟朱伟民欧阳侃彭亮权柳海峰李皓冯文哲李瑛许鉴钟名金
关键词:钙化性肌腱炎肩袖关节镜
磁性纳米复合生物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磁性纳米复合生物界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具有坚强的内固定,促进移植肌腱愈合。本发明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材料组成:19.8%Nano-HA,78.7%PLLA-[ASP-PEG],0.5%多肽...
朱伟民王大平陆伟彭亮权崔家鸣陈康
文献传递
关节软骨损伤临床治疗新进展被引量:1
2012年
关节软骨(articular cartilage,AC)缺乏直接的血液供应、淋巴循环和神经支配,并具有低代谢的生理特点,当外伤或疾病而发生缺损时通常不能自行修复,持续发展会导致骨关节炎,随着全民健身运动普及和社会老龄化等因素,因各种原因导致软骨缺损的发病率逐年递增,寻找行之有效的临床治疗手段迫在眉睫。目前临床修复关节软骨损伤的方法很多,大体分为刺激关节软骨再生及生物移植技术两大类。
陈康王大平朱伟民
关键词:关节软骨损伤全民健身运动软骨缺损社会老龄化神经支配淋巴循环
改良关节镜双袢法Latarjet手术治疗癫痫患者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改良关节镜双袢法Latarjet手术治疗癫痫患者伴复发性肩关节前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10月至2016年10月,共有9例伴发严重骨缺损的肩关节前脱位癫痫患者在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改良关节镜双袢法Latarjet手术,患者平均年龄为(26.3±3.1)岁,术前均进行超过半年的抗癫痫治疗,术后继续进行抗癫痫治疗1年。术后立刻行CT检查观察骨块位置,分别于术后3、6、12、24个月随访行CT检查观察骨块吸收、愈合情况;并记录患者的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merican shoulder and elbow surgeon’form,ASES)评分、Rowe评分以及Walch-Duplay评分并进行肩关节功能评估。结果共8例患者得到全程随访,平均随访(20.1±4.2)个月,3例患者术后再发癫痫(未按时服药),分别为术后2、6、8个月,其中1例(术后6个月癫痫复发)失访,其余2例复发者CT显示骨块明显移位,随后经保守治疗后再次愈合。全部随访患者骨块愈合良好,6例恢复对抗运动,2例恢复正常生活,无肩关节不稳感,CT检查显示移植骨块最终塑形差异较大,其中4例吸收5%~75%,3例较原始状态面积扩大,1例无变化。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平均ASES评分为(76.75±7.41)分和(94.68±5.02)分(P<0.05),Rowe评分为(43.75±5.82)分和(93.13±5.30)分(P<0.05),Walch-Duplay评分为(76.13±6.98)分和(93.00±2.00)分(P<0.05)。结论改良关节镜双袢法Latarjet技术对于癫痫患者合并肩关节前脱位具有良好的短期临床疗效,且复发后有再次愈合的可能。但更应注意癫痫患者的术后病情控制,尽可能防止癫痫再发作导致手术失败,肩关节复发脱位。
柳海峰陆伟梁达强朱伟民欧阳侃彭亮权李皓冯文哲陈康李瑛许鉴钟名金王大平
关键词:肩关节镜癫痫肩关节前脱位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的股骨侧骨道预定位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介绍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 MPFL)重建的股骨侧骨道预定位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6月对36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进行MPFL重建术前预定位股骨侧骨道。术前行膝关节侧位X线片和CT平扫检查时,于膝关节内侧内收肌结节附近及髌骨内侧缘固定2枚钢珠。取股骨内侧髁与内收肌结节中点为MPFL股骨侧止点,通过测量两钢珠及连线与MPFL股骨侧止点的位置关系,在患者皮肤上标记出MPFL预定位点。于预定位点取关节镜入路,在关节镜下进行MPFL重建。[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未发现再次髌骨脱位。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和Kujala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影像方面,术后骨道位置与术前规划骨道一致,末次随访时膝关节Caton指数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末次随访时髌骨倾斜角较术前显著减少(P<0.05)。[结论]通过术前预定位MPFL股骨侧骨道,在关节镜下重建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疗效可靠,并且可以避免术中使用C型臂透视带来的电离辐射。
黄勇苏帆陈斐杨远谢环宇孙一嘉傅子财谢都陈康陈康邓祯翰冯文哲朱伟民
关键词:复发性髌骨脱位内侧髌股韧带关节镜
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移植修复膝关节大面积全层软骨缺损被引量:5
2018年
背景:目前应用正常透明软骨来移植修复软骨大面积全层缺损已成为热点,但缺乏较大样本的组织工程化软骨移植的疗效随访研究。目的:观察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移植治疗膝关节大面积全层软骨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纳入21例(23膝)OutbridgeⅢ-Ⅳ度的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其中缺损面积为3.5-11.2 cm2,对患者进行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移植治疗,术后按康复计划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并定期随访复查膝关节MRI及目测类比疼痛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部、Lysholm评分等指标。结果与结论:(1)疼痛情况:患者随访时间为3-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关节疼痛不适均有明显改善,目测类比疼痛评分较术前有明显下降(P<0.05),所有患者在术后1年基本表现为无痛;(2)影像学改变:所有患者术后1年复查MRI均显示软骨修复良好,受区软骨厚度及MRI信号与周围软骨一致,骨质与周边骨质完全愈合;(3)膝关节功能:术后3,6,12月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主观膝部评分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有较明显提高(P<0.05);(4)结果证实,组织工程化软骨细胞移植作为一种改进的软骨细胞移植方法安全有效,是修复软骨缺损的一种可靠方式。
冯文哲陆伟许鉴朱伟民欧阳侃彭亮权柳海峰李皓陈康李瑛
关键词:膝关节软骨软骨缺损软骨移植全层
Inside-out和Outside-in髋关节镜技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的疗效对比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对比分析两种髋关节镜技术治疗股骨髋臼撞击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采用髋关节镜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48例FAI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Inside-out组,由中央到外周;Outside-in组,由外周到中央。Inside-out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39.8±7.6)岁;Outside-in组24例,男13例,女11例,年龄(39.5±9.1)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侧别、撞击类型、病程、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两组术后髋关节改良Harris(modified Harris hip score,mHHS),非骨关节炎髋关节(nonarthritic hip score,NAHS)评分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mHHS和NAH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side-out组术后4例出现神经牵拉伤,3例医源性损伤;而Outside-in组仅1例神经牵拉伤。Inside-out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Outside-in组(16.7%vs 4.2%,χ^(2)=5.400,P=0.020)。结论:Inside-out和Outside-in两种髋关节镜技术治疗FAI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但相对于Inside-out技术,Outside-in技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针对符合适应证的患者可以优先选择。
钟名金欧阳侃彭亮权陈康柳海峰邓桢翰朱伟民陆伟
关键词:髋关节关节镜技术
用于肩周炎术后活动度的锻炼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肩周炎术后活动度的锻炼装置,包括固定件、牵引件和拉手;所述固定件,用于将该装置固定在高于锻炼者身高的位置,下侧与所述牵引件连接;所述牵引件,用于保护和限制锻炼者肩部的活动度,上侧与所述固定件连接,中...
朱伟民崔家鸣王大平熊建义陆伟陈康彭亮权
文献传递
大腿肌群等速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移植物塑形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大腿肌群等速训练对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移植物塑形的影响,总结规律以指导临床康复训练。方法选取2016年8月—12月40例接受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ACL手术患者,根据术后功能锻炼方案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常规康复锻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3~6个月替换为大腿肌群等速训练。最终试验组12例、对照组12例获完整随访纳入研究。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损伤侧别、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前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及行二次关节镜手术(以下简称,二次镜检)时,行膝关节等速肌力测定,包括伸屈膝关节力矩峰值(peak torque,PT)以及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值(hamstring quadriceps ratio,H/Q);MRI检查并行移植物评分。二次镜检时观察移植物外形、张力、血管化程度并评分,取样本行组织学观察并评分(血管分布、细胞形态)。结果试验组ACL重建术至二次镜检时间为(23.57±3.23)个月,对照组为(23.22±3.5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次镜检时,试验组IKDC评分为(90.45±4.73)分,对照组为(89.32±4.54)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68,P=0.404)。膝关节等速肌力测定显示,术后3个月两组屈伸膝关节P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以及二次镜检时试验组屈伸膝关节PT均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及二次镜检时H/Q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6、12个月时H/Q均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及二次镜检时两组MR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试验组MR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次镜下观测,试验组移植物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管分布及细胞形态评分均高于对�
柳海峰陆伟陆伟耿红荔朱伟民欧阳侃朱伟民彭亮权欧阳侃钟名金李皓李瑛彭亮权王大平
关键词:前交叉韧带重建等速训练塑形术后康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